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芳,陳盈盈,伍文耀,何清香,張綺蕓
(廣東省陽江市中醫醫院內四科,廣東 陽江 5295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以感覺及運動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為糖尿病并發癥,典型者出現針刺樣或燒灼感疼痛,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1-2]。目前,西醫對于DPN的治療主要采用抗氧化劑、神經營養因子、血管擴張劑等,但DPN病情較為復雜,且患者個體差異較大,西藥治療有較多的不良反應,遠期效果不佳,甚至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3]。中醫以“久病入絡”為理論依據,在DPN治療中將黃芪桂枝五物湯作為主方,配合西藥治療以改善病情,提高治療效果[4]。本研究用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甲鈷胺治療DPN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DPN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研究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2~68歲,平均(55.83±3.61)歲;病程2~8年,平均(4.91±0.76)年。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1~69歲,平均(56.02±3.11)歲;病程1~8年,平均(4.73±0.8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實用內科學》[5]中DPN診斷標準,四肢出現持續性疼痛、感覺異常、膝反射消失、振動覺異常、神經傳導速度(NCV)中2項或2項以上減慢。中醫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016年版)》[6]中氣虛血瘀證辨證標準,表現為手足麻木,肢體末端疼痛,下肢尤甚,呈刺痛感,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肌膚甲錯,舌質暗,脈細澀。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資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對研究藥物過敏;②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③免疫缺陷性疾病;④精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研究。
嚴格控制飲食,研究期間停止服用一切相關的抗氧化藥物及血管活性藥物。
兩組均口服甲鈷胺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12]0.5mg,日3次。
研究組加用黃芪桂枝五物湯。藥用大棗、生姜、桂枝各10g,川芎15g,赤芍、當歸各20g,雞血藤30g,黃芪45g,甘草6g。水煎煮取汁200mL服用,日1次。
兩組均連續治療6個月。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評估癥狀,采用0、2、4、6分評分法,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神經功能傳導速度: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采用肌電圖儀(丹麥Medtronic生產,Keypoint-4型)對腓總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進行測定。
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膝腱反射恢復,血糖控制良好,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功能恢復正常為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膝腱反射明顯改善,血糖得以控制,神經傳導功能增快速度小于5m/s為有效。未達“有效”標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45 14.89±3.62 3.05±0.42 21.794 0.000對照組 45 15.02±3.12 5.91±0.48 19.359 0.000 t 0.183 30.080 P 0.856 0.000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傳導速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傳導速度比較 (m/s,±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傳導速度比較 (m/s,±s)
SCV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 脛神經 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 脛神經治療前 研究組 45 30.24±4.71 24.85±5.26 23.31±3.16 28.63±4.10 23.16±3.24 22.49±3.79對照組 45 30.35±4.68 25.02±5.11 24.02±3.06 28.59±4.21 24.01±3.02 22.53±3.68 t 0.111 0.156 1.083 0.046 1.287 0.051 P 0.912 0.877 0.282 0.964 0.201 0.960治療后 研究組 45 59.01±6.48 57.13±7.96 53.98±6.09 86.51±9.28 55.36±4.12 58.31±4.69對照組 45 50.26±6.31 48.34±7.32 47.22±6.12 64.61±6.48 42.31±3.57 46.94±4.52 t 6.490 5.453 5.252 12.980 16.058 11.71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時間 組別 例 MCV
DPN發病機制可能與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血管損傷、代謝紊亂等因素相關。在DPN治療中多以鎮靜止痛、控制血糖為主,但患者需長時間用藥,停藥后癥狀易反復,遠期效果不佳。甲鈷胺具有甲基化功能,能夠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及髓鞘,利于卵磷脂合成及神經傳導速度的改善[7-8]。甲鈷胺還有助于葉酸的再利用,提高神經纖維的興奮性。
DPN屬中醫“痹證”范疇。屬本虛標實之證,陰陽氣血虧虛為本、瘀血痰濁阻滯為標。具有“久病入絡”、“久痛入絡”等特點,治療應秉承“久病入絡”原則,結合一系列臨床表現,將“久”、“瘀”、“頑”、“雜”歸結為本病特點所在,治療應以活血通絡、益氣養血為原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各神經功能傳導速度均快于對照組。表明聯合治療DPN各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提高神經傳導速度,利于局部微循環的改善,療效確切。究其原因,黃芪桂枝五物湯具有益氣溫陽、活血通絡之效。方中大棗養血安神、調補脾胃,赤芍清熱涼血,生姜溫中化飲、健胃解表,當歸、雞血藤合營通絡、養血活血,桂枝溫陽解肌,川芎行氣搜風、補血潤燥,黃芪補氣升陽,甘草調和諸藥[9]。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0],桂枝可鎮痛解痙,還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赤芍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血管收縮,調節血管內膜細胞,具有較強抗氧化活性;雞血藤可擴張血管,抑制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黃芪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凝聚,具有較好的降壓、降糖效果。
綜上所述,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甲鈷胺治療DPN,能夠改善癥狀,加快神經傳導速度,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