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萍,楊曉靜
(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急診科,北京 100050)
咳嗽按時間分為3類,急性咳嗽、亞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亞急性咳嗽指病程3~8周的咳嗽。其發病常見的原因為PIC,其次為CVA、EB、UACS。多表現為刺激性干咳或咯少量白粘痰,遷延不愈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社交,甚可能發展為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等。目前西醫治療主要為鎮咳藥、抗組胺藥加減充血劑等。中醫治療包括中藥的內治療法,也包括艾灸、刮痧、拔罐等外治方法。本研究用刮痧配合蘇黃止咳膠囊內服治療亞急性咳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共68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急診診斷為亞急性咳嗽(風盛攣急證)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有3例未完成本次臨床觀察,其中治療組脫落2例,對照組脫落1例,最終完成65例。治療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齡(40.12±12.72)歲,平均病程(36.87±10.46)天。對照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齡(38.51±11.96)歲,平均病程(35.96±11.82)天。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考《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1]關于亞急性咳嗽的診斷標準。咳嗽持續時間3~8周;干咳或伴咯痰;血常規、X線胸片正常。
中醫診斷標準:參考《咳嗽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1版)》[2]中風盛攣急證的標準。咳嗽,干咳無痰或少痰,咽癢,癢即咳嗽,或嗆咳陣作,氣急,遇外界寒熱變化、氣味等因素突變或加重,多見夜臥晨起咳劇,呈反復性發作,舌苔薄白,脈弦。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醫診斷及西醫診斷;②發病年齡18~60歲;③有獨立意識;④自愿進行刮痧治療;⑤愿意接受調查和隨訪。
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的病因,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癌、肺結核等;②鼻后滴或反酸、胃病等癥狀;③有嚴重基礎疾病,如心腦血管病、肝腎功能不全等;④近1個月口服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⑤體溫超過37.3℃或血象異常;⑥存在刮痧禁忌癥;⑦精神病;⑧長期吸煙。
兩組均予口服蘇黃止咳膠囊(揚子江藥業集團北京海燕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03075),每次3粒,每日3次。共14天。
治療組:加用刮痧治療。刮痧部位:采用局部穴位刮痧和循經刮痧相結合的方法。刮拭的穴位有天突穴、大椎穴、肺俞穴、風門穴、膻中穴、中府穴,刮痧的經絡主要有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陰肺經和督脈。刮痧手法:采用瀉法,在刮痧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將刮痧板的邊緣與皮膚呈90°垂直刮拭,穴位刮痧,每穴刮拭30~50次。經絡刮痧從上到下,力度適中,以出痧為度。
病程及注意事項:①每周治療1次,共治療2周為1個療程;②刮痧過程中,注意避風保暖,刮痧后飲用白開水,以加速代謝產物排除。至少6h后再洗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咳嗽癥狀積分。參照2015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1],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積分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
中醫癥狀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對咳嗽、咽癢、咯痰3個癥狀分為無、輕、中、重4個分級,記作0、1、2、3分,在治療前后進行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標準。采用萊切斯特咳嗽生活質量問卷(LCQ)[4],包括生理區域、心理區域、社會區域三方面,3個領域總共19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1~7分。每個領域評分之和除以項目數為該領域得分。分值越高表示咳嗽對患者的負面影響越小。
用SPSS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積分改善率=(治療前咳嗽癥狀積分-治療后咳嗽癥狀積分)/治療前咳嗽癥狀積分×100%。痊愈:臨床癥狀消失,積分改善率大于95%。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積分改善率70%~95%。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積分改善率30%~7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積分改善率小于30%。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3 7.12±1.24 3.06±2.59#治療組 32 7.03±1.03 1.78±1.7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咳嗽 咯痰 咽癢對照組 33治療前治療后1.88±0.65 0.79±0.70治療組 32治療前治療后2.64±0.55 1.22±1.02#2.48±0.57 1.39±1.09#1.78±0.66 0.69±0.64#△2.59±0.5 0.88±0.75#△2.41±0.50 0.78±0.75#△
兩組治療前后LCQ積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LCQ積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LCQ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生理區域 心理區域 社會區域對照組 33治療前治療后3.5±0.75 4.48±0.73#治療組 32治療前治療后3.9±0.52 4.6±0.72#3.3±0.33 4.9±1.38#3.4±0.52 5.5±1.40#△3.75±0.81 5.8±0.88#△3.2±0.58 6.2±1.18#△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不良反應:對照組及治療組在治療后沒有不良反應發生。治療前后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認為咳嗽的病機為肺失宣降,氣機上逆。早在《素問·咳論》中就有“肺病者,喘咳逆氣” 的記載。諸多的致病因素中,風邪尤為多見,正如《素問·風論》所云:“風為百病之長”。隋代醫家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將風咳列為十咳之首,稱其為“欲語風咳,言不得竟是也”。病程3~8周的亞急性咳嗽,多數使用過苦寒清熱藥或收斂止咳藥,使風邪不能得到及時宣散,從而導致肺氣郁閉,清肅失常,氣道不利,氣機上逆,出現反復咽癢咳嗽。蘇黃止咳膠囊中紫蘇、麻黃具有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前胡和地龍止咳平喘,加強麻黃的宣肺功效;蟬蛻、牛蒡子利咽止癢,宣肺清熱;五味子收斂肺氣,化痰止咳。現代研究證實:蘇黃止咳膠囊能夠降低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6、干擾素-γ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調節免疫功能[5],還可以抑制IL-5、IL-13及sIgE分泌,減輕塵螨誘導哮喘氣道炎癥和黏液高分泌[6]。臨床報道顯示,蘇黃止咳膠囊可以改善感染后咳嗽的癥狀[7],具有疏風宣肺、止咳利咽功效。
刮痧療法是一種古老的中醫外治方法,先秦的《五十二病方·嬰兒瘛》中所記載的捪法就是早期的刮痧療法。中醫認為刮痧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刮拭督脈,主因督脈為“陽脈之海“,統攝調節全身陽氣,增加機體的免疫力。其中大椎穴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可疏風解表,振奮陽氣。足太陽膀胱經上行入顱內絡于腦,下行入脊旁,其分布于脊柱兩側的背俞穴與五臟六腑的聯系密切,是臟腑氣血輸注全身的樞紐,故可調節五臟氣血,平衡陰陽。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絡大腸,從肺系,橫出腋下,刮拭本經,可宣肺止咳。諸經穴相配合,有助于補益正氣,驅除余邪,緩解咳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刮痧可調整健康機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過氧化脂質(LPO)、膽紅素、白細胞介素(IL-1,IL-6)含量,通過改變機體清除氧自由基與過氧化物能力及機體免疫功能相關活性物質的含量,調節機體抗氧化作用與免疫功能[8]。
刮痧配合蘇黃止咳膠囊治療亞急性咳嗽可以改善癥狀,療效優于單純口服蘇黃止咳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