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明輝 文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關工委 劉夢圓 圖
歷時4年
先后9次出發
走過了11個省
穿破了16雙膠鞋
用壞了5個拉行李的小車
他徒步重走長征路
就是為給孩子們帶回瑞金的“紅井水”
松潘草原上的“紅星草”
婁山關的“英雄石”
從而使長征精神看得見摸得著
他就是將生命砝碼
在關愛事業中升值的
“五老”志愿者李曙光
2016年底,李曙光退休后加入到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關工委的“五老”志愿者隊伍。后來,在區關工委指導和鼓勵下,成立了“五老志愿者李曙光工作室”。他之所以重走長征路,源自于對孩子們的一場宣講。


展示草鞋

展示臘子口的“紀念石”

講重走長征路途中的故事

帶孩子們體驗“長征”
在一次小學三年級的課堂上,李曙光發現提起“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這些關鍵詞,有的孩子前所未聞。怎樣讓長征精神“活”起來呢?李曙光想,如果能夠利用紅軍長征的故事和沿途見聞與實物相結合,讓長征精神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立體形象,一定會比干巴巴的說教效果強得多。他猛然有了重走長征路的想法。2017年11月,頭戴“紅星帽”的李曙光,帶著一面“弘揚長征精神 實現強國夢想”的旗幟,拉著裝有七八十斤行李的小車,從福建古田出發,開始了萬里征程,立志一定將途中的見聞和感悟給孩子們帶回來。
四年里,李曙光每天都走在崇山峻嶺之中。他走過了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寧夏、甘肅、陜西等地,穿破了16雙膠鞋,用壞了5個拉行李的小車。白天驕陽似火,胳膊曬脫皮了,腳掌磨出了一層繭子。夏天,他睡過貴州赤水河畔的山路邊,飽受蚊蟲叮咬外,有過半夜淋雨手忙腳亂地尋找避雨場所的經歷。冬天,他在四川貢嘎雪山大橋旁的帳篷里過夜。在冰天雪地里,翻越了四川夾金山;在海拔3800米高的松潘草原遇見過狼群……吃幾口雪塊,啃幾口饅頭,身體稍好點就繼續前行。“這些苦和當年紅軍前輩比起來,都算不了什么。”他說。
李曙光帶回來了江西瑞金沙洲壩毛主席的“紅井水”,四川尕里臺松潘草原一塊重達14斤的紅軍長征草地樣本,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塊9斤多重臘子口戰役的“紀念石”,貴州遵義婁山關的“英雄石”,福建長汀松毛嶺戰斗遺址的“松塔”,湖南汝城女紅軍半條棉被“魚水情深”的擺件……2018年,新星小學在學習“金沙江到瀘定橋”單元中,李曙光在四渡赤水、金沙江畔的紅軍橋與同學們視頻連過線。2019年6月1日,李曙光和該校20余名學生共同來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集結地——江西于都縣進行研學游,和孩子們共同度過了一次不同尋常的兒童節。
重走長征路結束后,李曙光長期依托“五老志愿者工作室”給孩子們系統宣講長征精神。他宣講時,孩子們爭先恐后撫摸著婁山關的“英雄石”,仔細端詳著“紅星草”,圍在“半條棉被”擺件前莊重合影……這是李曙光最喜歡看到的場面,他很欣慰,因為長征精神已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現在,李曙光將長征途中的照片制作成可折疊的展板,遇到周末或假期,他就用“擺地攤”形式,向路過的青少年宣講長征故事。已有近萬名孩子在他的感染下,重溫了紅軍長征的歷史,長征精神已植入了孩子們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