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山
(上海市浦東新區南碼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康復部,上海 200125)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種復雜的,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影響絕大多數老年男性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1]。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通常發生在40歲以后,60歲時發病率大于60%,80歲時發病率高達83%[2]。以排尿困難、排尿時間延長、尿線細、排尿中斷、無力、滴瀝不盡為特點,尿頻尤以夜尿增多明顯,伴有尿急、尿痛,晚期可出現充盈性尿失禁[3]。治療主要有藥物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藥物治療的短期目標主要是緩解下尿路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長期目標是延緩病程的進展,預防或延緩急性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常用藥物主要有α受體阻滯劑、5α還原酶抑制劑等,但無論哪種藥物治療方法,隨著BPH的進展都會逐漸失去效果[4]。手術治療雖然療效確切,但可能會出現電切綜合征、尿失禁、腺體殘留等風險。
中藥治療具有整體調節、標本兼治、控制病程進展、改善臨床癥狀的功效,本研究以中西藥合用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2例,均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診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6例。治療組年齡53~79歲、平均(66.67±6.87)歲,平均病程(6.56±0.36)年。對照組年齡54~79歲、平均(67.14±7.01)歲,平均病程(6.23±0.42)年。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參照《實用臨床泌尿男科疾病診療學》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診斷標準[5]。
中醫診斷:參照2016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外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精癃病腎陽虛損型的診斷標準。尿頻、夜尿頻數;排尿無力,失禁或遺尿,點滴不盡,面色萎白,神倦畏寒,腰膝酸軟無力,手足不溫。B超檢查前列腺增大。
納入標準:①年齡50~80歲;②符合慢性前列腺的診斷標準;③符合中醫精癃腎陽虛損型證候標準;④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年齡50歲以下或80歲以上;②精神病;③有嚴重肝、腎、心血管或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④有前列腺手術史;⑤前列腺腫瘤;⑥低血壓。
兩組均嚴格遵守禁食辛辣油炸飲食、禁酒,避免久坐及憋尿等。口服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浙江仟源海力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623)0.2mg,1日1次。
治療組加用金匱腎氣片(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Z20025624,地黃、酒萸肉、山藥、牡丹皮、澤瀉、茯苓、桂枝、附子(制)、牛膝、鹽車前仁)4片,1日2次。
兩組均治療4周。
參照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標準所列癥狀,排尿不盡感、排尿間隔時間、間斷排尿、憋尿困難、尿線變細、排尿費力、夜尿次數等 7個方面進行評分,據癥狀的輕重積分范圍為0~5分,分值越高表示前列腺癥狀越嚴重。
針對“如果在您今后的生活中始終伴有現在的排尿癥狀,您認為如何?”的問題進行生活質量指數(QOL)評分,記分標準為高興0分、滿意1分、大致滿意2分、還可以3分、不太滿意4分、苦惱5分、很糟6分,得分范圍0~6分,分值越高表示前列腺癥狀越嚴重。
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分,±s)
癥狀體征 組別 例 治療前均值 治療后均值 積分差值尿不盡 試驗組對照組-0.944±0.86-0.53 ±0.65-2.31 0.024間斷性排尿-1.22±0.76-0.78±0.48-2.96 0.004尿 頻 試驗組對照組tP 36 36 2.75±1.05 2.81±1.24 0.21 0.838 1.53±0.84 2.03±0.97-2.33 0.023 tP 36 36 2.58±0.97 2.58±0.94 0.00 1 1.64±0.59 2.06±0.63-2.89 0.005-1.22±0.72-0.72±0.61-3.17 0.002尿線變細-0.47±0.61-0.31±0.47-1.30 0.198尿 急 試驗組對照組試驗組對照組tP 36 36 2.25±0.84 2.19±0.52 0.34 0.738 1.78±0.59 1.89±0.46-0.89 0.378 tP 36 36 3.06±1.04 3.19±1.14-0.54 0.591 1.83±0.56 2.47±0.97-3.420 0.001-1.03±0.56-0.78±0.72-1.64 0.105排尿困難試驗組對照組試驗組對照組tP 36 36 2.64±0.90 2.69±0.79-0.28 0.781 1.61±0.80 1.92±0.91-1.51 0.134-1.47±0.70-0.67±0.63-5.14 0.000癥狀總分試驗組對照組-0.92±0.81-0.56±0.73-1.30 0.197夜 尿 試驗組對照組tP 36 36 2.67±0.99 2.36±0.99 0.34 0.738 1.78±0.59 1.89±0.46-0.89 0.378 tP 36 36 2.64±0.90 2.58±1.02 0.24 0.808 1.17±0.81 1.92±0.60 0.02 0.000 tP 36 36 18.58±5.87 18.42±5.60 0.12 0.902 11.31±3.84 14.08±4.05 0.98 0.004-7.28±3.10-4.33±2.68-4.31 0.000
兩組生活質量指數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治療前均值 治療后均值 積分差值治療組 3.92±1.05 2.42±1.13 -1.50±0.74對照組 3.67±1.21 3.03±1.08 -0.64±0.59 t 0.98 -2.34 -5.46 P 0.33 0.02 0.00
前列腺增生屬中醫“癃閉”、“淋證”范疇。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單列“精癃”病名,并指出其“相當于西醫前列腺肥大、增生癥”,明確的將前列腺增生癥歸屬于精癃病。病因腎元虧虛,老人腎氣漸衰,陰陽易于失調,氣血易于阻滯,腎虛則氣化不利,血瘀則漸成癥結,水道受阻而出現癥狀[6]。
金匱腎氣片源于張仲景名方腎氣丸。方中附子、桂枝辛溫助陽化氣為君藥,熟地、山藥、山茱萸補肝腎而益脾為臣藥,君臣相伍寓有陰中求陽、陰生陽長之旨;茯苓、澤瀉利水滲濕。全方功能補腎助陽,化氣利水,用于治療因腎陽不足所致的氣化失司,水液代謝失常的各類疾病[7]。
中西藥合用治療慢性前列腺增生癥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