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蛟
(大慶油田儲運銷售分公司南三油庫,黑龍江 大慶 163000)
以往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管道通常是在硬化路面下,后續維護管理工作落實難度很大。且一旦產生泄漏必然造成嚴重的人身和財產損失,但當下我國的管道防腐層檢測工作精確度以及效率都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
某技術人員對管線破損點進行了檢驗,在10km之內共檢驗出33個破損點,評價等級為二級,即防腐情況正常[1]。后續技術人員又選擇了區域內400m的硬質水泥路面展開破損店驗證工作,與以往的數據對比之后得出結論,去除水泥板之后的破損點共有27個,防腐層狀態較差。同時技術人員又針對20個存在水泥板時沒有檢測出破損點的位置開挖[2],最終發現這些位置都存在比較明顯的破損問題,屬于漏檢情況。
防腐層破損點的檢測原理就是在目標管道的位置加載電流信號,并在PCM和A字架的輔助下,結合ACVG的方式查找出相應的破損電信號,再根據破損點評級指標展開等級評價工作。這樣做是當下行業內的常見方式,同時也是破損點檢測缺陷信號數據數值比較準確的方式,能夠基本客觀的保障對防腐層狀態展開評價。
若將某破損點檢測盲區設為0.1m左右,則若是在非硬質路面上,檢測面與A字架之間的電極接觸條件較好,有效檢測距離能夠達到10m左右,但如果是在硬質路面檢測,情況正好相反,即導致有效檢測距離縮短,僅能夠達到≤0.15m的程度。
其計算方式如下:非硬質路面破損點漏檢率為0.1÷10=1%;硬質路面的破損點漏檢率則是0.1÷0.18=56%,最終的檢出率分別是99%和44%,對比十分明顯。
若技術人員能夠將硬質路面的檢測環境改變,即達到非硬質路面的條件,也能夠將破損點的檢出率提高到99%的程度。
硬質路面與非硬質路面相比,與A字架之間的接觸電阻能夠明顯增加,這會導致現場的檢測精度受到影響,也是引發現場檢測工作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且硬質和非硬質路面之間相比,主要差距就是在硬度方面,顯然A字架和硬質路面不能長時間維持比較穩定的接觸,會對檢測效率和精度數值造成影響。在調查過程中,技術人員能夠發現,導致雜電流檢測設備故障產生以及進度延誤等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A字架接觸電阻提升以及穩定性差兩點。
硬質路面下檢測破損點精度的制約因素主要就是A字架和接觸面之間的電阻提升,技術人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改造A字架,也可以選擇使用輔助裝置改變其與硬質路面的接觸效果。
某管線在使用上述結論調整工作方式之后進行了現場驗證,具體效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效果檢查實施管段

表2 效果檢查對比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方式能夠對干燥土壤,以及硬化地面等電阻較大的位置導電性能進行控制,同時還能夠提高硬質路面下方埋地管道防腐層破損點檢出率,即在A字架的位置增加輔助裝置,這樣就能夠在解決硬質路面下管道防腐層檢測效率低問題的同時,對高危風險管段檢測成本進行合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