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育如
廣州市增城區中醫醫院 腎病科(廣東 廣州 511300)
慢性腎功能衰竭以腎功能減退,酸堿、電解質失調等為主要臨床癥狀[1]。由于其病機復雜,臨床治療手段有限,只能通過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臟移植等替代療法延緩病情進展。近年研究表明,中藥灌腸可以提升早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為此本研究探討了該方法聯合耳穴壓豆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現總結報道如下。
將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診療指南腎臟學分冊》[3]中慢性腎功能衰竭相關診斷標準;②符合我科《虛勞(慢性腎臟病)診療方案》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為依據,西醫診斷標準以《腎臟病學》[4]及2012年美國腎臟基金會制訂的K/DOQI“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指南”為依據;③慢性腎衰竭Ⅲ-Ⅳ期[5]且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為178~707μmol/L;④知曉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正接受血液透析、腎移植等相關治療;②合并肛門疾??;③過敏體質者;④精神障礙及溝通障礙者;剔除標準:①病情加重需透析(Scr≥800μmol/L)或采取其他治療者;②出現嚴重感染者;③不按規定治療或中途退出研究者。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
兩組均予以控制血壓、糾正酸中毒等對癥治療以及低蛋白低磷低鹽飲食。此外,對照組予以中藥灌腸:將10g大黃、10g芒硝、30g丹參、30g蒲公英、30g煅牡蠣、30g煅龍骨、20g虎杖、10g桃仁、15g槐花、15g白茅根用清水浸泡煎煮后留取藥液。藥液溫度保持在39~41℃,排空腸道后將肛管插入肛門10~15cm,每次灌注量<200mL,一般為100mL。藥液在腸內保留約30min,7天1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予以中藥灌腸聯合耳穴壓豆治療,中藥灌腸藥方、用法等同對照組,耳穴壓豆方法如下:清理耳廓污垢并用75%酒精棉球進行消毒,選取神門、腎、皮質下、交感、內分泌穴,在耳廓相應穴位找到敏感點并將粘有王不留行籽的醫用膠布貼在相應位置,指導患者用按壓耳穴,使其產生酸、麻、脹痛感,3~5min/次,4h/次,睡前不按壓,1~2天更換1次王不留行籽粘貼,7天1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叮囑患者洗澡、洗頭時避開壓豆區,防止粘貼脫落,一旦脫落需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予以補充。
(1)療效評估: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Scr下降30%及以上,或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rate,Ccr)上升30%及以上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減輕,Scr下降20%~29%或Ccr上升20%~29%為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減輕,Scr下降10%~19%或Ccr上升10%~19%為穩定;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Scr下降低于10%或Ccr上升低于10%,或者病情加重為無效。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腎功能評估: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的腎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包括Scr、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Ccr。
(3)統計兩組的睡眠時間。
(4)癥狀評分:采用中醫癥狀積分法[6]對兩組的臨床癥狀進行分級量化,包括疲乏、納差、水腫、尿少色黃、腰膝酸軟等,每項評分為4級,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癥狀,2分為中度癥狀,3分為重度癥狀。
(5)不良反應: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腹瀉、便秘等。
對照組43例完成治療,男28例,女15例;年齡28~75歲,平均(48.67±9.42)歲;病程1~7年,平均(3.45±1.15)年;體質量指數18~26,平均(22.56±2.40);觀察組44例完成治療,男27例,女17例;年齡27~74歲,平均(47.59±8.88)歲;病程1~6年,平均(3.02±1.26)年;體質量指數18~27,平均(22.12±2.68)。兩組基線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6.36%,遠高于對照組的67.44%(x2=4.398,P=0.036<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n(%)]
治療前兩組的BUN、Scr、Ccr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BUN、Sc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Ccr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睡眠時間及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睡眠時間長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癥狀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時間及癥狀評分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遠低于對照組的25.58%(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不良反應對比 [n(%)]
雖然腎移植、血液透析等技術的發展,有效延長了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但也使得患者飽受胃腸道反應、睡眠問題等困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中醫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具有一定的作用[7]。在中醫上,其被稱為“腎風”“溺毒”等,屬于正虛邪實,寒熱錯雜。慢性腎臟病的中醫病機特點是以脾腎虧虛為本,濕濁淤血為標。因此我科依據中醫辨證原則提出了虛勞(慢性腎臟病)診療方案,其中中醫治療包括中藥灌腸、耳穴壓豆等。藥灌腸可以直接刺激腸黏膜,加速體內氮質代謝廢物排出,減少腸源性氮質吸收[8]。本研究所用的中藥灌腸組方中的大黃不僅能夠抑制腸道對氨基酸的吸收,加速腎臟中尿素和肌酐的排出,還可以抑制慢性腎功能衰竭時殘存腎單位的代償性肥大、高代謝狀態,以及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9]。而方中的蒲公英則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氮質代謝腸-肝循環;煅牡蠣、煅龍骨既可以制約大黃的峻下峻瀉,吸附腸內毒素;丹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濃度等。上述組方藥物合用可以活血化瘀,同腑泄濁,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功能及臨床癥狀[10]。耳穴可以反映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通過刺激可以起到疏經通絡,定志安眠、調節臟腑等功效[11]。耳穴取神門可以安神鎮靜,皮質下、交感可以調節陰陽平衡,刺激上述穴位能夠將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調節作用相結合,全面調節機體內環境[12]。中藥灌腸與耳穴壓豆聯用既可以有效提升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效果,又可以緩解由于中藥灌腸所引發的貧血、面色晦暗等癥狀以及失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6.36%,遠高于對照組的67.44%(P<0.05),提示中藥灌腸聯合耳穴壓豆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可以提升治療效果。研究[13]表明,相比單一治療,腎康注射液聯合中藥灌腸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腎功能。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后兩組的BUN、Sc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Ccr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由此可以推測,中藥灌腸與其他治療方法聯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腎功能指標。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睡眠時間及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睡眠時間長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癥狀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藥灌腸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質量,降低患者臨床癥狀。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遠低于對照組的25.58%(P<0.05),提示中藥灌腸聯合耳穴壓豆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安全性較高,可用于臨床。
綜上所述,慢性腎功能衰竭采用中藥灌腸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可以減輕癥狀,提升療效,改善腎功能和睡眠質量,且安全性較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