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瑜,葉雙雙,王 藝
(1.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鞏義 451200;2.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鶴壁 458000;3.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肛腸科,河南 許昌 461000)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癲癇作為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約占腦卒中患者30%,而發作癲癇約占10%,會增加致殘、致死風險,危機患者生命[1]。現階段,臨床治療腦出血后癲癇以藥物控制為主。奧卡西平是臨床常見的抗癲癇藥物,對全身性癲癇及局部性癲癇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因患者個體差異較大,整體療效不甚理想。中醫治療腦出血后癲癇主張因證制宜、標本兼治,且副作用較小,患者耐受性良好[2]。本研究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腦出血遲發性癲癇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76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52~70歲,平均(61.74±3.79)歲;癲癇局灶性發作18例,繼發雙側強直陣攣發作20例;體重指數18~26 kg/m2,平均(22.19±1.53)kg/m2。對照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53~71歲,平均(62.14±3.87)歲;癲癇局灶性發作23例,繼發雙側強直陣攣發作15例;體重指數18~27 kg/m2,平均(22.64±1.73)kg/m2。兩組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2014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中腦出血診斷標準[3],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癲癇分冊》中癲癇相關診斷[4],腦出血后2年內發作。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無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對研究藥物無過敏,無癲癇病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臟器功能異常,持續性癲癇,確診惡性腫瘤,精神疾病影響溝通。
兩組均給予調節血脂、控制血壓、降糖、抗血栓及神經營養治療。給予奧卡西平片(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53124)口服,第1周150mg,1日2次,第2周300mg,1日2次,持續用藥3個月。
觀察組加用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天麻湯化裁治療。牛膝20g,川芎15g,半夏15g,茯苓15g,桔梗15g,赤芍15g,白術15g,生地黃15g,紅花15g,天麻15g,大棗15g,桃仁15g,陳皮15g,當歸10g,生姜10g,柴胡10g。痰火上犯清竅枳實、竹茹,痰飲內停加澤瀉、桂枝。每日1劑,加水煎煮2次,共取藥汁300mL,分早晚溫服。持續治療3個月。
應激指標水平:采用硝酸還原法檢測一氧化氮(NO),采用比色法測定總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水平。
生活質量:采用癲癇患者生活質量量表(QOLIE-31)對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含自理能力、情緒健康、發作情況及社會功能等9個維度,共31個評分條目,分值范圍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癲癇無發作,腦電圖結果正常。顯效:癲癇發作頻率降低大于75%,腦電圖結果改善程度顯著。有效:腦電圖結果較治療前改善,發作頻率降低35%~75%。無效:未達“有效”標準或病情加重。
兩組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癲癇持續時間、發作次數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癲癇持續時間、發作次數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癲癇持續時間、發作次數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癲癇持續時間(min/次)癲癇發作次數(次/月)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8 6.85±1.28 1.45±0.87*3.87±0.58 1.15±0.36*對照組 38 7.09±1.31 2.24±0.92*3.85±0.61 1.74±0.39*t 0.808 3.846 0.146 6.853 P 0.419 <0.001 0.884 <0.001
兩組治療前TAOC、MDA、NO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應激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應激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TAOC(nmol/mL) MDA(μmol/mL) NO(μmol/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8 14.29±2.37 18.36±2.94* 40.39±4.37 32.74±3.75* 41.89±3.54 48.75±3.32*對照組 38 14.31±2.51 15.67±2.87* 39.86±4.52 37.65±3.82* 42.17±3.62 44.73±3.26*t 0.035 4.036 0.520 5.654 0.341 5.326 P 0.971 <0.001 0.603 <0.001 0.734 <0.001
兩組QOLIE-31評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QOLIE-31評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QOLIE-31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38 44.58±2.74 72.31±3.59 37.805 <0.001對照組 38 45.32±2.83 62.47±3.65 22.890 <0.001 t 1.158 11.841 P 0.247 <0.001
癲癇發病突然、病情反復,治療難度較大[6]。奧卡西平作為臨床常用抗癲癇藥物,通過機體代謝轉化單羥基衍生物,可抑制腦神經元異常傳遞及興奮傳導,從而達到控制病情目的。但長期用藥可導致頭痛、嗜睡、肝腎功能損害、低鈉血癥、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7]。
腦出血后癲癇屬中醫“癇病”范疇。病機復雜,風、痰、瘀、虛均可參與其發作,其病位于腦,痰濁為患,上行蒙蔽腦竅,元神失控發為本病;或是氣血運化失衡,血瘀阻滯經脈,無以宣泄,腦主神明失常,神機失用亦可發為本病。治當滌痰祛瘀,醒神開竅[8-9]。血府逐瘀湯合半夏天麻湯化裁中牛膝補益肝腎、通經活血,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半夏消痞散結、燥濕化痰,茯苓利水滲濕、寧心安神,桔梗宣肺止咳、祛痰排膿,赤芍逐瘀破血、清涼止痛,白術健脾益氣、化濁燥濕,生地黃清熱涼血,當歸、紅花、桃仁、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天麻息風止痙、鎮靜止痛,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柴胡疏肝升陽、透表泄熱,生姜降逆止嘔、散寒解表,陳皮燥濕化痰、祛風止嘔。全方可燥濕化痰、活血祛瘀、祛風止痛、醒神開竅。
應激反應在該病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NO是神經活性物質,NO水平可判斷腦損傷程度及腦組織修復情況,研究顯示,癲癇發病時機體抗氧化能力失衡,可過量生成氧自由基,增強脂質過氧化反應,進而增高MDA水平,MDA水平可反映過氧化物對腦細胞損傷程度。此外,細胞膜受損,可引起神經元過度放電,導致TAOC水平降低,因此TAOC水平可作為機體綜合抗氧化能力,其水平越高,機體抗氧化能力越強[9-10]。當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生成,促進造血功能,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中樞神經作用;赤芍可抗血栓、阻滯神經傳導,有清除氧自由基、解除痙攣作用;天麻有鎮痛、鎮靜、抗驚厥作用;白術有抗凝血、擴張血管、解痙、抗氧化、鎮靜作用[11-12]。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后遲發性癲癇可增強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