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作為千年古邑,擁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與民俗文化。當我們行走于村里鄉間,會被這里大片的古村落、古建筑所驚艷,矗立如林的古民居給人們帶來了一股鄉愁的思緒。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潮汕地區的人口外流現象愈加明顯,導致很多古村落、老宅子由于缺乏管理、維護,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此外,盡管我國很多城市面貌已經煥然一新,但是文化個性的缺失使得室內設計的創作風向越來越趨同。很多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只跟著市場走,不考慮因地制宜,不考慮區域特色,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在網絡信息時代下,大量作品如出一轍,比如地磚都是灰色、背景墻都是柵格巖板,出現了“材料決定風格”的現象。裝修風格從以前的千差萬別到現在的大同小異。近年來,隨著我國傳統古村落的認定、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推進,鄉村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游學等項目的火熱開展,傳統建筑的文化魅力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知曉。文章通過解構潮汕傳統建筑裝飾的文化符號,列舉潮汕建筑文化元素在現代軟裝設計中的應用方式,使傳統裝飾元素與現代室內空間能夠巧妙融合,以期拓展現代設計的風格樣式,深化現代居室空間所承載的精神價值。
潮汕地區位于廣東省與福建省的交界處
,這里北枕群山,南瀕大海
,自古就受中原文化與海洋文化的雙重影響,形成了潮汕地區獨特的建筑文化特質。潮汕建筑自古就有“潮州厝,皇宮起”的說法,它們的外部造型和諧統一,內部裝飾華麗精巧,形成了“京華帝皇府,潮汕百姓家”的華麗印象。潮汕傳統建筑擁有木雕、石雕、嵌瓷、彩畫、漆畫等文化元素(圖1),它們在建筑空間中交相呼應,共同形成了潮汕建筑文化的整體樣貌。

潮汕木雕工藝始于唐,盛于明清,到晚清時期潮汕木雕工藝更顯玲瓏剔透,部分作品通雕多達五層之多,可謂鬼斧神工。潮汕木雕以“金漆木雕”最負盛名,金漆木雕包含了透雕、通雕、髹漆、貼金等多種工藝手法,并廣泛應用于梁架、額枋、門窗、屏風、隔斷等室內陳設中,常能給人以雍容華貴的感覺。潮汕木雕的題材內容極為豐富,極富民間特色。木雕材料多選用樟木,由于木材的壽命是短暫的,室內的裝飾應合乎人的生命周期,這也是中國建筑哲學的寫照。
潮汕石雕大多以花崗巖石為材料,潮汕石雕廣泛應用于圍墻、照壁、梁柱、門肚、臺階、露臺等空間,這些石雕往往設計在室外,可防雨、防潮、防海風帶來的鹽堿性腐蝕。石雕具有“永恒性”的特征,經歷風吹雨打、歲月更迭,依然屹立無恙。這些都體現了潮汕人對生命的思考。潮汕石雕大多以鐵錘與鑿子為工具,通過“打巧”或“打平直”等手法在花崗巖上做出各種通雕、浮雕、線雕、影雕等作品。題材大致分為花卉果蔬、動物、戲劇人物三大類,作品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了潮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潮汕嵌瓷始于明代晚期,是利用廢瓷片進行鑲嵌拼貼的一種特殊工藝,體現了古人“愛物惜物”的精神內涵。嵌瓷俗稱“貼饒”,這種工藝手法廣泛應用于屋脊、屋角、照壁等位置上。嵌瓷裝飾色彩艷麗,常常與黝黑的墻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工匠們通過灰塑與瓷片的結合,用平嵌、浮嵌、立體嵌等手法,創造出了各種奇花異卉、神仙瑞獸等景觀。潮汕嵌瓷素有“鳥革翚飛”的美譽,可稱為屋脊建筑裝飾的靈魂。近年來,由于潮汕老式房子建造得少,很多工匠們將這種屋頂上的藝術形式搬到了室內,致力于制作嵌瓷裝飾畫或嵌瓷雕刻作品。盡管制作的規模變小了,但是更加考究色彩搭配與工藝技巧,這種轉變促進了潮汕嵌瓷的發展,使其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3.相對濕度。豬舍內要保持合適的濕度,假如過大,可以減弱機體的抵抗力,使發病率提高。濕有利于各種病原菌的繁殖,仔豬副傷寒、丹毒、仔豬黃白痢、疥癬和其他寄生蟲都很容易蔓延。一般60%~70%即可,但肥育豬相對高點應在70%~75%。
空間的顏色選擇,體現了特定的空間性格。潮汕人民追求熱烈,喜歡繽紛五彩的顏色。無論建筑、石雕、木雕、陶瓷都喜歡施彩,尤其偏愛金色與紅色。這兩個顏色作為吉祥、富貴、生命的象征,在潮汕民間的應用也特別廣泛。以潮汕金漆木雕為例,木雕作品在雕刻完成之后,還要進行貼金與髹紅漆的手法來裝飾,目的就是要達到金碧輝煌的效果,營造出富麗堂皇的感覺。這些鮮明的色彩傾向,都是潮汕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直接體現。
正如德國教授G·馬蒂亞斯所言:“中國人的設計只能從自己的文化根基中(并以合乎時代精神的方式)產生出來”
。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民族意識與文化審美的提高,中國邁進了文化自信的嶄新階段。“輕裝修、重文化”的時代正悄然來臨。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復興是關乎未來建筑裝飾走向的一項新課題。潮汕傳統建筑造型優美,裝飾形式豐富,工藝巧奪天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潮汕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發展,最好的活化路徑就是將地域性的建筑裝飾融入生活之中,軟裝設計來源于生活,正好對應了這一需求。將潮汕傳統建筑文化設計應用到當代的軟裝設計領域,能夠有效提升地區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守護鄉愁。
某次貨位分配任務中,成組貨架中任意貨位均可存入,有A,B,C,D 4類貨物,各類貨物信息如表2所示,每件貨物均占用一個貨位。
潮汕壁畫俗稱“泥水墻畫”,多裝飾在門頭處,內容多為歷史人物故事、山水花鳥及吉祥紋樣。潮汕壁畫主要是用貝灰做底,這種材料與墨彩結合,耐潮濕、耐高溫,因此保存時間長。時至今日,在潮汕很多鄉土建筑仍可經常見到諸多擁有百年歷史的壁畫真跡。
企業在對成本進行使用時,要對成本進行適當的評估工作,既不能一味的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廉價材料,也不能超出工程財政預算,當前很多工程施工前都缺少這方面的評估,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缺什么買什么,不考慮市場價格,對成本資金造成浪費,這樣不僅降低了企業利潤,影響整個工程的資金狀況,還會導致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進而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
要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首先設計師要具備較高的藝術與文化素養,要善于挖掘潮汕建筑地域文化的精華,避免形式語言的過度堆砌,巧妙地將潮汕傳統建筑文化的形式符號提煉出來,讓它們在現代室內空間中得以“再生”,使人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當地的地域特色。其次,設計師應遵循現代人們的生活規律,要重視審美與功能的有機結合,牢記設計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要注重回歸生活的技術表達,以前瞻性的角度,將設計的文化性、審美性與實用性有機結合,更深層次地表現情感與現實的統一
。
簡單的對比可以發現,西方風俗畫與中國古代風俗人物畫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創作意識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西方風俗畫更多的是通過表現社會風俗而引起公眾與鑒賞者的審美情趣,作者往往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選擇所描繪的內容,其作品既包括對社會現象的整體概括,也包括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細膩寫照,這些繪畫具有地域民俗色彩和濃郁民族風格,其筆觸生動細膩,描繪出的一幕幕生活場景很有民俗氣息,使得作品具有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學內涵,同時表達出了畫家們獨特的審美角度和文化素養,也為后人在繪畫研究上提供了珍貴的藝術資料。風俗油畫的審美價值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出來。
潮汕傳統裝飾精致細膩、使用范圍廣泛,可以將潮汕的木雕、石雕、嵌瓷介入室內空間,要因地制宜,把握住它們的特性,才能實現裝飾功能的最大化。一般設計師會采用直接介入或改造后介入兩種方法。直接介入是將潮汕的傳統元素直接植入在適合的空間中,如入戶玄關使用石雕、墻壁裝飾使用木雕等。這需要設計者尋找適合的古物裝點在家居中,才能營造出古色古香的文化氣息,詮釋出文化傳承的意味。改造后介入是指將潮汕傳統元素進行二次創作,舍棄一些繁縟的裝飾,抽離出形式優美、簡潔硬朗的造型進行應用,通過對傳統元素的變形與分解,重新展示舊與新、古與今的聯系
。比如,將嵌瓷介入住宅空間設計。傳統嵌瓷色彩豐富,裝飾性強,但以往多運用于祠堂、廟宇等公共空間,住宅空間幾乎很少呈現。設計師陳旭南通過改變傳統的裝飾形態,采用嵌瓷的方式為空間裝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如在作品《山歌》中(圖2),作者巧妙運用了現代的設計語言來表現青綠山水,該作品重視色彩的撞擊與線條的流動,既有恢弘大氣的場面感,又具有很強的現代氣息,拓寬了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渠道。

潮汕漆畫分為磨漆畫、彩漆畫、描金漆畫、泥金漆畫等,以泥金漆畫最負盛名。潮汕漆畫多用于屏風、建筑裝飾及器皿擺件中,工藝復雜,色彩絢麗。如制作泥金漆畫就需要歷經十幾道工藝,其中以漆板打磨與貼金工藝最耗精力。此外,在作品刷上金箔之后,工匠們還要慢慢渲染出作品的層次變化,可謂千錘百煉、精益求精。與其他潮汕民俗工藝不同,泥金漆畫改變了潮汕鮮明奪目的裝飾手法,作品大多自然典雅,毫無“俗氣”之感。
綜上所述,三伏灸辨證分型聯合西藥治療支氣管哮喘患者,不僅提高了患者治療效果,還改善了FEV1、FVC,值得推廣。
在軟裝設計的色彩運用中,金色與紅色的配色稱得上是經典配色,它可廣泛應用于客廳、餐廳、玄關等室內公共空間之中。這種明快的配色一般要求室內要有較大的空間,或者呈現開放式布局,開放的空間營造可以擺脫傳統中式沉重的氛圍,不僅能夠提升空間的高級質感,也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營造出一種富貴、喜慶的氛圍。
受傳統禮教影響,潮汕傳統居室布局講究空間的秩序感與層次感
。現代的居室布局雖然與古代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應用原理是一致的。人們通常會將家具、裝飾、燈光等元素相融合,來調和室內的生態,為空間注入更多的藝術氣息和文化內涵。均衡美作為傳統潮汕建筑美學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千百年來被大量使用,至今仍對空間秩序感的營造起著重要作用。均衡是對建筑構圖中的左與右、前與后之間的處理
。通過對稱與均衡法則的運用,營造出穩定和諧的空間效果,使空間變得穩重和高貴。在住宅的設計中,設計師要充分利用好均衡的構圖原則,營造出典雅的藝術氛圍
。如在主臥的設計上(圖3),可以在床頭懸掛一幅對稱式的金漆木雕作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此外,為了增加空間的形式感,可利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將潮汕五行山墻元素應用在床靠當中,使主臥空間更具地域特色。眾所周知,均衡、對稱的形式的重復運用,會增加整個空間的莊重感,使得居住者產生心理壓力。為了調節氣氛,應在均衡中尋找變化,主臥地毯可選用顏色鮮明、具有潮汕英歌文化符號的作品,以此來打破對稱式的呆板,活躍空間氣氛。這些軟裝的應用,要體現多樣統一的原則,軟裝的選用不在于多,不同元素的應用要恰當好處。

工藝品的裝飾在室內空間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工藝品可以進一步表現室內空間的環境特征,豐富空間的層次感,體現居住者的文化品位。盡管潮汕地區工藝美術極為發達,文化寓意也極為豐富,但是在設計中不能將所有的元素都搬進空間里,堆砌只會降低室內環境的品質。要讓整體的空間環境既簡潔大方,又具有潮汕韻味,可以將潮汕傳統建筑裝飾元素轉換為現代家居空間的必備元素。如將潮汕木雕、潮汕壁畫轉化為墻面掛飾,將潮汕嵌瓷、潮汕石雕轉換為柜上擺件,將潮汕漆畫轉化為屏風裝飾。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只需要考慮室內空間的整體風格,并選擇與之搭配的工藝品。比如要打造古色古香的詩意空間,可以選擇復古的金漆木雕、精致的石雕擺件、華麗的金漆屏風,更能貼近傳統的文化氛圍。如果要追求新中式風格裝飾,則要減少一些額外的裝飾,可以選擇簡約大氣的木雕、帶有生活氣息的嵌瓷擺件、素雅的金漆屏風。在不同的環境之中,運用不同的工藝品體現對于空間的理解與感受。一般來說,工藝品的選擇一般要挑選具有精巧感、色彩明快的工藝品。潮汕的木雕、漆畫、嵌瓷等作品大多都是明快的亮色,對提亮空間色彩具有很好的效果(圖4)。

通過上文分析,要將建筑文化元素合理地運用到空間當中,遵循裝飾得當、色彩協調、秩序統一、擺放有致的原則,才能使空間煥發出地域文化的美感,讓民族裝飾得以更好地傳承。設計師要設計出體現民族和文化身份的好作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1)設計師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應對國內外潮流與大眾趣味的問題上,設計師應當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2)設計師要對古今的建筑文化有深刻的認知能力。尤其對傳統建筑文化要采取兼收并蓄的態度,可以從工藝技術、歷史淵源、文化寓意等方面進行了解。(3)設計師要擁有改良創新的能力。面對與古代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要實現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必須立足于傳統,結合現代生活理念,施以新的材料技術,如上文提到的立體裝飾的運用、色彩的提取、秩序感的營造、工藝品的擺放等都是實現有效融合的基本策略。盡管軟裝的設計手法是豐富多樣的,但是文化的認同是永恒不變的。在發掘傳統元素的同時,要積極融入生活,大膽創新,催生出更多新的表現形式,以此來豐富潮汕建筑文化載體。
[1]金玲.潮汕地區農村住宅氣候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2]范清樺.黃挺:《中國與重洋:潮汕簡史》[J].海交史研究,2018(02):157-160.
[3]G·馬蒂亞斯,莫光華.我在中國做設計教育的20 年—一位德國教授對中國藝術教育的心曲傾訴[J].美術,2011(01):116-117.
[4]胡沈健.室內設計原理[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9:181.
[5]薄云輝.新中式風格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研究與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5.
[6]理想·宅.室內裝飾風格詳解新中式[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28.
[7]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38.
[8]林墨飛.軟裝飾設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9:95.
[9]農燕,馬云林.軟裝設計元素在室內空間的運用分析[J].藝術研究,2021(0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