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來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四川 德陽618500)
2020年7月,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從發展農村經濟的角度來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快速將農產品銷售到更廣闊豐富的市場層級中去,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值。從數字鄉村建設的角度看,電子商務又是一個很好的數字建設載體,有助于鄉村享受數字紅利,提升鄉村主體能力,推動數字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治理水準。
在數字經濟驅動下,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獲得了迅猛發展。《2021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披露,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在2020年底已達1.79萬億元(圖1),占電商行業零售總額的30%,與2019年相比增長14.02%。在龐大的農村電商市場的影響下,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不斷被挖掘,依托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農業產業鏈成功構建,農戶在傳統農業經濟模式的基礎上可以廣泛參與新的經濟模式,實現由傳統農戶向職業農民的轉變。

圖1 農村網絡零售額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許多互聯網企業紛紛啟動服務供給數字化轉型,并制定了系列支農策略,利用自身平臺大流量入口和快捷安全的交易方式等優勢,使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逐步擴大。阿里巴巴集團在2020年推出春雷計劃,對1800多個農業特色產業帶在半年內實施數字賦能,共幫助銷售80多萬款農產品且同期還將正式上線“200+”萬場農產品直播活動,借助淘寶直播官方平臺扶持超“10萬+”淘寶農民主播銷售家鄉特色農產品;2021年,京東宣布推出了“農產品大流通戰略”,各地創建了“京東農場”基地項目,并在全國開設了各類產地倉庫;2021年11月,美團優選在浙江省嘉興成立了第一個永久性的“農鮮直收”基地。美團買菜也擁有數百個直接采購基地,涵蓋水果、蔬菜、海鮮和水產品;拼多多積極實施“百億農研”項目,商酌三年內與中國郵政合作建設150個農產品基地,借助“農地云拼”體系完成“拼團+產地直發”,并緊緊圍繞其多多買菜項目,建立“110+”個中心倉網絡。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農業數字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點領域,包括“鼓勵電商等企業參與支農惠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建立可全程追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信息平臺”、“加快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內容;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將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與鄉村振興更加密切地結合起來,建立農產品冷鏈配送現代化物流體系,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先行示范區;2019年,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從資源體系、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治理體系等角度對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進行全方面規劃,明確了具體目標以及重點工作任務,依托數字農村戰略,全面深入推進“萬物互聯”模式,擴大物聯網在農業農村領域的示范和應用。2020年,我國開始將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中央預算中來,建設先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實現分揀、包裝、倉儲、運輸等功能。2021年,國家多部委提出建立現代農村產業體系,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打造農產品公共服務體系,拓展農村結合地方特色實現農產品特色化,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數字經濟體系中仍處于落后狀態,農民信息技術使用能力仍然薄弱,由此造成的數字鴻溝對數字農村建設產生了不利影響。雖然互聯網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由交通閉塞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是偏遠地區卻由于網絡基礎設施分布不均以及農村人口老齡化較高、農村整體接受水平較低等因素的掣肘,沒有更多地使用互聯網,城鄉之間的差距又被拉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見圖2),我國農村網民數量在2020年年底達到3.09億,僅占31.3%,遠低于城鎮,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僅達到55.90%,農村地區獲取數字信息資源的能力明顯不足。

圖2 農村網民規模及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
當前農村數字化信息環境亟需通過加強技術、人才、資金與信息的協同發展來進行改善。目前,支持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后,如農村物流體系、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加工、包裝、倉儲、冷鏈運輸、物流配送等,均不利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和農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大型現代化農機設備缺失,機械設備現代化程度低制約了數字技術在農村產業的推廣和應用。
人才是基石,農村電商的數字化發展離不開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支撐。鄉村作為落后地區,人才的重要性顯得非常突出。我國農村數字人才隊伍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數字人才資源仍難以滿足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巨大需求。
首先,農村缺乏與信息設備維護、網絡營銷和信息服務相關的數字人才,精通數字技術的農村網民比例較低。“虹吸效應”導致農村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動,使本不富裕的農村人才數量更加捉襟見肘。
其次,農村數字人才結構不合理。在農村數字人才中,傳統的計算機和信息人才較多,但同時擅長數字技術和農業生產經營的復合型人才較少。
再次,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91.7%的農業人口僅具有初中及以下學歷。大多數農民不知道如何使用設備,不會銷售產品,不知道如何查找信息,知識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較弱,嚴重阻礙了數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最后,農村數字人才培養不足。目前,農村人才的培養主要集中在種植和養殖技術、經營管理方面,而數字技術方面的培訓相對缺乏。
此外,由于城鄉發展差距大,農村地區經濟收入不高,導致該地區大量專業人才和年輕群體流失,從農村向城市加速轉移,造成農村的“空心化”。目前,農村常住居民大多為老年人和女性,這一群體獲取數字經濟知識的渠道較少,網絡技術運營能力較弱,獲取數字服務的能力較低。高質量的農村電商人才稀缺,導致農村電商發展內生動力嚴重不足。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我國當前農村電商仍以低價競爭為主,地方特色農產品營銷渠道不暢,由于我國農業生產具有多樣化特點,即使我國農村物流服務覆蓋范圍已達到90%以上,但也會導致我國農產品面臨運輸鏈長、運輸手段繁瑣、交通路網狀況不佳的窘況,致使農村物流成本長期以來居高不下。在白熱化的商業競爭中,農產品物流成本基本上與農產品售價趨同,使得農產品價格競爭力匱乏,農民收入面臨物流成本上漲的制約,農村電子商務業的利潤率不高。

圖3 我國三大產業數字經濟比重
在規劃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合理布局,以彌補農村數字化改造基礎設施的不足,夯實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推進數字農村建設,有條件的農村地區持續建設開通5G基站。充分發揮信息化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引領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建立產供銷協同的農業數字生態鏈,在生產端,應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逐步實現通過農業大數據入庫到云端;在物流端,加大農村區域數字化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通過數字化產地倉智能化分選來實現產品運輸精細化管理;在銷售端,隨著5G基站的進一步覆蓋,農戶可以直接與終端消費者實現面對面交流,有利于農業生產者直接從消費者需求中找到新產品改進和升級的方向,促使農村電商逐步完善發展。
農業和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的嚴重缺失是農村電商發展的痛點。數字化鄉村建設需要以人才為本,重視人才,以“自我孵化+助力引才”雙管齊下的手段促進數字鄉村的發展。對農村數字人才要進行分類培訓,特別是對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經營者和技術人員等相關群體,要制定和實施數字學習培訓計劃,提高各類農村經營者的數字能力。通過提供補貼、優惠貸款、完善社會保障等措施,支持和吸引專業技術型人才、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等數字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助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加快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等領域的農業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應用,利用國家先進衛星資源建立天基農業網絡,提升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設智能農場、智能農場、智能漁業,推動智能分析、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技術和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綜合應用。
鼓勵各類農村企業創新發展,在銷售環節上,完善全國銷售地倉儲網絡建設,以達到更大程度地服務本區域、輻射周邊城市、連接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目的,開辟從農民到生產者再到消費者的數字化路徑。通過加快對傳統物流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建立數字化的產地倉,加速推進農業與智慧物流的深度融合。
抓住數字經濟時代賦予的機遇,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使農村電商成為鄉村經濟振興的重要推力。在這一進程中,必須要彌補傳統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數字基建,大力拓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先進技術的應用,積極培育和吸引人才的加入,更好地發揮出農村電商在數字化發展方面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必然趨勢,更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