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炫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
解放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這支軍隊最初叫“中國工農紅軍”,后來還用過“八路軍”“新四軍”等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稱謂是在1948年正式確定的。
解放軍從1927年起家,面臨國民黨圍剿,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戰爭,每個階段的對手都非常強大。有時候,對方的實力甚至完全碾壓,但解放軍最后總能以弱勝強。
解放軍為什么總能打勝仗?《解放軍為什么能贏》這本書總結提煉了解放軍打勝仗的因素:始終為人民謀利益、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用先進思想理論武裝隊伍。
《解放軍為什么能贏》的作者是國防大學退休返聘教授徐焰少將。徐焰是我國研究解放軍歷史的專家。這本書自2012年出版后,深受讀者好評,多次加印,持續暢銷。
老百姓為什么會積極參軍?解放軍為何人人都驍勇無畏?因為解放軍為老百姓的利益作斗爭——為老百姓的利益作斗爭,就是為軍人自己的利益作斗爭。
1927年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解放軍“打土豪、分田地”,這就是在為自身的利益而戰。徐焰在書中說:“中國農民問題的中心是土地問題。共產黨分給農民祖祖輩輩盼望的土地,這才有了兵、有了糧,也有了千千萬萬運糧彈、車輪滾滾運傷病員的民工隊伍。”
抗日戰爭時,共產黨通過“二五減租”和減息的方式,把農民向地主交納的租子減了一半。因此,上百萬人走進了八路軍、新四軍的隊伍。
解放戰爭,共產黨贏了,國民黨輸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共產黨在農村搞了土改??恐恋馗母?,1.6億人口的老解放區農民被最充分地動員起來,支援戰爭。毛澤東曾對土地改革與戰爭勝利的關系解釋說:“我們的勝利是從哪里來的呢?就是靠這一萬萬六千萬人打勝的。這一萬萬六千萬人給了他們什么東西呢?他們為什么能夠發動起來呢?為什么能夠組織這么大的軍隊呢?就是因為在這一萬萬六千萬人中間進行了土改?!?/p>
抗美援朝,“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解放軍依然是在為人民的利益作斗爭。
徐焰在書中說:“解放軍政治工作的基礎,就在于使廣大官兵認識到自己的利益、廣大人民的利益,并為之去奮斗。過去是如此,今后也是如此?!?/p>
廣大貧苦單純的農民軍隊,組織性差、軍事素質差,怎樣讓這支農民軍變成正規軍呢?
共產黨的方法是“黨指揮槍”。
1927年9月,三灣改編確立了兩項基本原則——黨的絕對領導和民主主義。
黨的絕對領導,就是黨管軍隊,而不是長官個人領導軍隊。徐焰在書中指出,縱觀中國近代軍閥混戰史,部隊大都是兵隨將走,一個將領倒戈通常即可拉走整個部隊。但是,在共產黨的建軍史上,凡是健全了黨的各級領導制度的部隊就絕無此現象。
羅榮桓曾在回憶錄里寫道,“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當時,如果不是毛澤東同志英明地解決了這個根本性的問題,那么,這支部隊便不會有政治靈魂,不會有明確的行動綱領,舊式軍隊的習氣、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結果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
民主主義,官兵平等。部隊不僅沒有散掉,反而越打越強。
不過,這時的解放軍在建軍、治軍方面還在探索期,難免出現一些矯枉過正的情況。比如,強調民主,一些下級干部和戰士遇到任何事情不分時間場合都要全體表決。
1929年年底,“古田會議”批評了“極端民主化”等錯誤傾向。
后來,雖然隨著形勢的變化,軍隊任務的個別具體內容有所變化,但是,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而不是單純的軍事組織,這項基本內容延續了下來。
共產黨極其重視用先進思想理論武裝軍隊。
當年,參加了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的工農群眾,開始大多是文盲。然而,參軍后的重要任務是掃盲、學知識,連行軍路上都要看識字板。有了知識,有了文化,他們才能明白革命道理,知道自己是在為階級解放、民族解放而奮斗,因此能舍生忘死地打仗。
徐焰在書中介紹,抗戰初期,他的父親在八路軍擔任教育股長。父親回憶這段歷史時深有感慨地說,那時,只要一到宿營地,從連長、排長到下面的戰士,都要集合起來上課。不消幾年,像一字不識的“小鬼”,都能記筆記、搞宣傳講話,派出去當干部做起報告都頭頭是道。
值得一提的是,共產黨依靠貧苦農民打仗,但喚起農民的是先進知識分子。共產黨創建黨和軍隊的早期高級領導人絕大多數受過很好的教育,甚至相當多的人還有留洋經歷。在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建立自己的軍隊前,共產黨人曾參加了黃埔軍校的創建和教學工作。在黃埔軍校前六期的1萬名畢業生中,有2000人參加了共產黨和共青團。這批人大多數出身知識分子家庭,是后來建立紅軍的骨干。
新中國成立后,“保家衛國”的教育同樣影響了全國軍民,使得裝備落后的中國軍隊能在朝鮮戰場上挫敗世界上裝備最好的美軍。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又掀起了一個學習現代化、正規化和學文化的熱潮。解放軍的建設在20世紀5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重視科學文化,重視知識分子,軍隊建設走向健康道路。

鏈接
當年的勝利如何啟迪今人?
徐焰在《解放軍為什么能贏》中,專門用題為《當年的勝利如何啟迪今人》的篇章,總結了指導解放軍打贏戰爭的思想精髓。這對我們年輕一代開展工作有指導和借鑒價值。
★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
解放軍曾根據戰爭形勢變化,有過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由運動戰又向游擊戰的戰略轉變,其后又改為以運動戰為主,臨近全國勝利時還組織過許多陣地攻堅戰。到了朝鮮戰場上,志愿軍先是設想打陣地防御戰,隨即確定打運動戰,后又改打陣地戰。戰法根據戰爭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這是一種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和做法。
★大權“獨攬”,小權分散
指揮大權必須集中,沒有高度集中的統一指揮,不僅戰爭中不能有效協同,甚至會出現分裂或割據。
在具體執行上,要給下級以自主權。毛澤東常說,要給干部以機動。集中指揮和機斷行事巧妙地結合起來,正體現為“大權”集中和“小權”下放。軍隊照此辦理才能打勝仗,對于其他許多工作層次復雜的部門來說,何嘗不是如此呢?
★政工是生命線,重在率先垂范
共產黨在軍隊中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以革命思想教育啟發廣大官兵的覺悟,使其認識自己的根本利益,為本階級本民族的解放而敢于犧牲;強調領導人和政工人員起模范表率作用,以激勵廣大軍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斗。
結合新形勢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領導起示范作用、崇尚榮譽,仍然是部隊乃至許多單位增強凝聚力、戰斗力的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