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喜英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院急診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發率、病死率較高等特點,其急性發作短時間內出現咳嗽、喘息加重、咳痰量明顯增多等癥狀,COPD急性發作由于癥狀加重及反復發作,致使病情惡化,如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極有可能發展為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生活質量。本研究用化濁祛瘀方輔治COPD急性發作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發作患者,根據就診序號采用電腦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4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62~74歲,平均(67.28±2.85)歲;病程5~12年,平均(7.27±1.36)年;急性發作期時間12~46h,平均時間(25.46±5.38)h。試驗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61~75歲,平均年齡(66.84±3.12)歲;病程4~14年,平均病程(7.62±1.25)年;急性發作時間14~43h,平均時間(24.73±5.12)h;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COPD急性發作診斷標準[1]:伴有咳嗽、喘息、胸悶等癥狀;肺功能通氣檢查1s率小于0.7。
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COPD痰熱蘊肺型診斷標準[2]。主癥為咳嗽、喘息、痰多且黏膩;次癥為舌苔淡白、脈細沉。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大于60歲;③可堅持治療;④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②對研究藥物過敏;③伴有嚴重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
兩組均給予平喘、化痰、吸氧、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另用鹽酸氨溴索(青島圣邦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74089)60mg,口服,日1次;硫酸沙丁胺醇(河北康泰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13022096)6mg,口服,日3次。
試驗組加用化濁祛瘀方治療。藥用地龍20g,當歸15g,黃芪20g,五味子15g,川芎15g,赤芍20g,茯苓15g,枇杷葉8g,紫菀10g,紅花8g。每日1劑,用水煎至400mL,1次200mL,日2次。
兩組均連續治療1個月。
采用血氣分析儀對血氣指標[PaO2(脈血氧分壓)、PaCO2(二氧化碳分壓)、pH]進行檢測。
肺功能指標[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PEF(呼氣峰值流速)]。
血清炎性因子[CRP(C反應蛋白)、IL-8(白細胞介素-8)、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估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減分率=治療前后積分差/治療前積分*100%,依據減分率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擬定療效。減分率大于等于95%,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為臨床痊愈。減分率70%~94%,癥狀、體征顯著改善為顯效。減分率30%~69%,癥狀、體征有所好轉為有效。減分率小于30%,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呈加重趨勢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PaO2(mmHg)PaCO2(mmHg) pH治療前 試驗組 43 69.28±11.23 67.83±9.46 6.15±1.24對照組 43 68.84±10.65 68.39±9.84 6.38±1.21 t 0.186 0.269 0.871 P 0.853 0.789 0.387治療后 試驗組 43 82.36±12.36 45.37±7.26 7.23±1.28對照組 43 73.25±11.72 57.63±6.84 6.42±1.25 t 3.507 8.059 2.969 P<0.001 <0.001 0.004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FVC(L) FEV1(L)FEV1/FVC(%)PEF(L/s)治療前 試驗組 43 2.07±0.72 1.34±0.28 64.73±2.16 67.38±3.12對照組 43 2.14±0.76 1.37±0.31 64.02±2.09 66.82±3.23 t 0.439 0.471 1.549 0.817 P 0.662 0.639 0.125 0.416治療后 試驗組 43 2.81±0.68 2.25±0.32 80.07±2.38 85.27±4.35對照組 43 2.36±0.73 1.74±0.29 73.73±2.26 78.52±3.84 t 2.958 7.744 12.667 7.628 P 0.004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IL-8(ng/L) CRP(mg/L)TNF-α(pg/mL)治療前 試驗組 43 15.37±2.46 74.41±9.34 72.36±17.28對照組 43 14.82±2.37 75.26±8.62 71.74±16.84 t 1.056 0.439 0.168 P 0.294 0.662 0.867治療后 試驗組 43 5.62±2.25 8.29±2.17 24.84±11.36對照組 43 8.36±2.63 12.39±2.51 31.27±12.83 t 5.191 8.103 2.461 P<0.001 <0.001 0.016
COPD急性發作是以呼吸氣流受限為主要病理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多伴有氣促、胸悶、腺體增生、支氣管黏膜上皮受損等癥狀。目前臨床常采用常規西醫藥物治療,其短時間內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對急性發作期療效欠佳,且極易復發,長期服用較易產生耐藥性,影響病情好轉。
COPD屬中醫“咳嗽”、“喘證”、“肺脹”等范疇。痰熱蘊肺型COPD主要由氣機失調、肺失宣降、血瘀肺熱、脾運失常而引起,故治則為平喘止咳、祛瘀化痰、宣肺清熱[3]。化濁祛瘀方方中黃芪、當歸具有益氣固表、補氣升陽、平喘宣肺之功,二者合用共為君藥;茯苓、紫菀、川芎三者共為臣藥,具有止咳瀉肺、養心補腎、補中健脾之功效;五味子、赤芍具有祛瘀活血、生津益氣之功,二者合用共為佐藥;枇杷葉、紅花二者合用共為使藥,具有調和諸藥之功。諸藥合用,可達止咳潤肺、祛瘀化痰、健脾補氣的效果[4]。
FVC、FEV1、PEF可間接體現COPD急性發作氣流受限程度,急性發作期間其水平均有所降低,因此,肺功能檢查可評估病情好轉及預后情況。相關研究表明[5],PaO2可間接反映外呼吸功能及氧分壓情況,PaCO2可反映機體酸堿平衡及肺部通氣情況。研究結果發現,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及血氣指標優于對照組,提示用化濁祛瘀方輔助治療可促進肺功能恢復,改善動脈血氣狀態。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黃芪、當歸具有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川芎具有恢復血液微循環、改善肺部充血狀況的作用,茯苓具有消除氧自由基、改善機體酸堿平衡的作用。
研究發現[6],COPD急性發作與T淋巴細胞、中性細胞粒聚集有著密切關系,COPD急性發作病機實質為肺部發生慢性炎癥,致使肺部IL-8、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試驗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化濁祛瘀方輔助治療COPD急性發作可有效改善體內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癥發生。原因可能在于紫菀、赤芍具有抑制體內炎性因子釋放、消炎抗菌的作用。
綜上可知,化濁祛瘀方輔治COPD急性發作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動脈血氣狀態,恢復肺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