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 奇,黃三廷,楊文龍,雷 超,張航城,王 皓
(貴州省銅仁市中醫醫院骨傷科,貴州 銅仁 554300)
橈骨頭骨折是臨床常見的肘部骨折,臨床表現為肘部外側局部明顯疼痛、腫脹,肘部旋轉活動明顯受限表現,約占肘部骨折的1/3[1-2]。損傷發生機制是由橈骨頭與肱骨小頭發生碰撞引起,常因各種外傷力量作用于伸直位的手上引起。根據X線變化將橈骨頭骨折分為4型:I型為無移位骨折;II型為邊緣骨折并有壓縮、凹陷、成角移位;III型為累及整個橈骨頭的粉碎性骨折;IV型為以上各種類型的骨折合并肘關節脫位或者前臂骨筋膜損傷[3]。I型石膏固定保守治療往往療效較好,早期活動骨折再移位風險低,II、III、IV型往往需手術治療[4],但往往殘留肘關節屈伸及旋轉功能受限,筆者術后用活血通絡方可有效改善患處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以及促進肘部功能康復,現報道如下。
共26例,均為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銅仁市中醫醫院骨傷科收治的橈骨頭骨折患者,觀察組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19~60歲,平均(38.0±4.3)歲;左側5例,右側7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7天;其中摔傷6例,高墜傷3例,車禍傷3例;骨折Mason分型為Ⅱ型8例,III型4例。對照組14例,男8例、女6例;年齡21~63歲,平均(39.0±3.8)歲;左側6例,右側8例,車禍傷3例;骨折Mason分型:Ⅱ型,9例,III型5例;其中摔傷7例,高墜傷4例,車禍傷3例;受傷至手術時間3~8天。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有明確外傷病史,診斷為MasonⅡ、III型橈骨小頭骨折;②無手術禁忌癥且愿意接受治療。
排除標準:①肘關節以往接受過手術治療或合并肘關節其他疾病;②對中藥外敷過敏體質;③不能耐受手術。
兩組手術均由我院骨傷科上肢組2名主治醫生完成。患者取平臥位,全麻或者神經阻滯麻醉生效后,患肢上充氣止血帶,采用Kocher入路,沿肱骨外上髁斜向遠端延伸至尺骨鷹嘴以遠切開皮膚、皮下至致筋膜層,沿尺側腕伸肌和肘肌間隙切開,牽開兩側肌肉后顯露橈骨頭關節囊,注意避開骨間后神經切開關節囊;清除骨折端血腫后預撬撥復位,予1mm克氏針臨時固定,鉆孔后垂直骨折線擰入埋頭加壓螺釘,頭部骨折波及頸部或者骨折粉碎嚴重根據術中情況選擇T型或L型鋼板,透視骨折復位滿意后,徹底沖洗術口,松止血帶,電凝止血,修復環狀韌帶及關節囊后逐層縫合切口。
兩組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2~3天預防感染,口服吲哚美辛25mg,日3次至術后3周,前3周使用前臂吊帶固定,術后第1天開始肘關節被動康復訓練,術后3周開始主動康復訓練,術后8周逐步抗阻力訓練。
觀察組術后第1天開始加用活血通絡方。藥用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千年健30g,醋乳香20g,紅花20g,制草烏20g,白芷20g,桂枝20g,姜黃20g,海桐皮20g,醋沒藥20g,澤蘭20g,川牛膝20g,川芎20g,制川烏20g。將煮沸25min的藥水2000mL裝入盆中,先將患側肘部放置于盆上接受藥物熏蒸,以毛巾遮蓋嚴實,待水溫適宜后將浸潤中藥液的毛巾敷患側上肢,術口完全愈合前避免浸濕,整個過程約30min,日2次。連續治療1個月。
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門診復查,行肘關節正側位X片檢查骨折愈合及內固定位置情況,比較肘關節功能、骨折愈合時間以及疼痛改善情況,按照Morrey肘關節功能評分評定標準:優95~100分;良好80~94分;可60~79分;差0~59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肘關節及其周圍疼痛進行評分,基本方法是從0~10的刻度中,從小到大,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患者選擇能表示自己疼痛的相應位置。
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術后VAS及Morrey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VAS及Morrey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術后VAS及Morrey評分比較 (分,±s)
項目 時間 對照組(14例) 觀察組(12例) P VAS評分術后3個月 3~5(3.7±0.8) 2~3(2.5±0.5) 0.03術后6個月 1~2(1.5±0.5) 0~1(0.5±0.5) 0.00 Morrey評分術后3個月60~80(66.7±5.8)75~90(83±5.7) 0.00術后6個月70~90(77.5±6.4)85~95(90.8±4.2) 0.00
兩組術后6個月肘關節功能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6個月肘關節功能比較 (°,±s)

表3 兩組術后6個月肘關節功能比較 (°,±s)
組別 例 旋前度數 旋后度數 屈肘度數觀察組 12 84.52±0.81 75.51±0.71 130.12±1.48對照組 14 79.72±0.68 71.42±0.61 128.15±2.15 t 27.135 39.485 1.952 P<0.001 <0.001 0.091
以前,橈骨小頭在臨床中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常規行橈骨頭切除術。現在,切除橈骨頭后肘關節失穩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在橈骨頭骨折治療上都應該追求解剖復位、堅強的內固定,早期功能鍛煉避免肘關節僵硬。研究表明,螺釘在固定簡單橈骨頭骨折上具有明顯優勢,微型鋼板經常用于不穩定的關節外橈骨頸骨折或者合并有頭頸骨折,鋼板固定應注意置于橈骨頭的安全區內,這樣可以避免前臂在旋前或旋后過程中出現鋼板撞擊引起醫源性的前臂旋轉活動受限[5-6]。
中醫治療骨折疾病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已有論述,是將藥物先在器皿中煮沸后先熏蒸患處,多運用于四肢關節損傷.骨折早期具有疏通經絡氣血,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骨折中、后期配合熏洗可以促進患肢功能康復。劉林等[7]研究表明,中藥熏洗有改善血運,加速乳酸代謝,促進康復作用。胡珊珊等[8]發現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行中藥熏洗配合康復訓練較單純行康復訓練關節功能恢復療效顯著。筆者所選熏洗方中伸筋草、透骨草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現代研究其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千年健祛風濕、壯筋骨、消腫止痛,現代研究其具有抗炎鎮痛及抗骨質疏松作用[9-10];制草烏、川烏祛風、散寒、溫經止痛,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成分烏頭堿有明顯的中樞鎮痛作用,大鼠動物實驗表明烏頭堿能夠延長疼痛反應時間[11],川芎有活血祛瘀、祛風止痛功效,現代研究發現川芎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調解脂質代謝及鎮痛、鎮靜作用[12]。活血通絡方可能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肘部血液循環,降低關節粘連發揮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活血通絡方在改善肘關節旋轉活動中有效,骨折加上手術后易引起局部氣血經絡受損,血溢脈外形成淤血,阻遏氣機,引起局部疼痛、活動受限癥狀,日久血腫機化形成粘連,功能活動受限,導致肌肉萎縮,筋脈失去濡養進一步加重關節功能障礙有關。活血通絡方可能在早期改善骨折局部血液循環,使脈道通利,從而改善關節活動。
研究結果顯示,活血通絡方可明顯降低肘部疼痛,改善肘關節功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