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秀
(宣城市宣州區宛陵林場,安徽 宣城 242000)
油茶中含有大量油酸和亞油酸,二者所組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生產加工后制成的食用油很容易被人體吸收,是我國食用油生產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隨著各項產業政策出臺,為油茶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其種植效益十分可觀。從目前油茶種植情況來看,由于生長期間出現嚴重落花落果問題,使得坐果率下降,造成油茶年平均產量極不穩定,直接影響了整個油茶產業經濟效益。如何正確應用油茶促花保果增產技術解決此方面問題及促進產量提高,是目前各相關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生理因素、氣候條件等均會對生長過程中的油茶帶來較大影響,主要表現在油茶樹有著較為嚴重的落花落果現象,或者滿樹開花但無果實,這一問題若得不到妥善解決,不僅會降低油茶種植效益,也會給種植人員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導致油茶落花落果的成因:
第一,落蕾。生長過程中的油茶,若生長所需水分與養分供應不足,必然增加油茶落蕾情況發生概率;通常情況下,當過多花蕾在春梢聚集,落蕾現象加劇,進而影響后期油茶坐果率。
第二,落花。導致油茶落花現象嚴重的成因與油茶屬于異花授粉植物有著直接關系,油茶品種不同,其花期節點也各不相同,進而會在油茶花期階段,出現花期不遇、授粉親和力較低等問題,促使油茶落花,降低油茶坐果率。可進行授粉的昆蟲受到外界自然環境因素影響,也會減少授粉頻率,當氣溫低于10度以下時,花期階段的油茶授粉率無法達到正常值。另外,油茶生長期間,田間管理不到位也會影響油茶坐果率,如田間灌溉不足、施肥不恰當等均會影響油茶正常生長,提升油茶落花落果概率。
第三,落果。導致油茶落果率升高的成因與自身品種、氣候條件以及水分和養分等因素有著直接關系,生長過程中的油茶被上述因素影響,則會出現油茶生長所需養分供給不足問題,難以保證油茶坐果率達到正常值,再加上生長期間病蟲害防治不到位,也會影響油茶正常生長,大量落果情況出現無法避免。
花多果少是油茶栽培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落花落果情況,必然影響油茶坐果率,難以保證產量達到預期生產目標,也極大地降低了油茶種植效益。基于上述導致油茶落花落果的成因,開展油茶促花保果增產試驗,通過進行試驗研究,掌握油茶促花保果增產技術要點,進而有效提高油茶產量。
在皖南地區選擇一塊油茶示范基地作為本次研究試驗地,試驗地位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熱條件良好,土壤pH值保持在4.5~5.5,年平均溫度為15.8℃,降水充足,且無霜期較長。通過實際考察該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因素,各項數據顯示,極為適合種植油茶。在該地區油茶示范基地中選擇一塊平均樹齡為5年的地塊,作為試驗研究植株,所選擇的試驗油茶植株生長勢、樹形等條件基本一致,屬于同一品種油茶樹且開花結果正常。
在油茶花期階段,準備不同類型和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植物生長調節劑選擇赤·吲乙·蕓苔、諾爾、雙吉爾-GGR6,以赤·吲乙·蕓苔藥劑為例,屬于一種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促進營養吸收、預防器官脫落以及加快細胞分裂和生長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提高花粉受精率、坐果率的使用效果。營養元素則由蜂蜜+清水調配而成。試驗過程中所涉及到清水為該地區油茶示范基地的純水。不同藥劑與營養元素濃度配比參考表1。

表1 不同藥劑與營養元素濃度配比
首先,根據本次試驗研究具體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試驗植株,要求試驗植株的樹齡、生長勢、樹形、品種等條件均保持一致,將油茶植株劃分為兩個試驗組用于對照,其中一組油茶植株噴灑不同類型和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另一組僅噴灑清水。
其次,將處理完成后的油茶植株放置于同一位置并進行編號標記。在對油茶植株進行噴灑藥劑之前,試驗人員需要詳細記錄所標記的單株油茶植株總計花朵數量,再完成對標記油茶植株的藥劑噴灑。從油茶花期至落果期共計噴灑藥劑2次,第一次(油茶開花期)藥劑噴灑結束后,間隔三個月進行第二次(油茶幼果形成期)藥劑噴灑。試驗人員需要在油茶落果期統計坐果率,確定試驗對象油茶實際掛果量。
最后,將前期所記錄和收集的試驗數據在Microsoft Excel軟件中導入,完成相應圖表繪制,便于直觀地分析與處理所得試驗數據。
根據油茶落果期所統計的掛果量,分析油茶植株被不同類型與濃度的藥劑處理對坐果率產生的影響。通過將經過7種不同藥劑處理的油茶坐果率進行排序,發現噴灑編號4藥劑的油茶植株平均坐果率最高,高達40.41%,是清水對照組坐果率的1.5倍左右;雖然編號3、4為同一種藥劑類型(雙吉爾-GGR6),由于藥劑編號3的濃度高于藥劑編號4,說明同類型藥劑,其濃度處理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后期油茶坐果率,因此,種植人員在配比植物生長調節劑時,應根據田間油茶實際生長情況,確定適宜藥劑濃度,有利于促進油茶坐果率提升。
被噴灑藥劑編號1的油茶植株其平均坐果率最低,噴灑藥劑編號1為稀釋后的蜂蜜水,其目的在油茶花期吸引昆蟲對其進行授粉,以提升授粉率的方式來增加油茶坐果率,通過對照清水組油茶坐果率,發現坐果率并無大幅度增長。
分析被不同類型藥劑處理后油茶植株坐果率對比增長情況,通過數據統計發現,同樣被藥劑編號4處理后油茶植株坐果率的對比增長值最高,促花保果作用十分明顯,其次為藥劑編號3、1;其中藥劑編號6對照比較其坐果率增長不明顯。
由上述可知,在油茶花期,對其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及營養元素,能夠起到增加油茶坐果率的效果,同類型藥劑不同濃度,其坐果率各不相同,或者使用處理的藥物類型不同,其坐果率也有著明顯差異。通過將7組藥劑處理進行對照比較,發現藥劑編號4的對比增長率最高,促花保果作用效果最佳,其次為藥劑編號3、1;其中藥劑編號6與其他不同類型與濃度的藥劑相比,促花保果作用效果最不明顯。
本次試驗在油茶花期、幼果期對其噴灑具有促進發育作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不同類型、不同濃度的藥劑處理后的油茶植株,其促花保果作用效果、坐果率增長均有著較大差異。將坐果率設置為評估不同類型藥劑處理后油茶植株產生促花保果作用效果的指標,從高至低排序不同類型藥劑處理后油茶植株坐果率,依次為藥劑編號4>3>1>2>6>5>7>對照。被雙吉爾-GGR60.3g+清水5000ml藥劑處理后的油茶植株表現出良好的促花保果作用效果,平均坐果率最高,相較于清水對照組所處理后的油茶植株,其坐果率是對照組2倍左右。
被蜂蜜400ml+清水5000ml藥劑處理后的油茶植株,其坐果率比對蜂蜜200ml+清水5000ml藥劑處理后的油茶植株明顯高于后者,說明在油茶花期,對油茶植株噴灑高濃度蜂蜜水,能夠起到吸引昆蟲進行授粉的作用,有效促進油茶受精率提升,并達到油茶坐果率增加技術應用目的,實現油茶增產。
因本次試驗所選擇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種類較少,其他類型藥劑與營養元素是否具有促花保果作用效果仍需進一步探究和分析。種植人員應在油茶種植期間,根據田間油茶生長勢實際情況,并在油茶開花期、幼果期噴灑適宜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掌握油茶促花保果增長技術應用要點,可有效促進油茶坐果率提升,保障產量同時,也能實現油茶種植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
基于油茶促花保果增長技術應用前提下,為了進一步提高油茶產量,種植人員應在油茶栽培過程中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合理選種。油茶屬于異化授粉植物,品種不同,其花期也不相同,若不能確保在油茶種植過程中不同品種可以合理化配置,將會出現花期不遇問題,導致油茶授粉率降低,最終影響油茶實際產量。因此,種植人員應在油茶種植前期,盡可能選擇花期相同的油茶品種進行種植,既能確保品種間相互授粉受精效果,又能起到促進生產效率提升的作用。另外,種植人員也可以在油茶花期選擇人工授粉方式或者對油茶植株噴灑一定濃度蜂蜜水,達到將田間油茶林授粉條件加以改善的處理效果,同時控制油茶種植密度,保證油茶林具有良好通風性和透光性,便于吸引昆蟲對油茶植株進行授粉,從而實現油茶授粉率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保證水分、養分供給充足。為有效解決油茶嚴重落花落果問題,種植人員應提升對田間油茶林的水肥管理重視程度,具體操作如下:(1)年均施肥2~3次,為避免生長過程中的油茶出現養分供給不足情況,種植人員可在冬季向田間施用有機肥,夏季施用保果肥,確保土壤肥力,為油茶正常生長提供充足養分;(2)合理灌溉。根據田間土壤含水量,控制每次灌溉水量,同時做好田間排水處理,防止因土壤含水量過高或過低而影響油茶正常生長發育。精細化田間水肥管理,有利于調控油茶生長所需營養,改善土壤條件,促進油茶生長發育,降低油茶異常落果情況發生幾率。另外,種植人員也可觀察田間油茶林生長勢,對其進行枝條進行適當修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促進油茶栽培質量提升的管理效果。
第三,做好油茶林疏花疏果處理。當油茶樹開花量過多,則會在后期生長過程中出現養分供應不足等問題,導致油茶坐果率降低,促使油茶產量不穩定,嚴重將造成油茶減產。因此,在油茶生長發育期間,種植人員做好油茶林疏花疏果處理尤為重要,增強油茶自身調節能力,進而有效避免油茶花與果實發育不良情況出現。同時種植人員也可在油茶開花期、幼果期采用人工摘除的方式完成疏花疏果處理,實現油茶提質增產目標。
第四,選擇適宜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上述文中提到在油茶花期對其噴灑適宜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促進油茶對營養元素的吸收與代謝,提高油茶產量。如雙吉爾-GGR6生根粉,該藥劑屬于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生長發育中的油茶植株進行噴灑,可實現油茶增產10%~40%。
第五,加強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是油茶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同時也是影響油茶樹健康生長發育與油茶增產的主要因素;因此,種植人員需要重視與加強病蟲害防治。如炭疽病、軟腐病等均屬于油茶病蟲害,針對此類型病蟲害防治,種植人員應在發病初期階段,將油茶樹干上已經腐爛的葉子、病枝及病果清除干凈,根據田間病蟲害實際情況,可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等其他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手段;以物理防治技術為例,結合油茶林種植面積,利用害蟲趨光性特點,在田間放置一定數量燈光誘捕器,有效滅殺害蟲并減少幼蟲數量。提高油茶病蟲害防治水平,控制病蟲害擴散與傳播,又能起到滅殺害蟲的作用,為油茶提供一個健康的生長發育環境,保證油茶坐果率與產量增加同時,也能起到減少種植成本投入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試驗研究,分析其試驗促花保果結果,發現導致油茶產量降低的成因來著多個方面,如土壤環境、氣候條件、栽培技術、田間管理以及花期授粉等,為了有效提高油茶坐果率,并預防嚴重落花落果問題,種植人員可在油茶花期采取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元素等措施,根據油茶品種特點和開花習性,適當改善土壤條件,確保油茶生長過程中所需水分、養分充足,同時加強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實現油茶有效增產,種植經濟效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