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華英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410000)
許多學者從不同維度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進行了解讀。寧志中基于城鄉協調的維度,指出鄉村振興的核心應當是多角度、整體的,應當實現文化、自然、經濟之間的整體發展以及不同地區間協調進步,從而徹底改變不協調的發展局面。[2]崔健基于綠色社會的維度,認為在推進鄉村振興時應當將綠色發展當做其關鍵驅動力,全方位體現在綠色制造、綠色戰略等各個層面[3]。蔣永穆基于當前社會矛盾轉變的維度,強調推進鄉村振興時既要重視村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同時也應當更多地關注村民的精神需要[4]。然而,由于受到城鄉間利益差距的驅動,生產要素不斷積聚到城市,人才緊缺已經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關鍵瓶頸,因此,本文從人才配置這一維度出發,通過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戰略,從而有效緩解當前鄉村振興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5]
大學生是推進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他們在畢業后是否會選擇返鄉創業也被公眾所關注。[6]2021年8月10日到23日,我們對湖南省下轄耒陽、常寧、祁東、衡南等21個縣(市、區)的350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31份,有效率為94.57%,樣本涵蓋了湖南11個市(州)。調查問卷回收后,我們從6個方面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近年來,湖南省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無論是規模還是總產值都在飛速發展。但創辦企業的時間較短,時間在“1年以內”的占比為50.15%,“1年至1年半”的占比為31.12%,“1年半至3年”的占比18.13%,創辦時間超過3年的企業2家,占比為0.60%。大學生返鄉創辦企業時間在1年以內的占了半壁江山。
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已經不僅僅只局限于農業有關的相關領域,現在更多地投入到了第三產業創業的領域。根據問卷調查統計,331名返鄉創業大學生中,真正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占比不高,只有117人,占比35.35%。而且在這117名經營農業的大學生中,有82人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因為資金短缺等一些外部原因才選擇的,占比70.09%。
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優勢就在于大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掌握了當今社會有效的科學技術,并且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更富有遠見,更能順應時局,在高校期間也經歷過長時間的頂崗實習實訓,不僅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而且對創業風險也有一定的預判。這方面雖然我們沒有直接的統計數據,但在我們的訪談過程中,大部分創業成功的返鄉大學生都表示,他們在大學實習的時候接觸到的管理崗位是促使他們選擇創業的關鍵因素。
在我們的調查中,大多數返鄉創業者均以個體戶的形式成為創業主體,其他的經濟類型很少出現。實際上大多數創業者可以利用的自有資金非常少,只有極少數人能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資本積累,并成功開辦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返鄉創業者中的絕大多數都在創業初期遇到了資金瓶頸。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利用這有限的資金建房、購買電器以及其它耐用消費品。另外,他們所處的農村環境并不能給予這些創業者足夠的貸款,這就使得他們在企業類型的選擇上舉步維艱。
根據問卷調查統計,331名返鄉創業大學生中,選擇自己居住的村莊有101人,占比30.51%;選擇縣城(包括城郊)有96人,占比29.00%;選擇鄉鎮有134人,占比40.48%。顯然,選擇自己居住的村莊、鄉鎮或縣城這三類地點創業,從空間分布看呈平均分布狀態。不過,他們的投資地點與投資行業呈現強相關性,農村往往集中發展養殖業和傳統農業,縣城則集中有資源服務類行業,而商業則沒有什么分布規律。
根據訪談情況分析,湖南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競爭激烈,生活困難,只有較少的人會因為真正想要改變家鄉面貌而返鄉;相較于女性,男性的創業傾向更大;相較于本科生,專科生的創業傾向更大。[7]
從問卷統計來看,有53.17%的返鄉創業大學生對服務政策方面感到不滿意,其中33.23%的創業大學生認為,政府沒有為返鄉大學生提供實質的創業培訓,一些培訓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考核而敷衍應對。湖南省相關涉農部門雖然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給予了創業資金的支持,但是在落實政策的現實執行環節中,基層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不僅使得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感到有關職能部門服務態度欠佳,同時也覺得湖南省相關部門制定的大學生創業政策仍然停留在“廟堂之上”,難以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創業者專業管理知識和經營知識匱乏是大學生創辦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這也是制約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眾所周知,創業者不僅需要專業的生產技術,還需要具備企業的管理能力,管理型人才的缺乏,對于企業的后續發展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特別是隨著經營規模逐漸增大時,這個問題就會越來越凸顯,所以創業者不光要加強自身對生產技術的掌控能力,還要學習經營管理知識。
資金問題永遠是任何企業經營發展的最重要的問題。從問卷統計來看,66.16%的返鄉大學生面臨返鄉創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因為農村籍大學生本身的身份是學生,沒有抵押物,屬于比較難以在銀行貸到款的人群。再加上各種稅負等壓力,進一步加大了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阻力。
湖南省大學的創業教育開放很晚,依舊是在探索的最初時期,同時并未被廣泛關注,很多創業教育的理念還相對不完善。很多大學對待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只是領導所下達的工作,教學僅限于形式層面,教學觀念還不成熟。雖然大部分高校都開設有相關的創業教育課程,但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獲得更多實際有用的東西。很多大學在接受創業教學時僅僅利用創業溝通大會以及競賽等方式來完成,導致創業教育并未深入本質,很難體現出創業教育的真正核心。目前很多大學的創業教學內容仍舊局限在解決同學們工作困難的問題表面,并未較好地把創業教育同社會的經濟發展提升相聯系。根據問卷調查統計,331名返鄉創業大學生中涉農專業的僅占總數的15.41%,絕大多數農村籍大學生因為缺乏必要的農業技能和管理經驗而導致創業失敗。因此,加強對返鄉創業大學生的涉農和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十分必要。
在有的地方,相關部門對大學生返鄉創業重視不夠,支持不夠,很多幫扶信息到了鄉鎮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根據問卷調查統計,331名返鄉創業大學生中,僅42.90%的大學生表示享受過湖南省關于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資金支持,還有28.40%的農村籍大學生則表示,對于湖南省政府有支持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并不知情或者從沒有享受過相關政策。[8]
湖南省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增強管理,加強各個組織之間的合作,整合農業、人社等相關機構的資源,逐漸構建起完善的工作推動體制,改善鄉村在讀大學生返鄉促進體制,進而能夠保證更多的大學生可以選擇返鄉創業,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帶來生機。
要加強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推動機制,設立大學生返鄉創業管理團隊,形成機構負責、上下聯合的管理機制,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相應的協助。在對即將創業的湖南省農村籍大學生進行培訓指導的基礎上,開辟大學生返鄉創業者咨詢服務熱線和綠色通道,組織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更好地為全省大學生返鄉創業服務,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服務機制。
湖南省要根據自身的財力情況,設立相應的風險急救基金、投資引導基金和風險補貼基金等,增強創業資金的投放,保證創業有資金的補貼,而且對相關文件規范審查,自覺地接受相關組織和公眾的監管,保證資金使用合法合規,充分吸引鄉村大學生返鄉進行自主創業,進而提升鄉村的經濟水平。創業風險急救基金專門適用于因資金不足而面臨困境和危機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所創的新企業。通過這個基金,可以專門設立創業急救熱線,湖南省地方政府可以指定專人與企業聯系,實時跟蹤這些企業的相關問題,實行專人專責管理。投資引導基金的目的是鼓勵農村籍大學生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解決項目初期的資金困難,特別是創新型、科技型企業。風險補貼基金是對返鄉創業的一種風險補償。風險投資發展基金作為鼓勵湖南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積極有效的手段,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創辦企業的時候能夠更好的拓寬前期融資渠道,實現融資創業目標。
加強組織管理能力,各部門應該分工明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協調好上下部門的工作,能夠盡快落實上級部門下達的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快速處理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階段的瓶頸問題,為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及時的幫助。湖南省相關部門應根據本地區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實時情況,切實制定出相應的獎勵政策和懲罰規定,進而激勵各個鄉村加大對人才的引進。全面考評返鄉創業學生公司數、投入資金以及園區構建狀況;全面考評返鄉創業服務站的回鄉人員數量、投入資金以及具體項目;把鄉鎮社區大學生返鄉創業考評成果作為招商引入資金以及年政績考評的核心內容。地方政府要加大鄉鎮網絡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全方位拓寬農村籍返鄉創業大學生的快捷咨詢渠道。
可以免費為農村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技術培訓,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指導。與此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產學研合作,鼓勵專家和技術人員定時到企業上門作技術指導。積極開展“三農”技術交流大會,在不斷地交流當中,切實地提高返鄉創業農村籍大學生的技術水平和經營能力。
構建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相關平臺,全面營造良好的大學生返鄉創業氛圍,如農村籍大學生信息庫建設、返鄉創業園區建設、高層次人才交流平臺建設等,這些平臺能夠讓缺少經驗的大學生掌握大量的相關信息,進而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同時,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應建立多個一體化的服務網絡平臺,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和微博、公眾號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融地方政府、銀行和高校及返鄉創業大學生為一體,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創業貸款財政優惠、小額擔保貸款、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等信息服務。
目前湖南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特惠稅收政策仍需完善,應進一步加大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稅收扶持力度,并給予最大的稅收政策扶持。對納稅期限盡可能地延長,對效益不好的企業給予稅款緩繳或減免,通過優化稅收優惠政策,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