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是浙江省典型的“七山一水兩分田”的重點林區縣(市),是黃精天然分布區,境內仙霞山脈、懷玉山脈余脈等山系均有野生黃精分布,天然分布面積近30 萬畝,主要分布在竹林、油茶林、常綠闊葉林下,主要品種有多花黃精和長梗黃精,每年江山市山區都有藥商收購野生黃精。由于野生采集越來越頻繁,江山黃精野生資源瀕臨枯竭。為探索黃精后續資源的培育,早在2009 年,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選中江山市毛竹林大鄉保安鄉開展林下試種黃精、紅茴香、草珊瑚、茶葉、苦丁茶等多品種林下經濟試驗。通過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浙江省實施“一畝山萬元錢”工程以來,江山市黃精產業目前已形成一定規模。目前,江山黃精栽培與利用面積已發展到1.2萬畝,涉及全市峽口、保安等8個鄉鎮,種植大戶有40多戶,黃精種植已成為江山市廣大林農增收致富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健全完善組織引領。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黃精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出臺了《關于成立江山市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等機構的通知》(市委辦〔2018〕75號文件),成立了以政協副主席為組長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服務小組,明確了江山市中藥材發展思路和目標。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將黃精產業發展納入江山市山區經濟發展規劃和中藥產業“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為了突出江山黃精在山區經濟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將江山黃精產業作為山區林農脫貧致富的產業來培育。著力打造江山黃精品牌,劃定江山黃精地理標識,從黃精綜合開發與利用、健康旅游基地、產品及食品新研發項目等作為江山黃精產業發展的主要支撐項目和載體。
壯大黃精基地規模。依托“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竹林、油茶林、板栗林等林地套種多花黃精,不斷推動家庭農(林)場、種植大戶發展江山黃精種植。積極引導企業充分發揮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建立林下經濟種植示范基地。通過典型示范,激發和帶動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形成近自然栽培、仿野生栽培、集約經營栽培等黃精栽培模式,其中高效集約經營面積達2700多畝,四年生黃精基地產量達2000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場價格24 元/公斤計算,單位面積毛收入可達到4.8萬元/畝。
政策扶持力度大。市相關職能部門對接上級有關部門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各級扶持資金。近年來,通過農業農村、財政、林業、科技等部門,爭取到上級專項扶持資金600 余萬元,市林業部門重點對接省林業局“一畝山萬元錢”林下經濟黃精高效栽培項目,單位面積扶持資金最高可達到4000元每畝。同時,市財政局每年安排50萬元資金作為以多花黃精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根據財力狀況和產業發展情況適時予以調整。重點對江山黃精的種苗生產和種植的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給予補助。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制定考核補助實施細則,并對資金的運作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完善咨詢渠道,提供法律政策、市場信息等咨詢服務。為推廣林下黃精種植技術,每年林業部門組織舉辦林下黃精高效種植技術專題培訓班3次以上,累計培訓人員達500多人次。邀請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單位的專家和技術骨干深入種植現場指導,積極推廣先進技術和經驗。大力發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龍頭企業、大戶等市場主體。

加大對外招商。落實招商引資相關政策,落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優惠政策,真正引進有經濟實力、有相關經驗的企業進行江山黃精規模化種植、深加工、延伸產業鏈。
培育企業發展壯大。培育以江山黃精為主的生產、加工、貿易領域的龍頭企業。鼓勵優勢企業采用聯合、兼并、參股、控股等方式,加大對現有江山黃精產業資源的整合力度,形成有規模、有影響的龍頭企業,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該縣江山黃精產業發展壯大。
頭上草,長在頭上,也長在心里,最能反映情緒。頭發凌亂,心緒便也凌亂;頭發精神,人也跟著精神。“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鬢發盛美如云,心頭何其歡悅。“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到白了頭,白了頭更愁,白發總是伴愁苦。時至中年,我常在夢中驚醒,夢到“一夜白頭”或“聰靈絕頂”,摸摸頭,還好,“草”還在。
從以上湯顯祖在創作“臨川四夢”時所本或者對湯顯祖的戲曲作品有深刻影響的前代文學作品中,不難看出湯顯祖對前人已有的藝術作品進行深度挖掘、改造,使之得到升華,大放異彩的藝術匠心。一一指出湯顯祖戲曲之所本,正說明湯顯祖的偉大。湯顯祖的才能正是在于“化腐朽為神奇”。自然,前人的作品并不都是“腐朽”,但“神奇”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
推進宣傳推介成效。一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政府牽頭采取多種方式強化黃精產品的宣傳力度,通過農產品展銷會、新產品發布會、舉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等,擴大江山黃精影響力。通過制作宣傳手冊、戶外廣告、拍攝宣傳片,以及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江山黃精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二是做好宣傳結合文章。推進江山黃精產業與旅游、養生、飲食服務業、文化等有機融合,豐富產品文化內涵,擴大消費者對江山黃精的認知范圍,努力把江山黃精打造成為首屈一指的地方特色產品。
強化技術研發指導。一是選育并推廣黃精優良種源和品種。積極選育江山市地方品種,引進推廣外地黃精優良種源如安徽種源等,提高黃精種植產量和效益。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產學研用合作,聘請有關專家作為產業發展技術顧問,促進江山黃精基地規范化種植。二是深化產品研發。加快江山黃精產品轉型升級,推動產品精深加工,拓寬江山黃精產品開發領域,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提高綜合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快人才培養引進。一方面,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產學研用合作;另一方面,加強本地專業人才培養,確定一名首席專家,打造一支科研隊伍,強化基層農技人員隊伍建設。
黃精系列產品研發不斷延伸。扎實推動黃精產業產學研合作。目前,已與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針對江山黃精規范化種植、地方標準及產品標準的制定、江山黃精產品開發等問題聯合攻關,已取得了一定突破。目前已開發的江山黃精產品10 余項,其中,黃精干、黃精干片、九制黃精、黃精酒(浸)、黃精茶、黃精藥膳(如黃精烏雞煲)等產品頗受市場青睞,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下一步,江山市將開發以江山黃精為主的中藥飲片精制、浸膏提取、揮發油萃取等精深加工產品,加大對中藥保健茶、功能性食品、新資源食品、黃精飲料、保健湯料及其他養生保健用品等產品的開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術后病理確診為胃癌患者257例,其中男性198例,女性59例;年齡范圍26~85歲,年齡(61.8±10.1)歲,中位年齡63歲。所有患者手術方式均為D2根治術。TNM分期(AJCC 2010第7版):Ⅰ期44例,Ⅱ期64例,Ⅲ期145例,Ⅳ期4例。
加強品牌標識建設。一是依托“衢六味”(衢枳殼、白芨、陳皮、猴頭菇、白花蛇舌草、黃精)打響江山黃精品牌。二是抓緊出臺產品標準,加快江山黃精相關行業標準的制訂,明確產品所需指標,確保江山黃精產品正宗、質量可靠。三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產業聯合體的平臺作用,加強企業間的溝通協調,加強內部合作,規范江山黃精地理標志標識使用、江山黃精產品品牌保護等。四是促進產品質量認證。鼓勵企業積極申報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積極申報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積極創建標準化示范基地、中醫藥旅游基地等,把江山黃精產業真正做大做強,力爭五年內發展集約經營基地面積達到1 萬畝,年產值創5 億元,深加工產值超10億元。
如今,“江山黃精”享譽全國,已被農業農村部確認為2021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黃精種子更成功搭上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遨游“天外”后開啟“江山黃精”太空育種之旅,林下黃精已成為林農致富的“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