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炯昊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中醫院老年病科,河南 洛陽 471900)
血管性癡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多發于老年人的智力及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多因血管危險因素和缺血缺氧性腦損害等所致,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存質量。VD屬中醫“癡呆”“健忘”范疇,以肝腎陰虛證多見,主要病機為肝腎陰虛、腎精衰竭以致髓海漸空,精血虧虛,氣血運行不暢,阻滯經脈,腦失所養,最終導致癡呆,治療需以補肝益腎、化瘀通絡為主[1]。本研究用益腎補腦湯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輔治VD肝腎陰虛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8例,均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偃師市中醫院治療的肝腎陰虛證VD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觀察組女19例,男25例;病程3~6年,平均(4.21±0.85)年;年齡60~78歲,平均(69.21±1.02)歲。對照組女17例,男27例;病程3~6年,平均病程(4.18±0.73)年;年齡60~79歲,平均(69.23±1.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較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2019年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斷指南》[2]中CHF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肝腎陰虛型的診斷標準,主癥為思維遲鈍、健忘、頭暈目眩、言語錯亂;次癥為嗜睡、口干舌燥、失眠多夢、五心煩熱;脈細沉、舌紅少苔。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排除癲癇、帕金森病等引起的癡呆;③可耐受研究藥物。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合并肝臟、肺部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礙;③伴有抑郁癥、精神嚴重異常。
兩組均進行常規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環、營養神經等治療。
兩組均用多奈哌齊治療。睡前口服多奈哌齊[金日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91]5mg,日1次。連續治療9周。
觀察組加用益腎補腦湯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益腎補腦湯藥用熟地黃15g,巴戟天、石菖蒲、肉蓯蓉、肉桂、山茱萸、茯苓、法半夏、天麻各10g,膽南星、遠志、制附子、砂仁、枳實各6g,每天1劑,加水800mL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溫服。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以提插捻轉手法刺主穴(三陰交、內關、神門),后以雀啄法并瀉法刺入人中(以眼眶濕潤為宜),再垂直旋轉針柄刺百會;最后以捻轉手法刺入配穴天柱、完骨、風池(以酸脹感為宜)。1次30min,日1次,每周連續針灸5d后休息2d,連續治療9周。
認知能力:于治療前、治療9周后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MMSE)[4]評分。MMSE評分共30分,包括計算力、定向力、記憶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5項,分數越高表示認知能力水平越高。
血液流變學指標:與治療前、治療9周后采集空腹靜脈血5mL,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儀(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ZL9600)檢測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
用SPSS25.0軟件處理數據,全部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數據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數據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兩組中醫證候評分,并根據治療9周后的中醫證候評分減分率判定療效。顯效:臨床體征改善,證候評分減少率大于等于70%。有效:臨床體征好轉,評分減少率為30%~69%。無效:臨床體征無改變甚至加重,證候評分減少率小于3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9周 t P觀察組 44 18.49±3.21 26.52±2.87 21.088 <0.001對照組 44 18.56±3.27 23.53±2.52 14.532 <0.001 t 0.101 5.193 P 0.920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血漿黏度(mPa·s)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觀察組 44 3.24±1.84 5.36±1.25對照組 44 3.35±1.56 5.42±1.31 t 0.303 0.220 P 0.763 0.827治療9周 觀察組 44 1.76±0.38* 3.52±0.63*對照組 44 1.95±0.42* 3.89±0.75*t 2.225 2.506 P 0.029 0.014
目前V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確定,但普遍認為與腦血管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損傷有關,當前治療手段以改善腦部血流為主,其中多哌奈齊可對腦內膽堿酯酶產生抑制作用,對神經功能障礙有一定改善效果。
VD屬中醫“癡呆”“健忘”范疇。多為肝腎陰虛證。腎陰虧虛,腎精衰竭以致髓海失養,氣化不利,氣血運行不暢,經絡氣血瘀阻,痰瘀互結,腦失所養是導致癡呆的重要原因,而《醫學心悟》亦有“人至老年,腎精衰枯,腦海空慮……神明不斂,呆證遂生”等表述,故治療需以補肝益腎為基本原則,化瘀通絡為治標之法[5]。益腎補腦湯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腎,制附子回陽散寒,肉蓯蓉補腎助陽,茯苓利水滲濕,石菖蒲理氣活血,遠志益智安神,巴戟天補腎助陽,肉桂助陽,山茱萸補肝益腎,法半夏燥濕化痰,膽南星鎮靜定癇,天麻定驚熄風,砂仁化濕止瀉,枳實破氣消積[6]。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填精、益氣安神之功,醒腦開竅針刺法以三陰交、內關、水溝、神門為主穴進行針刺,可疏通中焦之氣、補益氣虛、填髓海空虛、扶正培元,養血活血,發揮良好的調理腑臟作用[7]。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益腎補腦湯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可提高肝腎陰虛型VD臨床療效。
血漿黏度和纖維蛋白原是血液流變學的重要指標,可反映VD病情進展,VD患者的血漿黏度和纖維蛋白原水平較高。研究結果顯示,治療9周后兩組MMSE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益腎補腦湯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恢復認知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益腎補腦湯中熟地黃具有改善記憶力、抗氧化、抗衰老、抗血栓及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8];肉桂可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9]。以醒腦開竅針刺法對三陰交、內關、水溝、神門等穴進行針刺,可改善腦組織局部血液循環,增加供氧供應,還可調節腦內遞質,阻礙腦組織局部氧化反應,減輕氧自由基對腦組織持續損傷損害[10]。
綜上所述,益腎補腦湯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輔治VD肝腎陰虛型可提高療效,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認知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