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連澤,汪體勇,黃 源
(1.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一體的綜合電子信息網絡系統的運營,檔案信息化建設可謂正逢其時,它可以讓檔案資料實現數字化管理,準確、完整、快速地被收集、整理、存儲、傳遞和調用,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檔案館的管理水平[1-2]。運用科學、整體、系統的信息化技術進行檔案管理已經成為現代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3-12]。國家檔案局也相繼出臺了《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數字檔案館系統測試辦法》《數字檔案室建設指南》《數字檔案室建設評價辦法》等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從頂層推進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傳統檔案工作的轉型升級,同時引導、促進了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
系統按技術分層分為五層架構,包括資源層、服務層、訪問層、網絡層和終端[13-24](見圖1)。用戶通過終端瀏覽器發起請求,經由Nginx代理到應用網關,再由網關統一轉發,網關可實現靜態加速、服務治理和負載均衡等管理優化,用戶訪問層包含數據API、網頁資源和文件資源。

圖1 系統總體架構圖
網關轉發訪問請示到應用服務層,應用服務根據需求調用不同中臺服務,中臺服務之間訪問采用RPC遠程調用方式。中臺服務按照不同的職責劃分為多個原子服務,可直接與數據庫、存儲系統進行交互。在服務通信模塊采用了MQ消息隊列框架、REST接口規范、RPC遠程過程調用框架等;在服務管理端,提供了配置管理、日志管理和注冊發現等功能的支撐。
資源層主要表現為MySQL數據庫、分布式文件存儲和Redis緩存,可執行數據實時備份和文件定期備份等安全策略。
數據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本文對科技成果登記數據及檔案進行了梳理分析,對系統數據庫進行了設計,系統數據庫包括科技成果信息庫、成果來源信息庫、成果轉化需求信息庫、成果轉移轉化信息庫、第一完成單位信息庫、合作完成單位信息庫、科技成果評價信息庫、專利/軟件著作權信息庫、評價委員會信息庫9個子庫,如表1~9所示。

表1 科技成果信息庫

表2 成果來源信息庫

表3 成果轉化需求信息庫

表4 成果轉移轉化信息庫

表5 第一完成單位信息庫

表6 合作完成單位信息庫

表7 科技成果評價信息庫

表8 專利/軟件著作權信息庫

表9 評價委員會信息庫
科技成果檔案數字化管理系統分為4個模塊,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1)檔案錄入模塊:分為成果信息導入和電子檔案導入。成果信息導入功能可以將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系統導出的壓縮包導入本系統,包含了成果信息、單位信息等內容。電子檔案導入功能可以將電子檔案壓縮包導入,并根據檔案名稱自動和成果進行綁定。
2)檔案管理模塊:對數據導入模塊導入的數據進行管理和查詢。管理員可以通過人員信息管理、單位信息管理、成果管理和電子檔案管理功能對相應內容進行數據的查詢、新增、修改、刪除等操作。一般人員可以通過檔案檢索功能對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檢索查詢。
3)統計分析模塊:在數據管理模塊的基礎上針對成果信息、電子檔案信息等建立多維度統計;根據檔案管理的各類指標,對四川省科技成果檔案管理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加入各種報表和可視化展示。
4)系統管理模塊:主要提供權限控制和數據字典管理功能。權限控制包括用戶管理、角色管理、部門管理、職務管理、權限分配等功能。數據字典管理可以對單位信息、成果信息等信息中涉及到的選項數據進行管理。
主要實現電子檔案的錄入、修改、刪除、下載以及成果檔案詳情瀏覽等功能,如圖3~4所示。

圖3 電子檔案管理

圖4 成果檔案詳情瀏覽
主要實現通過成果類型、年份、成果登記號、成果名稱、第一完成單位等信息對檔案進行查詢,如圖5所示。
主要實現成果數量、紙質檔案數量、成果完成單位數量、成果完成人數量等信息的統計,如圖6所示。

圖5 檔案檢索

圖6 統計分析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檔案信息化逐漸成為信息化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整合檔案信息資源,構建檔案信息化體系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檔案館要將數字檔案館作為發展目標和方向,全面引進并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合理規劃,科學設計,穩步推進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提高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管理水平,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從而提高檔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