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露穎
(化州市人民政府東山街道辦事處,廣東 化州 525100)
玉米草地貪夜蛾屬雜食性夜蛾科,對玉米和其他作物造成的重大災難。因此,應重視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定,全面識別草地貪夜蛾的相關危害。在準確的條件下,可以利用先進的控制技術開展工作,確保所采用的控制技術符合標準,防止草地貪夜蛾的問題,保證玉米作物的生長。
草地貪夜蛾又稱秋季粘蟲,是一種新的入侵中國的遷徙性害蟲,是糧農組織全球警告的一種主要農業害蟲。作為一種雜食性害蟲,其特點為領域較大,繁殖的速度也很快,并且能夠快速地遷移,對農作物帶來巨大的危害。特別是玉米品種類的植物,極易帶來嚴重的損失。如果不進行有效地防治,產量的損失量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經濟收益。前幾年,草地貪夜蛾在包含中國在內的其他三十多個國家內侵入,進行快速地生長和繁殖。且,該害蟲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成蟲每晚飛行能夠大多100km,雌性在產卵前可以移動500km。遷徙、交配和產卵大多在夜間進行,成蟲壽命可達2~3周,繁殖能力達3~4倍。草地貪夜蛾吃食種類繁多,喜歡吃玉米、水稻、高粱和其他作物,以葉子、心葉等為食。玉米一旦受損,會降低產量,嚴重時會導致作物歉收。
草地貪夜蛾成蟲平均壽命約為10d,最長為21d;成蟲的翼展為32~40mm,略小于粘蟲;雄蛾和雌蛾的形態差異很大。
通常情況下,都是上百的粒堆積成一塊,卵塊的直徑約為0.3mm左右,高度也可達到0.3mm。卵大部分都是被白色鱗片毛遮擋,卵團一般都是會出現在低葉子內,大部分可在葉子背面發現。有的還會寄生在玉米的前端部分,或在喇叭口。但是,要是分布的種群比較的密度,那么很容易在整植株上進行產卵。在溫度達到15~25℃下,持續3d左右,即孵化,孵化的時候卵會由之前的綠色或白色逐漸變為淺棕色。
幼蟲大多數都是六齡,夏季幼蟲期約14d,體長1~45mm。身體長度和體表顏色會根據齡而改變。在進行孵化過程中,全身呈現出綠色,帶斑點或黑線。發育過程中,會逐漸地變成淺黃色或綠色。3齡后,腹部末端后部有四個方形黑點,頭部會出現“Y”形的縱紋,顏色偏黃,這兩個特征可以很好地識別幼蟲。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草地貪夜蛾的幼蟲要和其他的幼蟲進行識別,如粘蟲和棉鈴。粘蟲頭部的復眼之間是“八”線,不會出現倒“Y”線。而棉鈴蟲腹部末端會呈現會4個方形的黑點,頭部也不會有倒“Y”形狀。另外,草地貪夜蛾幼蟲表面是呈光滑的,但棉鈴蟲卻不是。
成熟幼蟲需要化蛹的話,一般都會選擇在土壤中,深度大約是在3~7cm,也會選擇在穗或葉腋進行化蛹。蛹是橢圓形,長約16mm,寬在4mm。在初期時,身體顏色大多是淺綠色,隨著生長慢慢變成黑或者紅棕色。夏季8~9d后,蛹進入成蟲,完成一代進化。
成蟲期通常是在15~20d,翅展達到38mm左右,前翅呈深褐色,后翅呈白色,邊緣為棕色帶。雌蛾的前翅大多都是灰棕色,均勻,有比較顯著的環紋和腎紋。雄蛾的前翅大部分是灰褐色,翅膀上角向內有一個大白點,從翅膀外緣到中間室的環形圖案背面有一條淺色帶,腎形圖案內側有一個白色楔形圖案。
草地貪夜蛾即使是在干旱的地區或者強降雨的條件下都可以生存。在10℃以上,30℃以下都可以繁殖發育。但是,該害蟲的生命周期并不長,一代存活天數大約在25~39d,一年可繁殖生產好幾代。一般都是在氣候溫暖的地方進行繁殖,其繁殖能力很強,雌蛾能夠進行多次交配和產卵。每只雌蛾產卵的數量都是在11~20粒,一般產卵100~200粒。平均而言,每只雌蛾一生可以產1500個卵,最多2000個卵。卵團大多數都是在葉子的背面,會比較集中在中脈和莖部。玉米喇叭口或者附近都會發現。在氣候達到20℃左右的條件下,卵會在3d左右孵化成幼蟲。成蟲白天大多都是不會出現,晚上活動頻繁,潮濕的時候最活躍。它們遷移的速度也很快,擴散強,通過飛行來進行快速地傳播。成蟲可以在一個晚上飛行達到100km,最高遷移達到1500km。幼蟲一般都會出現假死的狀態,受到干擾后就會曲縮成“C”字形。
草地貪夜蛾最開始孵化的幼蟲會先把蛋殼吃掉,然后在擴散。1~2的齡幼蟲會進行旋轉或者下落,借助風向轉移到其他的植物上,比較容易在田間聚集。1~3齡幼蟲大多數都是隱藏在葉子后面啃食,比較喜歡葉表皮和葉肉的一側,逐漸啃食成半透明的薄膜。3齡前幼蟲比較善于隱藏,不容易發現。4齡后會進行暴食,主要是啃食葉片,造成不規則的缺口。4~6齡的幼蟲一般都是藏在玉米心葉中,啃食心葉,這樣極易造成玉米損壞。較大一點的幼蟲也會到玉米莖上面啃食,主要是吃雄穗和雌穗。玉米苗期出現干旱現象時,草地貪夜蛾的幼蟲就會鉆到植物的底部,將其啃食,這樣一來,幼苗就會斷壟。更嚴重的甚至會促使整個玉米植株都啃食掉,只剩下光禿禿的莖,導致減產。對于玉米植物來說,1~3個幼齡的幼蟲更喜歡在晚上出沒,啃食的地方大多數都是在葉鞘或者葉背,葉片被啃食之后就會變成半透明的膜孔。幼齡幼蟲通過吐出細絲,利用風向來實現轉移和擴散,并繼續對周圍的玉米植物進行啃食。葉片被啃食后會出現不規則的長孔,或者薄片。4~6齡幼蟲對植物的傷害更大,對玉米幼苗的生長造成絕對性的傷害。
為了更好地的防治草地貪夜蛾,應該要注重預防,可以通過農業、生物、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有效控制害蟲的滋生。農民可以提前播種,選擇一些早熟或者具有較強抗性的品種進行種植,將收獲期提前。同時,現場的監測工作也要到位,不能忽視,結合監測情況和危害程度來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注意統一預防、聯合防控的規律。草地貪夜蛾具有較強的耐藥性,為延緩抗藥性的出現,應按照它的齡期來進行交替滅殺,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頻繁用藥,農藥要適當,否則適得其反。
植保人員需要對植物進行密切的關注,對害蟲的特點及特征作出預測分析,早點發現,早點預防、早點防治。玉米種植區可以進行實地調查,對一些需要重點觀測的地方設置監測點。可以放置黑光燈誘捕,對草地貪夜蛾的交配情況、產卵數、產卵地點等進行有效的掌控,并根據相關程度及其動態,制定有效地防治措施。
在草地貪夜蛾成蟲期,采用頻率振動殺蟲燈和雙光雷達自動控制誘捕燈對其進行殺滅。與性引誘劑相結合,使得雄性和雌性成蟲不能實現交配,這樣一來,降低繁殖率,進一步地預防和控制害蟲的生產。
我國的草地貪夜蛾一般都是玉米品種的,化學防治措施對其的預防會比較有效。如果玉米植區的蟲口密度達到了100株出現了10頭,就應該要開始注重了。多觀察玉米的損害情況,這樣才可以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若是出現在接穗期,20%的玉米植株都出現了損害,這時,就需要采取化學防治。要是不能有效預防,則必須要探討出新的防治方法或邀請專家來指導。在噴灑殺蟲劑時,應注意在不同的生長階段使用不同的殺蟲劑,這種殺蟲劑可以噴灑在幼齡幼蟲身上,幼蟲應在3歲之前控制,否則,無法實施控制。此外,還要按照區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化學品的合理運用。為了提高對害蟲的耐藥性,需要輪換藥劑,不能只采用一種化學品。對于存在較強毒性的殺蟲劑,不建議運用,很容易殘留農藥,對自身的健康帶來不利,不恰當的使用也會造成污染問題。化學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卵孵化高峰期和幼體發育高峰期。注意在早上或晚上噴灑。草地貪夜蛾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玉米心葉及周圍幼葉。以點噴為主,可以對著玉米心葉的位置進行噴灑。玉米的穗部是主要寄生部位,這個地方也要格外的注重,正確地進行噴施,提高防控效果。化學防治要選擇高效、低毒的藥品,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10%氯苯脲腈、10%甲硫醇、g/L、60氯乙酰胺和60g/L乙基殺菌劑處理1~3齡幼蟲。4~6齡幼蟲也可噴灑上述殺蟲劑,或在玉米角中噴灑0.4%氯氨丁酰胺顆粒劑。
生物防治:主要有天敵和人工兩種方式,天敵是通過自然環境來對害蟲造成影響,人工是養殖一些草地貪夜蛾的天敵來進行對抗。因為,一旦種植面積過大,就無法保障每個地區都能利用天敵來預防。所以,可以選擇繁殖和馴化一些草地貪夜蛾的天敵品種,在其繁殖時進行滅殺。如果天敵很難進行培育,可以通過購買一些品種,如赤眼蜂,這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在早期孵化階段或一、二齡幼蟲階段,當昆蟲幼蟲密度小于10/100植株時,可以使用植物殺蟲劑,如肉毒桿菌、印楝素、苦參堿,或微生物,如金龜子綠僵菌、殺菌劑、核型多角體病毒。條件富裕的地方,可以和豆類等農作物一起種植,構建生態攔截區,通過寄生性和捕食性來實施防控。
蟲卵控制主要是通過有效的方式將蟲卵殺滅,進一步降低孵化率。方案只要是噴灑后使用殺卵活性殺蟲劑,如尼布甲胺、二丁基脲、植物精油等添加劑,以防止孵化或直接殺死卵。
農業手段大多數也是起到一個預防的作用,如種植抗性較強的品種,在生長過程中給予充足的肥料和水源,這樣一來,植物具有充足的養分,抵御能力也會加強。調整草地夜蛾產卵期,或避免草地貪夜蛾植株產卵期錯開。
(1)合理種植、輪作、調整播期、遠播等措施也能有效減少害蟲的發生。作物收獲后,在下一茬作物種植前,需要對農田進行翻耕,清除并清理殘茬,并將玉米殘茬、苞片等殘留物移出田間集中處理,以消除蟲源。
(2)對于散播和零星發生斜紋夜蛾的地塊,可以在玉米苗期手動清除蟲卵,并將幼蟲消滅。
(3)提高肥水管理,熟練施用苗期肥和葉面肥,增加腐朽有機肥、生物肥和微肥,多施復合肥和專用肥,這對玉米的生長發揮出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能加強植物的抗性。
(4)按照草地貪夜蛾成蟲趨化性的生物學特性,可對其進行誘捕器誘殺。誘捕密度可以分配在35個/hm。此外,利用草地貪夜蛾成蟲的趨光性,可在大面積玉米田內每隔300m設置一盞黑光燈,誘殺、黎明熄燈、黑暗開燈,定期清理死蟲。
草地貪夜蛾的天敵種類較多,如寄生蜂、臭蟲、瓢蟲等。寄生蜂可以寄生在草地貪夜蛾幼蟲體內,吸收它們的營養來達到維持生命。捕食性臭蟲能夠將其全部吞噬。不管是幼期還是蛹狀態,都能成為它的食物。所以,在可以利用天敵對抗的情況下,農藥可減少使用,如果要應用,可選擇一些低毒性的,這樣盡可能不殺死草地貪夜蛾的天敵,將自然災害防控發揮到最佳。
藥劑防治主要分為藥劑拌種和藥劑噴施兩個方面。藥劑拌種可與50%氯蟲苯甲酰胺對適量水,將10kg玉米種子一起拌勻,預防苗期受到危害。同時,對苗期地下害蟲也起到了很好的消滅效果,且對天敵不會造成傷害。殺蟲劑噴灑應合理使用,選擇一些高效、低風險的,還要實施輪換,維持害蟲的抗藥性。掌握卵孵化的最佳時間,預防和控制幼仔。通常是在清晨或晚上,對于玉米心葉、雄穗、雌穗等位置要格外的注重,幼蟲最喜歡損傷這些部位,噴灑農藥時要酌情而定。當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情況時,有必要將地面防控措施和生態相結合。當害蟲密度沒有達到10/100時,可采用微生物殺蟲劑,如核型多角體病毒、殺菌劑、白僵菌,或植物殺蟲劑,如苦參堿、胡蘿卜素。對于密度達到了100株當中有10個的情況下,需要及時采用化學防治。1~3齡幼蟲可噴灑10%四氯酰胺SG600ml/hm或200g/L氯氨苯甲酸SG2400倍液。3齡以上幼蟲,用10%蟲腈SG500倍液、10%三氟氯氰菊酯水乳劑10%ml/hm10%乙胺甲氧基SG000~2全株均勻噴灑。或在玉米喇叭口施用0.4%苯甲酰胺顆粒劑,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到目前為止,在國內的草地貪夜蛾天敵都是很少的,甚至沒有。由于其遷移特性和為害特性,對玉米的產量會帶來很重大的影響。當地農業技術人員需要對害蟲多加監測,多注重國內及周邊地區的害蟲入侵,避免對國家糧食生產造成大規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