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確地講,這是一條短視頻,11分鐘的視頻里,up主@衣戈猜想講述了自己二舅一生的經歷。這個曾經村子里的天才少年,十幾歲時因為發燒,被村醫在屁股上打了四針后成了殘疾。后來自學木工謀生,一生未婚,收養了一個女兒,現在獨自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還成了村里的“維修多面手”。網友表示看過“后勁兒很大”,稱之為視頻版的《活著》。
二舅的一生,不過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寫照,它底層、瑣碎、平凡,苦難與幸福交織,“普通到不快進1萬倍都沒法看”。但在不長的時間里,視頻輔之輕松卻又富含哲理的旁白,討論了太多讓人有共鳴的話題,比如:什么是孝順、如何對待遺憾、怎樣才能快樂。回味一番,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二舅一瘸一拐依然向前走的背影,最戳中人心的是他最最樸素的堅韌與善良。他在掙扎與困難中表現出來的自強與強悍,令人心生敬意,這又何嘗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品質?

人稱“灰影人”的寇特·詹特利為中情局效命,特務代號“山嶺六號”。上線唐納德·菲茨羅伊當初將他弄出聯邦監獄,讓他成為局里欽點的精銳死亡傭兵。如今風水輪流轉,六號反倒淪為頭號目標,中情局前同事洛伊德·漢森為了鏟除他,無所不用其極地發動全球圍攻,特工達妮·米蘭達卻總能在他千鈞一發之際伸出援手。
流量平臺解鎖流量密碼,流量明星、宏大場面、精致外景,“壕”無人性、財大氣粗的網飛燒起錢來眼睛都不帶眨的,有一種電影叫純粹的爆米花,簡單、粗暴。影片的陣容可以稱之為老相好組合,羅素兄弟與克里斯合作了幾部高概念電影的標桿《復仇者聯盟3、4》及《美隊2、3》,高司令也曾與安娜在《銀翼殺手2049》里悱惻纏綿過,三大主演的顏值及身材均處于巔峰期,外加一個中西合璧的杰西卡,太養眼。電影中很刻意地去強化了“灰影人”的性格特點和處事風格——“你鞋多大碼的,你衣服是42的嗎?”羅素兄弟在很多地方塑造人物和復聯系列真的有相似之處呢。

理查德·A.穆勒,1944年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休物理教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教職高級科學家、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34歲時,他由于在天體物理、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光學等領域的發現和創新,獲得了“艾倫·沃特曼獎”。2010年,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他組建了伯克利地球組織,成員包括他的學生、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索爾·珀爾馬特。他的導師路易斯·阿爾瓦雷茨也是世界著名實驗物理學家、196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有科普書《三次大爆炸》《速成物理學家》等。
本書很有趣,比如輻射量和患癌率的關系,比如鏈式增長的應用。也有一些我尤為喜歡的早期科學史,比如提到最初一版《物種起源》里,達爾文根據安第斯山脈上的貝殼化石推斷地球歷史最少有3億年。這個結論一出立刻被物理學界批評,理由是如果地球年紀有這么大,那么不管太陽的能量源是什么,太陽也早就燒盡了。這一批評致使達爾文在后來的版本里刪去了這一結論,展現了近代早期科學史最有趣的地方:人如何栽進各種各樣按照理性推斷異常正確的錯誤里去。

一位歷史學家所經歷的“極端的年代”全景,兩位重磅歷史學家的隔空對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的一生始終與20世紀的歷史大潮緊密交織,見證了這個世紀中所有災難性的失敗、血腥與殘酷。理查德·埃文斯,研究20世紀歐洲歷史的杰出史學家,也是霍布斯鮑姆的同事。埃文斯用引人入勝的筆觸,將這位歷史學家的生平放置于20世紀歷史中,展現霍布斯鮑姆“歷史中的人生”。跟隨這位20世紀重大歷史時刻的親歷者,我們來到1933年的柏林、1936年法國人民陣線初次執政后的巴黎、同年爆發內戰的西班牙,以及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劍橋和倫敦,上世紀50 年代初的麥卡錫主義等等歲月。
昨天拿到,一天之內就讀完了。這書出英文版時就很期待,因為作者和他立傳的人都是一等一的歷史學家。習慣了國內傳記的讀者讀起來可能會覺得不過癮,因為整本書沒有任何抒情、引申甚至推測,完全按材料說話,這其實體現了作者的學術訓練和克制。后半段讀起來尤其親切,因為提到的蒂利、卡茨尼爾森等人都是我的老師。中譯本沒有索引,對于涉及如此多人物的這本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新一代編劇指南,12步將創意搬上銀幕,既教給讀者電影編劇基本法則,又能讓讀者自由地發揮創意。先了解當下流媒體時代電影行業及劇作的變化,再一步步學習如何發展故事、塑造人物,直至修改和打磨,讓讀者自信地創作出自己的完整劇本。本書洞悉電影業的發展,在解析經典劇作方法之外,也介紹超越法則的創新編劇做法,鼓勵讀者自由地進行創作,爭取在銀幕上走出獨屬于自己的道路。
實操入門書,干貨不少,從怎么組織材料到劇本投稿應該用什么格式,堪稱保姆級指導。當然技巧歸技巧,故事想立得住,還得看想得夠不夠深。世界上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幸運的是,編劇這門手藝的門檻不低,你寫完一個劇本,還有下一個,如果想成為專業編劇,你要遵守的底線只有一條——原創很重要。

林帝浣
任職廣州中山大學,畫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電腦報》專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