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文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161)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而技能人才培養固守傳統模式,出現培養模式效果不佳、教學內容脫離“四新”教育、技能培訓內容陳舊等問題,急需一種新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來適應“四新”教育,滿足社會對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作為培育當代職業技能人才的職業院校來說,技能的傳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文件先后頒布,促使職業院校積極開展產教融合,進一步促進對學生技術技能的提升。2021年10月,教育部等三十五部門發布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章程》,旨在激勵大學生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提倡高職院校積極參與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我校汽車工程學院積極探索汽車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模式,利用已有的教學、科研成果,構建“一制兩組三平臺”(項目導師制、技能小組、科技小組、專創平臺、1+X證書平臺、科研項目平臺)技術技能培養體系,提高汽車專業學生技術技能。
近年來,汽車車型變更周期大幅縮短,互聯網技術大量應用于汽車上,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進一步發展。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2.1萬輛,市場占有率達13.4%,2020—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逐年攀升(如圖1所示),環比和同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汽車新技術人才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加。而現有的一些汽車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術未跟上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僅經過企業內部短期培訓,就從傳統燃油汽車轉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時,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方向技術服務人才凈缺口為3.7萬人,人才需求量遠超現有的人才供給量。因此,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增多,對汽車新工科專業人才全面升級,以適應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現階段職業院校汽車專業“四新”改革提出了迫切需求。

圖1 2020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月銷量/萬輛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出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將構建技術創新、法規標準、信息安全等6大體系為智能汽車的發展護航;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融合了新材料、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自教育部推進新工科建設以來,新能源汽車技術對職業院校汽車新工科專業建設提供了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推進和升級改造汽車傳統專業提出了新的要求[1]。職業院校在傳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借鑒新工科理念,分析得出汽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核心能力(如圖2所示)包括基本職業能力、專業職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關注汽車專業學生技能培養個性化發展,在傳統汽車崗位人才的培養中注入可持續發展能力,注重新技術的傳授,探索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圖2 新工科理念下汽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核心能力
2021年3月,中共遼寧省委頒布了《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2]。目前,遼寧省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8家,改裝車生產企業9家,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銷為7.18萬輛和6.9萬輛,同比增長121.8%和132.1%。我校汽車工程學院構建了“一制兩組三平臺”技術技能培養模式,以適應遼寧省汽車企業對汽車新工科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了高職院校對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
近幾年,新型項目導師制在職業院校不斷地涌現,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導師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在校生活[3]。我校汽車工程學院開展了新型項目導師制,借鑒經典意義上的導師制,以技能大賽賽項內容為抓手,教學內容向新技術看齊,同時加入車輛檢修和車輛維護保養相關內容,強化汽車維修技術的培養,促進汽車專業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是對汽車專業技術技能培養模式的創新。
我校汽車工程學院項目導師制的實施內容主要包含發動機管理技術、車身電氣技術、電動汽車技術以及智能化技術五個項目,以整車和專用設備為學習載體,整個指導過程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導師制采取問題導向法,由故障現象引出知識點,導師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知識點學習完成后,學生解決項目中設置的故障,進而學會發動機系統、車身電氣技術系統等故障診斷流程與排除方法。項目導師制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各個項目進行考核與評價,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果來檢驗項目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成效。在過程性考核中,通過學生自主練習、項目導師協同指導,學生能夠判斷車輛故障、排除故障、填寫故障診斷工單等。在終結性考核中,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故障的診斷和排除工作,同時要求學生用診斷報告完整記錄診斷流程、設備的使用方法和結果分析。
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進一步推動了學生科技活動的廣泛開展,我校開展了圍繞科學研究、技能提升、發明創造等方向的學生科技活動小組工作,并將學生科技活動工作納入學校科協總體工作安排,對學生科技活動嚴格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擴大教學院部在學生科技活動管理工作中的自主權。2021年7月,我校汽車工程學院獲批“汽車維修工作室”“智能語音播報車”校級學生科技活動小組。
以“智能語音播報車”為例,科技活動小組借助汽車工程學院的新能源汽車、傳統燃油車、汽車教學設備和檢測儀器,豐富了科技小組項目研究的硬件基礎。科技小組的指導教師有著豐富的汽車企業工作經驗,能夠從技術上對學生制作播報車的過程加以指導,其他教師指導學生對播報車進行三維設計。科技小組的實施內容有播報車的操控測試、播報測試、識別測試。通過汽車專業學生組隊完成小型智能語音播報車設計、制造和檢測,體現了新工科背景下一項全新的技術教育和工程實踐教育手段,培養一批全新的技能型人才,使得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更加深入地了解汽車結構、設計、制造,掌握汽車的裝配過程、調整參數等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技能競賽由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各類行業協會定期舉辦,已成為職業院校學生熱衷的比賽,有利于推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4-6]。
我校汽車工程學院每學期組建汽車技能小組,在全體汽車學生中面試、通過技能考核等方式選拔技能小組成員,并建立技能小組考核辦法,適時監督技能小組的實施情況。
為了促進汽車技能小組教學與技能大賽項目的有效融合,將技能競賽項目進行適應性改造,即將涉及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改造成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起動機不運轉、發動機無法起動、發動機運行異常、公共元件或系統檢修、基本裝備系統常見故障、便捷系統常見故障。指導教師把行業標準、大賽規范、大賽項目融入日常訓練,使技能小組的教學內容更有契合度,有效促進學生在技能訓練、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提升。
以專業教育為載體,注入創新能力培養,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在文化素質教育體系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在通識教育中開設創新教育特色必修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推進萬眾創新、大眾創業[7]。我校汽車工程學院在2020級和2021級均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圍繞創新能力培養,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滲透創新教育元素,開展創新創業個性化培養,將創新教育貫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學生在就業和創業方面的創新能力。
我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活動競賽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并制定《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對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學生給予評獎評優加分,對各級各類創業大賽中獲獎的學生給予獎勵。我校汽車工程學院實施“專業+創業”教育改革,基于創新基礎的創業為導向,建構汽車技術技能與創新創業有機融合的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組織教師指導學生申報創業項目,自2019年至今共獲批20余項校級專創項目,如“e麒二手車鑒定網絡平臺”“汽車廢棄零件DIY工坊”“新能源營運車輛快修服務”等創業項目。以汽車專業技能為基礎,服務于創業項目,在創業項目實踐中磨煉專業技能,培養一批具有專創特色的汽車技術技能人才。
在1+X證書制度中,學生通過“X”證書的獲取,精準定向現實生產中需求的技能,著力提升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縮減了企業對入職的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技能培訓時間。在學生考取“X”證書的過程中,“X”證書的模塊內容與若干個專業課程內容是相互貫通的,使學生從客觀上更加全面地認識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實現在技能和理論上雙向促進。
我校汽車工程學院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內容融入課程體系,在學生考取“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證書時,將考點內容融入到汽車專業課中,專門開設“1+X”實訓課對接汽車專業課未涉及的考點,增大了學生考取“X”證書的通過率,使學生具備新能源汽車各系統檢查維修的技術技能[8]。同時,通過企業調研、校企聯合機制、專業委員會等方式,獲取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和對技能證書的要求,問卷調查畢業生在企業的滿意度,定期走訪企業調查校企合作情況,為對應崗位(群)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遴選機制打下基礎。
職業院校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接觸科研項目,尤其是前瞻性應用項目,將在知識面和專業視野得到更多的拓展。教師是學生接觸科研活動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培養更多的科研助手,讓學生了解最新科研動態,是學習新技術和新方法最直接的路徑[9]。
我校汽車工程學院獲批《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組均衡性維護方法研究》應用性課題,教師在開展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成立科研小組,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際的科研項目中,讓學生掌握電池均衡結構、電池組均衡策略、電池組維護技術、電池組均衡電路設計等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提高了學生對于汽車最前沿技術的渴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同時,教師積極承接應用性課題,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在日常教學中將科研項目中的新工科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及時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
在技術技能提升方面:我校汽車工程學院借助項目導師制、技能小組、1+X證書平臺,以汽車專業學生的技術技能為出發點,將項目導師制制定的技能點、技能小組圍繞的競賽評分標準、1+X證書平臺開設的職業技能,實施到汽車專業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同時科技小組以汽車新科技、電子信息技術為側重點,專創平臺通過創業項目的運行,科研項目平臺以學生為科研助理的身份,共同培育新工科背景下我校汽車工程學院學生的綜合技術技能。在“一制兩組三平臺”體系培養下,學生收獲了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學會汽車保養、熟悉部件檢測與維修、掌握故障綜合診斷與分析的三個進階過程,熟知汽車相關的新科技和新理論,在創新創業之路實現了畢業就是創業的跨越。
在技術技能獲獎方面:我校汽車工程學院學生獲首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1項,獲遼寧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2項,獲行業協會舉辦的技能大賽三等獎及以上5項。2018年5月,學生參加“遼寧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汽車檢測與維修》”榮獲三等獎;2019年11月,學生獲國家職業技能大賽汽車技術賽項三等獎。2020年6月,學生榮獲2020年全國二手車鑒定評估師技能大賽遼寧分賽第一名。2021年11月,學生在遼寧省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獎項11項,其中銀獎1項,銅獎5項,優秀獎5項。
在新時代職業教育高速發展背景下,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構建汽車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一制兩組三平臺”體系,注入新工科理念,將技能競賽、職業技能標準融入人才培養中,實現“知識、技能、素養、創新”的四位一體發展模式,探索了以技術技能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行業轉型升級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