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當下,國與國的競爭從科技、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比拼,轉而向文化、藝術等“軟實力”的競爭。弘揚傳統文化,挖掘自身文化的潛力,成為民族文化在當代思考中凸顯的問題。動畫作為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大眾文化傳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水墨動畫作為我國所特有的動畫藝術形式,不僅在世界動畫舞臺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而且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及展示民族精神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墨動畫自身的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如故事選題較窄,很難吸引年輕觀眾的興趣,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過高,高水平創作人才的缺失等問題,使得水墨動畫在當代的發展中面臨創作人才斷檔、受眾群體萎縮的困境。基于此,文章嘗試以多維視角探索水墨動畫在當代的突圍之路,以期使水墨動畫這一優秀的動畫樣式在當代煥發出青春活力。
1960 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一批年輕藝術家積極探索中國傳統水墨畫藝術與動畫藝術相結合的道路,制作出水墨動畫片段。1961 年根據國畫大師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制作出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宣告了水墨動畫的誕生。水墨動畫使得動畫片的環境和人物造型融入了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技法,突破了世界各國動畫片通常只用單線平涂的造型方法,水墨動畫是用墨和水的渲染,發揮墨色的濃淡虛實效果來描繪對象,其特點是沒有邊緣線,不平涂色彩,講究筆墨情趣,追求意境與氣韻
。在20世紀60 年代至80 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又分別制作出了表現人與動物間真摯感情的《牧笛》《鹿鈴》以及表現師生之情的《山水情》,這幾部作品無論是在作品的內涵,還是表現形式上都體現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如圖1、圖2 所示。


水墨動畫根植于水墨畫土壤,而水墨畫中體現的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意象”美學。意象在中國畫藝術理論中是指藝術家通過意似神韻的形象來表達物象的本質特征,反映主觀情感,意離不開象,象來自于意,“象有限,而意無限,物我感應,”兩者相互依存的藝術理論是傳統文化美學發展衍生的產物,對中國畫藝術語言理論和觀念有很大的影響
。意象美學在水墨動畫中的視覺呈現為:在色彩上運用黑白二色,或點綴少量的顏色,畫面呈現出自然天成之感,體現出道家美學的“簡”與“淡”。在場景設計中沒有采用傳統動畫里的焦點透視,而是采用中國山水畫中所特有的“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以表現出山川的不同透視角度。此外,山川景致也是隨著故事中人物情感的變化而轉變
。由此可看出,具有這樣獨特美學思想指導的水墨動畫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動畫,不受現實約束,更加強調創作者主觀感情的融入。
水墨動畫是生長在傳統水墨藝術之根上的藝術奇葩,是中國動畫人對傳統水墨藝術的致敬。它的誕生為世界動畫藝術增加了新的動畫片種。水墨動畫的成功,增強了中國動畫人的自信,為中國動畫民族化發展指出了道路方向,使得水墨藝術在動畫藝術的融合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對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傳承水墨藝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水墨動畫沿襲了水墨繪畫的意象審美,而中國畫是以中國哲學為基礎的,不懂得中國哲學便很難欣賞中國畫的內在美感,而當代人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下,很難有心境欣賞復雜的藝術,這便導致水墨動畫的曲高和寡。同時早期水墨動畫經典多取材于童話、民間故事或哲理故事,水墨動畫的創作中缺乏創意。
水墨動畫不僅是藝術作品,也是文化創意產業中重要的一部分。水墨動畫的發展離不開商業開發與助力。而我國的動畫電影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受到計劃經濟的制約,動畫運作與商業市場完全脫節,從而失去了市場這只“無形手”的調節作用。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施,我國動畫產業鏈逐步形成,但產業鏈各環節缺少緊密的聯系,動畫相關企業間各自為戰,缺乏有機的聯系,導致動畫產業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而反觀美國迪士尼動畫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商業開發在其發展中的助推作用。如:在動畫制作中采用工廠化管理,根據工藝環節的需要,將公司分為多個部門,采用“工頭制度”進行分層管理,確保生產環節的高效,在動畫衍生產品的開發中采用“品牌乘數”這一經營理念,即以迪士尼為品牌展開多種經營手段,從而使得利潤最大化。而高額的利潤回報也使得資本源源不斷的流入,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下,動畫得以健康發展。由此可見,水墨動畫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動畫電影產業價值鏈。以多對多的形式構建動畫電影產業價值鏈才能形成規模經濟,降低產業成本,提高產業效率,提升作品質量;以資本運營為手段,市場需求為指導,加強產業價值鏈各環節的聯系,明確各價值活動的定位
。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語境里一切都被商品化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審美趣味也隨之改變,不再是一種純粹的、精神的、形而上的審美,而是滲透進了資本邏輯的審美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大量國外制作精良的動畫片涌進國內,美、日、韓動畫對傳統的水墨動畫造成較大的沖擊。盡管此時的水墨動畫根據新的技術作出改進,但與國外動畫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沒有形成規模。
水墨動畫具有水墨畫的藝術表現特征,在表現物象時不強調客觀的再現,而是將作者的主觀感受放在首位。這些特征在水墨動畫中被繼承了下來,在動畫作品中表現為對造型凝練、概括與寫意性的表現,但這樣的造型缺乏對對象細膩寫實的表現。
所謂藍牙(Bluetooth)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在較短的距離內可以使用無線電進行聯系的技術,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照樣可以實現無線上因特網?,F在的藍牙技術已經是十分的嫻熟,應用也非常的廣泛,電話、筆記本電腦、手表、平板電腦和一些手持設備都在使用,在有限的區域內還可以組成一個巨大的無線通信網絡。尤其是在手機和手持設備的普及更是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一些音頻、視頻和文件的傳輸對我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在水墨動畫空間處理中,強調平面意象性,追求“無畫之處皆成妙境”的視覺效果。所以,在水墨動畫中沒有紛繁的鏡頭變換,與復雜的蒙太奇片段,在作品中沒有頻頻抖出的笑料包袱,也沒有激動人心的戲劇沖突,而是采用一種舒緩的如散文般的敘事結構,如早期的四部經典水墨動畫,在《小蝌蚪找媽媽》中通過平移鏡頭切換畫面,類似于中國卷軸畫徐徐展開,通過簡單的平移鏡頭,將小蝌蚪找尋媽媽的故事娓娓道來,其鏡頭的敘事與水墨動畫的意象造型產生很好的契合感。如圖3,《牧笛》全片以牧童放牛作為線索,以牧童在夢境中失牛、尋牛、喚牛的過程,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全篇沒有一句對白,也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鏡頭的處理也較為平實。而《鹿鈴》是早期四部經典水墨動畫中電影語言結合得最好、敘事最流暢的一部影片,也因此使得作品的意象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山水情》中主要以遠景、虛化人物形象的手法處理鏡頭,所以在故事的沖突性及故事的曲折性上大打折扣。

如《牧笛》,畫在紙上的每一個人物或者動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須分層上色,即同樣一頭水牛,必須分出四五種顏色,有大塊面的淺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邊框線中的焦墨顏色,分別涂在好幾張透明的賽璐珞片上。每一張賽璐珞片都由動畫攝影師分開重復拍攝,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攝影方法處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說,在熒幕上所看到的那頭水牛,最后是靠動畫攝影師‘畫’出來的。工序如此繁復,光是攝影所需的時間就足夠拍成四五部同樣長度的普通動畫片
。高昂的成本投入在自負盈虧的市場化環境下無法運行,所以在90 年代市場經濟后水墨動畫便鮮有作品問世。
早期水墨動畫取得的輝煌成績是與老一輩動畫人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的,如《小蝌蚪找媽媽》中蝌蚪原型來自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片中的小魚小蝦等造型也均參照白石老人的作品。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曾參與《牧笛》的制作,并且提供了14 幅作品供動畫創作人員參考牧童與水牛的形象。動畫場景繪制是由“長安畫派”代表人物方濟眾執筆,保證了影片的整體視覺效果的。江南笛王陸春齡的魔笛更為《牧笛》的成功增色不少。1982 年《鹿鈴》的成功離不開程十發、方濟眾、方澎年的匠心獨運?!渡剿椤俘徱坏墓徘倥c吳山明、卓鶴君繪制的水墨造型都保證了動畫作品的整體質量。而反觀當下水墨動畫創作隊伍,很難找出與早期一樣的制作陣容。此外,由于水墨動畫的獨特工藝及藝術要求,導致在高校動畫專業中并沒有開設水墨動畫這門課程,這也使得水墨動畫后續人才培養出現斷層。
半濕孔作業流程:施工準備→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鉆進成孔→清孔→安放鋼筋籠→放置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拆除護筒→成樁檢測。
電影藝術講究故事的“起、承、傳、合”,強調戲劇沖突。而水墨動畫的意象性決定了其強于抒情,弱于故事敘述。
將水墨動畫與戲曲藝術聯姻有著其內在的邏輯合理性。在現實中也有成功案例可尋。如戲曲水墨動畫《雙下山》選取昆曲經典劇目,并根據動畫特點將原有的唱段及表演巧妙的精選和刪減,只保留了最能體現人物特征的經典唱段和表演形式,將原本45分鐘舞臺表演濃縮為5 分多鐘的水墨動畫,使整部作品情節更加簡潔。作品在保留昆曲特色的同時,加入趣味性十足的動畫元素,以增強作品的故事性,提升作品的動畫效果。另一部戲曲水墨動畫《時遷盜寶》,將水墨動畫、戲曲表演與實景拍攝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詼諧幽默的表現手法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類動畫都是中國戲曲學院將三維水墨動畫技術與中國傳統戲曲進行結合的有益嘗試,以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來演繹和傳播傳統戲曲文化,讓觀眾領略到了中國動畫與戲曲藝術融合創新的風采
。
從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上個月全國CPI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依舊是影響CPI的重要因素:上個月我國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2%,影響CPI下降約0.25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5%,影響CPI上漲約0.49個百分點。
與過去傳統水墨動畫在制作流程上最大的不同,過去水墨動畫的制作是依靠動畫藝術家“畫”和后期“拍攝”制作出來的,而數字水墨動畫是靠“做”出來的。可以采用Photoshop、Animate 等二維制作軟件,通過合成制作出豐富細膩的畫面效果,還可以利用3DS MAX、Maya、Cinema4D 等三維軟件先為角色及場景建模,并賦予模型水墨材質,再通過燈光、渲染等輸出到后期特效軟件中進行合成處理,最后輸出具有水墨動畫效果的數字動畫作品。
隨著科技進步,數字繪畫技術得到迅猛發展。通過軟件及數位板、壓感筆等外部手繪輸入設備的運用,藝術家可以制作出仿真度極高的數字繪畫作品。動畫藝術家也可以將這種數字繪畫技術應用于水墨動畫的創作中,不僅可以創作出傳統水墨動畫的韻味之美,也能豐富動畫的視覺效果,拓展作品的表現力,彌補過去水墨動畫表現不足的短板。同時,數字技術同過去傳統技術相比,具有易修改、便于復制、存儲、易于傳播的特性。
取140 μL PBS緩沖液(pH 8.0),20 μL藥用植物供試品溶液,15 μL 0.28 U/mL的AChE溶液在微孔里混合,震蕩混勻10 min,4 ℃培養20 min,依次加入10 μL DTNB溶液、10 μL ATCI溶液開始反應,震蕩混勻10 min。37 ℃培養20 min后,405 nm下測量吸光度(A)值。數據分為4組,分別為實驗組、陽性控制組(毒扁豆堿溶液代替供試品溶液),空白組(pH 8.0 PBS緩沖液代替供試品溶液),實驗控制組(pH 8.0 PBS緩沖液代替AChE溶液)。抑制率(I)通過公式計算,所用樣品平行進行3次,取平均值[7-9]。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得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縮短了以往水墨動畫的制作流程,也改變了傳統水墨動畫的制作業態。
隨著科技的發展,水墨動畫的傳播由過去的影院傳播到大眾傳播,再到分眾傳播,在保留傳統動畫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與新技術聯姻,采用VR、AR 及裸眼3D 技術,在提升傳播效率的同時也展現出當代水墨動畫別樣的藝術風貌。例如,水墨動畫劇場《幻影西廂》采用水印木刻動畫的表現形式,結合環幕與地面成像的空間來展示,環幕作為主體媒介,讓觀者更有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不需要佩戴任何輔助設備就可以遨游在水墨動畫的虛擬空間里。在觀賞過程中,觀眾可以打破物理空間的約束,主觀地選擇觀賞內容
,如圖4 所示。在媒體融合的當下,不僅為水墨動畫跨界發展提供了平臺,同時也推動其向著多元化發展。
第六,進一步加強水利預算績效管理。要把績效理念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著力構建水利預算績效管理機制。要加強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根據部門職能和事業發展規劃,合理測算資金需求,及時編報績效計劃,科學設定績效目標。要加強績效運行跟蹤監控管理,建立績效運行跟蹤監控機制,定期采集分析績效運行信息,不斷強化督促檢查和整改,促進績效目標的順利實現。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結果反饋制度,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到預算執行單位,并作為實施行政問責、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要規范、有序、及時地公開預算信息,切實增強預算績效管理透明度。

搭建平臺幫助企業“內引外聯”。設立動漫科研機構、專門的管理部門。通過校級、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一流課程的形式樹立標桿,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將優質教學資源更廣泛地傳出去。舉辦水墨動畫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研,通過大賽選拔優秀水墨動畫人才。通過設立專項藝術基金的形式培育水墨動畫高端人才,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水墨動畫在當代的發展。通過政策,在“產、學、研”各環節精準施策,以助推水墨動畫積極發展。
水墨動畫在當代的發展既要根植于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也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求新求變。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也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只有這樣,才能“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能為水墨動畫在當代的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國內城投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不安全、不穩定、不可持續的瓶頸愈加突顯.加上政府發展智慧城市的決策,使得城市經營主體的城投公司必然選擇追求自身的轉型和品質的提升.這種轉型是國內城投公司在不利環境之下的被動轉型,但也是對過去發展過程中沉淀問題的主動解決.
[1]金輔堂.動畫藝術概論[M]北京:中國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歐婭.水墨動畫中的意象性語言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
[3]呂迎.道家美學思想在水墨動畫中的藝術呈現[J].工業設計,2021(10):139-140.
[4]屠佳.從中國水墨動畫說起.動畫電影探索[M].臺灣: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5]張祥宇.中國動畫電影產業價值鏈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6.
[6]金丹元.“后現代語境”與影視審美文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7]黃永正.新媒體語境下的三維水墨動畫傳承創新與發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21.
[8]唐紅平.國漫水墨動畫創新與創作思路研究[J].美術觀察,2021(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