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亞,尚 賞,王 坤,張 艷,湯其寧,盧廣遠
(1.商丘市農林科學院,河南商丘 476000;2.北京聯創種業有限公司,北京 100018)
生物炭作為土壤改良劑,在農業生產上已廣泛應用,具有含碳量高、孔隙度高、吸附力強、營養豐富等特點。土壤施入生物炭,能夠顯著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氣和水分條件、提高土壤供水保水能力;由于生物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能夠強烈吸附并固定氮(N)、磷(P)等營養元素,減少養分的流失,保肥效果好,但是施用的產量結果不一致。土壤施入生物炭后,對土壤是一個長期的影響,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學者指出,生物炭施入后短期內對土壤影響明顯,長時間影響有限。前人研究也指出,開展生物炭對土壤的長期影響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前人研究生物炭對土壤容重、團聚體組成及穩定性的影響仍存在爭議,并且對生物炭的研究多集中在干旱與半干旱地區以及酸性土壤地區,在以河南省商丘市為代表的豫東平原地區的研究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設置一次性添加生物炭5年后,研究其對夏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質和玉米產量的影響,以期為豫東地區玉米田生物炭施用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共設5個處理:CK(不施生物炭也不施生物有機肥),T1(施生物炭10 t/hm),T2(施生物炭 15 t/hm),T3(施生物炭20 t/hm),T4(施生物炭25 t/hm)。以上全部處理均常規施肥,其中復合肥(N、PO、KO含量均為17%)用量為600 kg/hm,尿素用量為300 kg/hm。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試驗所用生物炭購自河南眾信藍天環保裝備有限公司,采用玉米秸稈在厭氧環境中燒制,溫度為450~500 ℃,燒制時間為2 h左右,其碳含量為 437.82 g/kg,pH值為9.0,全氮含量為16.31 g/kg,全磷含量為8.19 g/kg,全鉀含量為27.56 g/kg。試驗于2016年在商丘市農林科學院薛莊試驗基地(34°31′ N,115°42′ E)進行,每個小區的生物炭添加在小麥季一次性完成,生物炭與 0~20 cm土層土壤機械翻耕混合均勻,每年小麥季施用史丹利第四元素復合肥(N、PO、KO含量分別為26%、12%、9%)525 kg/hm,栽培管理同當地大田措施。供試玉米品種為成玉788,種植密度為75 000株/hm。于2020 年玉米收獲后,每個小區采用“S” 形取樣法取 0~20 cm 土層土壤樣品,測定土壤理化性質。
土壤緊實度:采用杭州綠博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土壤緊實度測量儀(LJSD-3)測定。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采用環刀法測定,土壤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土壤團聚體比例:采用干篩法和濕篩法測定。干篩法參照江春玉等的方法,濕篩法參照Elliott的方法。
土壤有機碳、堿解氮、速效磷含量的測定參照鮑士旦的方法進行;速效鉀含量測定參照陳紅霞等的方法進行。
玉米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收獲期,每個小區收獲中間2行進行測產。
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用SPSS 24.0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
2.1.1 不同處理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緊實度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和CK相比,施用生物炭5年后,土壤緊實度和土壤容重顯著降低,并隨著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降幅分別為13.68%~25.43%、3.50%~9.79%;不同處理顯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T1、T2、T3、T4處理的土壤孔隙度分別較CK高4.08%、5.73%、7.36%、11.47%。

表1 不同處理對土壤緊實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的影響
2.1.2 對土壤團聚體分布特征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和CK相比,不同處理均顯著增加了 2.000 mm 以上粒級團聚體的比例,增幅達到47.33%~106.30%;不同處理間不同程度增加,>1.000~2.000、>0.500~1.000 mm 粒級團聚體比例,增幅分別為17.61%~48.65%、6.99%~39.41%;T3、T4處理能夠增加>0.250~0.500 mm 粒級團聚體比例,而T1、T2處理則降低了>0.250~0.500 mm粒級團聚體比例,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均能顯著降低>0.053~0.250、0.053 mm及以下粒級團聚體比例,降幅分別為13.38%~37.55%、21.89%~63.88%。

表2 不同處理對土壤各粒級團聚體比例的影響
2.1.3 對團聚體穩定性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0.250 mm以上干篩團聚體比例高于CK處理,較CK增加1.88%~6.35%,T3和T4處理顯著高于CK處理;不同處理0.250 mm以上濕篩團聚體比例均顯著高于CK處理,隨著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為19.49%~56.27%;和CK相比,不同處理均能顯著降低土壤破壞度,降幅為19.57%~56.71%,且不同處理之間差異顯著。說明土壤施入生物炭以后,能夠促進土壤大團聚體形成,從而提高土壤穩定性。

表3 不同處理對土壤團聚體穩定性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T1、T2、T3、T4處理下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CK處理,增幅為18.87%~32.06%,T4處理顯著高于T1、T2處理,與T3處理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能夠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幅為3.45%~20.56%,T4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不同處理均能夠顯著增加土壤速效鉀的含量,增幅為5.53%~14.85%,T4處理顯著高于T1、T2處理,與T3處理差異不顯著;而不同處理對土壤堿解氮含量影響不大,T3、T4處理較CK分別增加0.96%、3.34%,而T1、T2處理較CK分別降低1.43%、0.82%,不同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

表4 不同處理對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T1、T2、T3、T4處理下玉米產量顯著高于CK處理,隨著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1、T2、T3、T4處理分別較CK增加8.85%、14.53%、22.23%、30.13%,不同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生物炭的比重遠低于土壤的比重,施用生物炭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前人的許多研究都支持此結論。陳紅霞等在砂姜黑土中研究發現,施用生物炭后,土壤容重降低4.5%~6.0%。Laird等研究指出,施用生物炭能夠顯著降低土壤容重。Eastman在粉砂土中研究發現,施用生物質炭,土壤容重顯著降低,降幅達 14.3%。房彬等在石灰土中研究發現,施用生物炭使土壤容重顯著降低14.6%~32.5%。孟繁昊等的研究表明,在 0~20 cm 施炭土層,生物炭可使土壤容重降低1.19%~12.09%,21~40 cm 土層土壤容重變化不顯著。而戰秀梅等研究4年棕壤生物炭定位試驗表明,生物炭雖然能夠降低土壤容重,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本試驗研究表明,連續施用生物炭和生物有機肥5年,能夠顯著降低土壤容重,降幅為3.50%~9.79%,土壤緊實度降低13.68%~25.43%,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前人研究指出,施用生物炭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孔隙度。孟繁昊等研究指出,施用生物炭能夠顯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本研究也得出相似結論,施用生物炭5年后顯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增幅為4.08%~11.47%。
土壤團粒結構可以表征土壤肥力,也是作物取得高產的重要肥力條件。0.250 mm以上水穩定性團聚體比例的高低決定土壤結構的好壞,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對土壤團聚體的影響得出的結論不一。Sun等研究指出,稻草生物炭顯著增加了土壤大團聚體的含量;悅飛雪等研究小麥秸稈施用5年后,得出相似結論。本研究也得出相似結果,和CK相比,不同處理能夠增加0.250 mm以上干篩團聚體比例和0.250 mm以上濕篩團聚體比例,隨著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別為1.88%~6.35%、19.49%~56.27%。這是因為生物炭為多孔結構,施入土壤后,土壤微生物、生物活動增強,產生大量的分泌物,和土壤團聚體黏在一起,形成大團聚體。而Kelly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生物炭用量(0、25、50、100g/kg)處理,對土壤團聚體無顯著影響。王富華等的研究也表明,生物炭未能顯著增加大團聚體的含量,甚至降低大團聚體的含量。這可能是因為生物炭是惰性物質,不同的土壤類型、環境、時間會影響土壤微生物對生物炭的分解造成的。
本研究發現,和CK相比,不同處理均能顯著降低土壤破壞度,降幅為19.57%~56.71%,且不同處理之間差異顯著。表明施用生物炭5年后有利于土壤團聚體穩定。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生物炭施入土壤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生長,分泌大量的微生物菌絲和有機物,能夠把微團聚體結合成大的團聚體,從而提高土壤穩定性。
本研究發現,施用生物炭5年后,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增加,生物炭施用量越高,增加越顯著,增幅為18.87%~32.06%,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本試驗所用生物炭本身含碳量高達437.82 g/kg,另一方面生物炭能夠提供充足的碳源和養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并且有利于腐殖質和生物大分子形成,從而能夠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
張瑞等研究發現,施用生物炭顯著降低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王昆艷等的研究得出相似結論。郭偉等施用生物炭3年的定位試驗研究表明,土壤施入生物炭以后,土壤速效氮含量無明顯變化。本研究得出相似結論,不同處理對土壤堿解氮含量影響不大,T3、T4處理較CK分別增加0.96%、3.34%,而T1、T2處理較CK分別降低1.43%、0.82%,4個處理與CK差異均不顯著。這與陳山等研究的施用生物炭可以顯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張祥等在紅壤地研究的生物炭施加量為2.0% 時,紅壤堿解氮含量提高了約30%的結果不一致。施用生物炭對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鉀的含量也有顯著影響。趙殿峰等研究發現,施用生物炭可顯著提高速效磷含量;朱克亞通過短期室內培養試驗發現,施用生物炭后,土壤速效鉀含量顯著增加9%以上;高利華等研究發現,高的生物炭施用量,可以使土壤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增加48%以上;鄭慧芬等研究指出,生物炭通過改善土壤pH值和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高天一等研究指出,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養分含量;石曉宇等研究指出,生物炭能夠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鉀的含量。本研究得出相似結論,施用生物炭5年后,不同處理能夠顯著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鉀的含量,并隨著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別為3.45%~20.56%、5.53%~14.85%,這與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Major等研究玉米施用生物炭4年,除第1年外,其他均能夠增加玉米產量;Uzoma等研究發現,生物炭能夠顯著提高玉米產量;生物炭對大豆、水稻、番茄等作物的產量也有積極的影響。本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5年后,不同處理能夠顯著增加玉米產量,T1、T2、T3、T4處理分別較CK增加8.85%、14.53%、22.23%、30.13%,處理之間差異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