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輝
(江西省靖安縣中醫院中西醫結合內科,江西 宜春 330600)
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終末期結果,主要表現為心肌結構和心肌功能改變、體液潴留等[1-2]。本院用桂枝湯加減輔治慢性心力衰竭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診的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西藥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3~76歲,平均(64.31±4.54)歲;病程3~10年,平均(7.82±1.70)年;原發病為冠心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7例,風濕性心臟病4例,肺源性心臟病3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級10例,Ⅲ級13例,Ⅳ級7例。中西醫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5~78歲,平均(64.26±4.47)歲;病程3~11年,平均(8.01±1.62)年;原發病為冠心病14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風濕性心臟病5例,肺源性心臟病6例;心功能分級為Ⅱ級9例,Ⅲ及14例,Ⅳ級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Ⅰ級為有心臟病,體力活動不受限制,日常體力活動不會造成疲勞,呼吸困難或心悸或心絞痛;Ⅱ級為有心臟病,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不適,但日常活動引起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Ⅲ級為有心臟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不適,但低于日常活動的運動量即可引起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等癥狀;Ⅳ級為有心臟病,休息時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絞痛癥狀,無法在無任何不適的情況下進行體力活動,休息時即出現。
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心電圖示ST-T改變,或QT間期延長,或QRS波群電壓低;經心臟超聲檢查可見左室射血分數(LVEF)≤40%,心臟體積明顯增大;放射性核素檢查顯示心肌缺血和室壁運動異常;伴有乏力、呼吸困難、水腫等臨床癥狀;肺部可聞及啰音;頸靜脈怒張等。②中醫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中心陽虛證相關診斷標準。表現為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胸部悶痛、口唇青紫、面浮肢腫、小便短少、口干心煩,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②無藥物使用禁忌癥;③年齡45~79歲;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組織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意識障礙等疾病;②合并精神病、認知交流缺陷;③對藥物過敏、過敏體質;④凝血功能障礙;⑤既往有心臟手術史。
兩組均口服地高辛[葵花藥業集團(衡水)得菲爾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1128]0.25mg,日1次;美托洛爾片(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J20150044)6.25~12.5mg/d,連續服用7d后加倍服藥劑量;呋塞米片(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02)20mg,日1次。
中西醫組加用桂枝湯治療。藥用桂枝(去皮)、茯苓、生姜各15g,附子12g(先煎),大棗6枚,炙甘草9g。痰多者加厚樸,喘逆甚者加杏仁,氣虛自汗者加白術15g、黃芪30g,兼瘀血者加桃仁、赤芍各10g,口干、心煩內熱者加天花粉20g、知母15g,胸痹胸悶者加川芎10g、桔梗10g、薤白10g、瓜蔞20g,脅下有痞塊加三棱、莪術各10g,水腫甚加澤瀉10g。每日1劑,煎汁300mL,分成兩袋裝,于早晚2次飯后各溫服1袋。
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中醫證候積分: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對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胸部悶痛、口唇青紫、面浮肢腫、小便短少、口干心煩癥狀進行評估,依據癥狀無、輕度、中度、重度賦予0、2、4、6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心功能指標:治療前、治療4周后進行心功能及超聲心動圖檢查,對比如下指標: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和心搏出量(Cardiac Output,CO)。
運動耐力:治療前后進行6min步行距離試驗,評估運動耐力。
顯效:心衰癥狀基本消失,心功能分級改善大于等于2級,LVEF提高大于45%。有效:心衰癥狀明顯減輕,心功能分級改善1級,LVEF提高40%~45%。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倦怠乏力 畏寒肢冷 胸部悶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西醫組 30 4.52±0.41 1.03±0.24 4.50±0.39 0.94±0.10 4.53±0.42 0.92±0.09西藥組 30 4.55±0.39 2.15±0.26 4.48±0.42 2.09±0.11 4.51±0.44 1.86±0.13 t 0.290 17.337 0.191 42.370 0.180 32.563 P 0.773 0.000 0.849 0.000 0.858 0.000

續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LVEF(%) LVEDD(mm) LVESD(mm) CO(L/min·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西醫組 30 34.24±2.83 47.64±3.42 60.45±5.54 52.13±4.56 52.17±5.37 41.78±3.54 3.96±0.44 5.53±0.68西藥組 30 34.25±3.81 42.24±3.76 59.98±5.86 55.33±4.86 51.98±5.84 45.33±3.95 4.01±0.45 5.10±0.62 t 0.012 5.819 0.319 2.630 0.131 3.666 0.435 3.799 P 0.991 0.00 0.751 0.011 0.896 0.001 0.665 0.000
兩組治療前后6min步行距離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6min步行距離比較 (米,±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6min步行距離比較 (米,±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中西醫組 30 302.74±35.83 510.58±55.92 14.097 0.000西藥組 30 303.04±34.03 465.91±52.30 14.297 0.000 t 0.018 3.196 P 0.000 0.000
引起慢性心衰的原因很多,如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擴張型心肌病等。慢性心衰主要表現為心功能下降、水腫、運動耐力降低,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誘發急性心衰,直接危及生命安全。
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用擴血管、利尿劑、硝酸酯類等藥物治療,以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心臟前后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臟血液輸出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心功能改善。呋塞米為利尿劑,能夠有效促進電解質及水排泄,并可抑制腎小管髓袢對鈉離子的主動重吸收,使管腔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滲透壓梯度差明顯降低,腎小管濃縮功能下降,有助于促進水及電解質排出[5];美托洛爾為β1受體阻滯劑,可選擇性阻斷β1受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可通過阻斷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物質與β1受體相結合,能夠有效減少對心臟的作用,減輕心肌耗氧量。另美托洛爾對左室重構、心功能及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還可減輕血管內皮損傷,降低炎性反應[6];地高辛為中效強心甙,對心臟的作用表現為正性肌力,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泵功能,抑制心肌傳導,增加心搏出量及輸出量,有助于改善肺循環及體循環[7]。
慢性心衰屬中醫“心悸”、“怔仲”、“喘咳”、“水腫”等范疇。病因病機為情志內傷,外邪乘虛而入,氣血虧虛、心失所養,導致患者心神失寧,脈絡不通,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等。主要表現為氣虛血瘀、水飲內停等癥,病位在心,同時與肝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以心氣耗竭為基礎,進而損傷肺脾腎肝四臟,導致全身陰陽氣血紊亂,并在此基礎上生成痰濁、瘀血、水濕等內生實邪,當有外邪乘虛而入引動內邪時,進一步損傷正氣形成內外合邪、虛虛實實、互為因果,可見慢性心衰的病機十分復雜,單純的補虛瀉實難以奏效[8]。本虛標實證,本虛指的是心脾腎臟的氣虛、陽虛,標實指的是瘀血、痰飲等,臨床表現為水飲內停、氣虛血瘀證,發病部位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治療宜以溫陽利水、活血益氣為主[9]。中西醫組總有效率比西藥組高;且中西醫組CO、LVEF指標均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指標均低于西藥組;中西醫組治療后6min步行距離長于西藥組。表明桂枝湯加減能促進運動耐力的改善,改善心功能。桂枝湯加減方中桂枝具有補元陽、溫扶脾陽、腎陽,助推運水、祛寒邪之功,有通血脈、止悸動之效。茯苓具有利水健脾寧心之效。生姜除濕消痞,和胃止嘔,化痰止咳。附子具有散寒除濕、補火助陽之效,與桂枝配伍可治陽虛水泛、水腫、風寒濕痹等。大棗具有滋陰補陽補血之效。甘草養心益氣,且能避免溫通藥物耗傷心陰,調和諸藥藥性。全方有溫寒散結、行氣化痰、散寒除濕、活血化瘀、益氣之效。標本兼顧、虛實共調,切中病機[10]。
綜上所述,桂枝湯加減輔治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較好,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運動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