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活,趙蔚峰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骨科/針灸推拿科,廣東 廣州 510145)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E)并非炎癥細胞引起,是由于足跟內側結節及周圍的足底筋膜退行性刺激所致[1]。PE常見于跑步者,長期久坐之人也會受到影響。PE典型臨床表現為腳后跟劇烈的疼痛,可持續整天,且病情反復發作,病程遷延數月。目前多采取保守治療,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皮質類固醇注射、自體富血小板血漿、體外沖擊波療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超聲波療法、肉毒桿菌毒素A等治療方式,80%的PE患者經恰當的治療后在12個月內可得到好轉[2]。ESWT結合了機械、空化、熱效應等物理學特性,研究表明ESWT治療PE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3]。本研究在ESWT基礎上配合舒筋外洗顆粒治療足底筋膜炎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共46例,均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就診符合PE診斷標準的患者,采用隨機數據表分為兩組各23例。觀察組男10例,女13例;年齡29~52歲,平均(41.74±8.38)歲;病程2~5個月,平均(3.09±1.31)個月。對照組男12例,女11例;年齡32~57歲,平均(43.35±8.00)歲;病程2~5個月,平均(3.17±1.11)個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依據2014版美國物理治療協會骨科分會對PE的診斷標準[4]:①足跟內側痛,特征是在活動一段時間后出現,長時間的負重會加重癥狀;②近期負重活動的增加而誘發;③足底筋膜近端附著點觸診陽性;④Windlass試驗陽性。
納排標準:①年齡18~60歲,且符合PE的診斷;②局部皮膚完整,無潰爛,無炎性反應;③病程持續2個月以上,未接受局部治療;④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相應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60歲;②因骨折、感染、腫瘤等病因引起;③2個月內曾接受過封閉、ESWT、超聲波等局部治療;③拒絕治療。
兩組均用氣壓彈道式體外沖擊波治療儀(型號BHSW-1/BHSW-2)治療,患者取俯臥位,治療前確定足跟部壓痛點(1~2個),標記筆標記,治療探頭涂抹超聲藕合劑,針對壓痛點進行治療,治療壓力1~2bar,沖擊量2000次,間隔7天治療1次,每次治療30min,共治療4次。
觀察組配合舒筋外洗顆粒(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提供,包括虎杖、兩面針、玄參、寬筋藤、陸英、防己、連錢草、莪術、木瓜、川芎、威靈仙各20g)熏洗。加入溫水,水位沒過腳踝上約5cm,睡前熏洗30min,日1次,1周為一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疼痛評定: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對晨起時、活動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定,VAS評分是0~100mm,“0”表示無疼痛,“100mm”表示疼痛劇烈[5]。
功能評定:采用足部功能指數[6](Foot Function Index,FFI)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對足部功能進行評定,FFI評分包括:疼痛、殘疾和活動限制,共23個項目,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損傷越嚴重。
參考既往文獻[7]。治愈:疼痛消失,行走正常。顯效:疼痛基本消失,行走基本正常。有效:疼痛稍減輕,行走稍改善。無效:疼痛無減輕、甚至加重,行走困難。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時間 例 對照組 觀察組晨起時 活動后 晨起時 活動后治療前 23 49.52±5.72 55.39±5.13 52.26±5.96 55.91±7.63治療后 23 34.96±8.89*39.22±9.51*26.30±11.51*△27.13±11.92*△
兩組治療前后FFI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FI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FI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3 63.09±6.13 39.45±9.98*觀察組 23 62.52±6.57 25.65±13.90*△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足底筋膜位于跟骨與跖趾關節之間,是維持足底生物力學的重要結構。過度運動、跟骨骨刺、肥胖等因素都會都會引起足底筋膜的水腫、纖維化、增厚等改變,從而誘發PE的發生[8]。大部分PF治療可采用保守治療,目的是減輕疼痛,控制炎癥,加速愈合和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確保患者的軟性活動。
PE屬中醫“痹病”、“筋痹”范疇。《醫宗金鑒》云“此癥生于足跟,頑硬疼痛不能步履,始著地更甚,由腳跟著冷或遇風侵襲于血脈,氣血瘀滯而生成”。病因病機為正氣不足,復感風寒濕邪,客于足部筋脈,不通則痛。治宜補肝腎、強筋骨,散寒除濕,活血止痛[7]。
ESWT廣泛應用于PF治療,許多臨床研究已經報道了ESWT改善PF患者足部功能和疼痛有積極的作用。目前認為ESWT 治療PF的機制包括[9]:①ESWT誘導一系列生物反應和分子變化,包括新生血管的生長和血管生成生長因子的上調,從而改善血液供應和組織再生,促進愈合;②通過脈沖沖擊受影響的神經,從而切斷痛覺神經元通路。研究表明,與單獨使用ESWT治療PF,聯合其它治療方式能更有效、更早的減輕疼痛和改善功能[10]。
舒筋外洗顆粒方中以虎杖和兩面針為君藥,虎杖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功效,兩面針具有活血止痛、行氣化瘀、祛風通絡、解毒消腫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虎杖和兩面針均具有抗炎、鎮痛、抗菌等作用[11-12]。臣藥為玄參、寬筋藤、陸英、防己、連錢草,共奏散瘀消腫、舒筋活絡功效。佐以莪術、川芎、木瓜、威靈仙四味行氣活血,祛風止痛。全方有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舒筋通絡功效[13]。
研究發現,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后晨起時和活動后VAS 評分以及FFI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說明舒筋外洗顆粒配合ESWT治療具有協同增效作用,能更有效的緩解PE足底疼痛,恢復足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