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國,吳文鋒,陳務華,何萬春,詹素琴,王葉群,莊雪娟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東 廣州 510095)
腦梗死是由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后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神經功能損傷,嚴重影響患者恢復,故恢復期予以相應治療對改善預后尤為重要[1]。通督調神針法通過針刺不同穴位達到改善血液循環,恢復神經功能的目的,但由于腦梗死病情發展快、后遺癥多,部分患者因體質不同會出現暈針現象,且長期進行針灸治療,可導致局部硬結,治療效果不盡人意[[2-3]。葛酮通絡膠囊由葛根總黃酮組成,含有大豆昔、葛樹根等成分,具有改善神經功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本研究用通督調神針法及葛酮通絡膠囊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46例,均為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2例和觀察組24例。對照組男13例,女9例;年齡50~75歲,平均(61.38±5.41)歲;病程1~6個月,平均(3.45±0.59)個月;合并癥為高血壓9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癥6例,其他8例。觀察組男11例,女13例;年齡52~76歲,平均(62.46±6.51)歲;病程1~6個月,平均(3.57±0.41)個月;合并癥為高血壓10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癥7例,其他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4],以頭昏、肢體麻木、惡心嘔吐、中樞性面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②中醫符合中風病的診斷標準[5],以神昏、言語謇澀、口眼?斜、偏身麻木、舌質暗紅以及脈象多弦為主癥,以頭暈、嘔吐、二便失禁、痰多以及呃逆為次癥。
納入標準:①為首次發病;②處于疾病恢復期;③對研究藥物無過敏。
排除標準: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礙;②有腦部血管介入治療史;③伴有嚴重精神障礙;④失訪。
兩組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維持體內代謝及酸堿平衡等基礎治療。另用通督調神針法。患者于側臥位,用毫針(環球 0.30×25mm)斜刺入大椎穴、風池穴以及谷合穴并以捻轉瀉法治療1min;針刺強間穴、百會穴、神庭穴,以捻轉得氣法治療1min;針刺足三里、曲池穴,以捻轉補法15~20min;針刺印堂以提捏進針法治療10~15min。印堂和百會穴加用脈沖針灸治療儀(常州英迪電子醫療器械 蘇械注準20152201330 型號KWD-808I),頻率為50Hz,電流強度為9V,每天1次,每次30min。
觀察組加用葛酮通絡膠囊(安徽九方制藥,國藥準字Z20060439),飯前口服,每天2次,每次2粒(0.5g)。
兩組均持續治療3周。
神經功能:采用NIHSS量表[6]評估神經功能,總分為0~45分,分值越低說明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血清水平:采用ELISA檢測血清視錐蛋白樣蛋白-1(VILIP-1)、陷窩蛋白-1(Cav-1)水平。
血液流變學:采用血流分析儀(南京科進實業,蘇械注準20162070289 型號KJ-2V1M)檢測血漿黏度、全血黏度以及紅細胞沉降率。
用SPSS22.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可進行正常活動為痊愈。癥狀體征部分消失,活動能力大幅度上升為顯效。癥狀體征、活動能力好轉為有效。病情惡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NIHSS量表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量表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4 18.51±2.67 5.03±0.64*對照組 22 18.79±2.31 7.14±0.97*t 0.381 8.626 P 0.705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VILIP-1(pg/mL) Cav-1(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4 675.69±107.27 521.07±107.71*29.87±8.51 16.39±4.51*對照組 22 674.37±106.64 597.81±101.59*29.71±8.43 22.57±5.63*t 0.042 2.486 0.064 4.085 P 0.967 0.017 0.949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血漿黏度(mPa/s) 全血黏度(mPa/s) 紅細胞沉降率(mm/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4 1.97±0.51 1.61±0.23* 19.89±2.39 14.65±2.35* 22.71±4.55 13.04±2.56*對照組 22 1.95±0.47 1.81±0.34* 19.91±2.43 16.41±3.05* 22.37±4.16 17.86±3.34*t 0.138 2.316 0.028 2.178 0.265 5.457 P 0.891 0.026 0.978 0.036 0.792 <0.001
腦梗死伴有不同程度的腦神經損害,肢體麻木、頭暈嘔吐、共濟失調為其主要表現,具有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恢復期為治療主要階段,肢體活動不靈、口角歪斜為其主要癥狀,若不及時予以治療可加重后遺癥風險[7]。
中醫認為該病以情志過極、氣血逆亂為主要病理病機,進而導致血氣瘀積,上行至腦,形成中風,出現偏癱、失語、口角歪斜等癥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是中醫治療中風的總結,因此應以活血化瘀、益氣養血、宣竅通絡為主要治療原則。通督調神針法具有調動氣血、舒筋活絡之效。
葛酮通絡膠囊具有葛根疏通經絡、散瘀消痛之效,可改善腦部供血量,修復神經功能。
通督調神針法聯合葛酮通絡膠囊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變學異常情況。針刺百會穴具有升陽固脫,改善腦部血供,緩解頭暈頭痛之功效。葛酮通絡膠囊可舒張腦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血液供應,從而達到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紅細胞沉降率、改善微循環的目的。針刺大椎穴具有活血化瘀,調理氣血的作用。葛根黃酮為葛酮通絡膠囊主要成分,可通過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二者聯合可進一步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糾正血液流變學異常指標。
通督調神針法聯合葛酮通絡膠囊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可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