高 宇
(吉林省吉林市中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變形或纖維環破裂等原因導致神經根和馬尾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而出現的一種疾病[1-2]。在治療上,中醫推拿按摩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常規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椎間盤壓力,進而減輕患者的癥狀。該方法治療周期相對較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整體的治療效果。牽引結合中藥熏蒸的療效更為直接,且與常規推拿按摩并不沖突,可聯合應用。本研究采用推拿、牽引結合中藥熏蒸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收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吉林市中醫院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4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例。對照組男22例,女25例,平均年齡(56.65±7.11)歲,平均病程(19.25±5.23)d。觀察組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齡(57.03±7.45)歲,平均病程(18.80±6.47)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批準(審批號:MMU20201103)。
1.2 診斷標準 符合《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如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時疼痛加劇等[3]。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75歲;無典型手術指征;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腰椎不穩或滑脫者;有惡性腫瘤等重度疾患者;腰背部皮膚疾病或皮膚損傷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中醫推拿方法治療。保持患者俯臥位,施掌推法,以胸椎為起點,單方向向下推至骶骨,按摩5 min。醫師將雙手掌根相對,在患者腰椎棘突部位以雙掌分推法向兩側推按,按摩5 min。最后取陽關、腎俞穴,采用點按和揉按等手法進行穴位按摩,按摩5 min。每日治療1次,按摩15 min。患者均連續治療14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牽引結合中藥熏蒸治療。①在牽引治療方面,指導患者平躺于電子牽引床上,用胸腰固定帶妥善固定患者胸部和骨盆部位,松緊度適宜。牽引力為25~50 kg,具體以患者耐受為宜進行縱向牽引。患者每日牽引治療1次,每次30 min。②在中藥熏蒸方面,使用中藥熏蒸機對患者腰椎病變處進行熏蒸治療。方藥組成:羌活、草烏、雞血藤、續斷片和獨活各20 g,桑枝、桂枝、紅花和當歸各15 g。將上述中藥裝入紗布制成的藥袋中,并將藥袋置于熏蒸床的置藥槽中,向槽中加熱水5 000 m L,煮沸后晾至45℃左右。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進行治療。每日熏蒸1次,每次30 min。患者均連續治療14 d。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分,評分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強。②臨床療效。治愈:腰腿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腰腿活動功能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腰腿活動功能明顯恢復;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腰腿活動功能有所恢復,但不明顯;無效:臨床癥狀及活動功能均未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評分 治療后評分觀察組 47 6.26±1.17 2.20±0.42△▲對照組 47 6.11±1.20 2.92±0.56△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87%(46/47),高于對照組的87.23%(41/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軟組織損傷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常見于體力勞動者,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是該病主要的發病原因。腰椎間盤在脊柱運動中長期承受較大應力,導致纖維環和髓核的含水量減少,髓核彈性和髓核張力逐漸降低,纖維環產生裂隙[4];運動或活動損傷會增加腰部負荷,在一定程度上誘發髓核突出而發病[5]。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于“痹證”“腰痛”等范疇。《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雜病源流犀燭·腰痛病源流》記載:“腰痛……腎虛其本也,風寒濕熱痰飲,氣滯血瘀閃挫其標也。”由此可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病機為肝腎不足、肝血腎精虧虛,以致腰部經脈失養,筋膜韌帶收縮無力。另外,外感風、寒、濕等邪氣,經腠理閉塞經絡,造成氣血和氣機失調而發病。因此,需從滋補肝腎、舒筋理氣、調理氣血等角度治療。中醫推拿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較常用的療法之一,其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運用特定手法對患者進行施治,以此達到調理肌肉和筋結、改善氣血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推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開放關節周圍和肌肉中閉塞的毛細血管,當關節周圍和肌肉的毛細血管血液供應恢復后,韌帶的活性和彈性會隨之提高,肌肉的張力和彈性也會明顯改善[6]。在具體應用方面,如陳樂春等[7]采取三步七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推拿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中醫推拿方法治療周期相對較長,短期內可能難以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近年來,牽引療法和中藥熏蒸療法也逐步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治療。牽引療法通過對病變部位進行牽引和拉伸,有效增加椎管和椎間管的容積,解除神經根粘連等,同時對腰椎小關節的病理性傾斜和椎關節紊亂也具有良好的糾正作用[8]。現代醫學認為,牽引可在患者椎間盤的椎間隙形成負壓,在這種負壓的作用下,突出的椎間盤等組織可有效回納,以此減少對神經的壓迫等,從而緩解疼痛[9]。此療法與中醫推拿比較,作用更直接。如王保軍等[10]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整脊手法結合牽引治療,治療后患者的腰椎活動度和治療效果均有明顯提高。中藥熏蒸法也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摩之浴之”的相關記載。其治療原理是將中藥合理配伍后采取熏蒸的方式,使藥效經皮滲透,起到調和氣血、溫經通絡、祛風除濕等作用[11]。本治療所用中藥組成包括羌活、草烏、雞血藤、續斷、獨活、桑枝、桂枝、紅花等。其中羌活散寒祛風濕、利關節,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雞血藤活血祛瘀、祛風通絡,續斷、獨活祛寒補腎,桑枝合桂枝行水祛風、利關節,紅花、當歸活血化瘀、散濕消腫。現代醫學發現,中藥熏蒸療法可以使局部毛細血管有效擴張,降低神經末梢興奮性,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和緩解疼痛[12]。在中藥熏蒸療法具體的應用方面,如李斯微[13]采取中藥熏蒸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通過治療發現,中藥熏蒸可明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且易于患者接受。
為了進一步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效果,臨床常將推拿與牽引或中藥熏蒸療法聯合應用,如蘇文文[14]采取推拿和牽引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李靜莉[15]采用推拿和中藥熏蒸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干預,治療效果與常規的推拿療法比較,效果均有所提高,但少有將3種療法聯合應用的記載。本研究將3種療法共同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中,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推拿、牽引結合中藥熏蒸療法可有效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提高臨床療效,且優于單純推拿治療。本研究收集的病例數量較為有限,結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續研究將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增加客觀觀察指標,以對結果和結論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