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成(昌陸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分析與信息化在項目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3],建模方法和模型格式也多種多樣,本文以實景模型、BIM模型和VR模型三種常用信息模型,打破常規思路,拓展專業應用,從不同的管理需求出發,分別介紹它們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通過采集現場實際環境信息建立的模型。如采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獲取批量不同拍攝角度的照片[4-5],再通過ContextCapture或DJI Terra專業軟件渲染而成的模型;采用三維激光掃描建立的模型。這種模型的特點是空間分布的不同顏色的點,故實景模型有準確的空間位置(平面位置和高層)和直觀的視覺效果。
建筑信息模型,常用建模軟件有Revit和PlanBar等,已普遍應用于建設工程領域,常與數字城市和智慧管理系統聯合應用。BIM模型的特點是參數信息豐富,基本具備了從設計到施工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是目前的主流模型。
將實景模型和BIM模型的結合,經計算機仿真創建,可通過穿戴設備或專用設備沉浸和體驗的虛擬環境模型。
實景模型可應用于初步設計、施工準備、結構施工和裝修施工、竣工驗收等全過程[6]。
2.1.1 項目初步設計階段
此階段除設計依據的書面資料外,比較缺少的是項目位置現場信息。建設單位需要了解項目建成后的效果,設計單位需要了解項目設計前的現場信息[7]。根據這種需求,可以使用無人機航測的實景模型,將現場實景模型提供給設計單位。實景模型具有全面的數據信息,如坐標參數、距離、面積等[8]。同時實景模型還具有圖形視覺信息,如現場及周邊地形、地貌、道路、建筑等情況。例如,某項目場地用地實景模型信息如圖1所示。

圖1 某項目現場用地實景模型
2.1.2 現場施工準備階段
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對施工進度和現場管理有重要影響,此階段施工圖紙已設計完成,獲取和創建施工現場實景模型,實現遠程考察和現場實景共享,為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提供最準確的實景信息,確定針對性的現場布置方案。例如,某縣醫院項目現場總平面策劃BIM模型與實景模型,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總平面策劃模型

圖3 總平面實景模型
2.1.3 施工階段
施工過程中分階段定期航測生成不同階段的實景模型,可系統掌握現場施工進度和安全文明管理情況,同時也對BIM模型的應用起到實際驗證作用。例如,某縣醫院項目基礎和裝修階段實景模型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基礎階段實景模型

圖5 裝修階段實景模型
2.1.4 竣工驗收階段
竣工驗收階段的實景模型可精確掌控室外工程的施工進度,同時也記錄室外工程的施工范圍和主要工程量,為竣工結算提供依據。例如,某安置小區室外工程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實景模型分別如圖6和圖7所示。

圖6 安置一期竣工階段實景模型

圖7 安置二期室外階段實景模型
BIM模型相對比較專業,主要針對現場的技術和生產提供服務和支持,常用于施工策劃展示、施工過程模擬、圖紙會審與圖紙深化、工藝和工序交底、機電綜合與優化等方面。
2.2.1 施工現場總平面三維布置策劃和動態管理
通過BIM的建模和渲染功能,建立施工區、辦公區、宿舍區等三維可視化布置,將企業文化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要求直接應用在現場,大到分區管理,小到材料場地規劃均可無縫銜接,做到“所見即所得”的現場布置。在三維模擬的基礎上增加時間軸可實現總平面布置的動態變化,使項目管理人員實時了解現場場地使用情況,為各階段的設備和材料進場做準備,科學地利用現場空間,事先驗證各區域的相互關系和參數關系,實現施工總平面的動態管理。例如,項目辦公區和生活區BIM模型分別如圖8和圖9所示。

圖8 某縣醫院現場辦公區策劃BIM模型

圖9 某縣醫院現場辦公區實景模型
2.2.2 實現可視化圖紙會審與施工圖優化
傳統的圖紙會審是通過各專業技術人員熟悉圖紙,依據對比和經驗發現圖紙設計中的問題,工作量大、時間長、專業無協調性,對存在問題缺乏解決性建議。
應用BIM模型進行圖紙會審,可全方位、多專業、系統性發現圖紙問題。直觀顯示圖紙中存在的“錯、漏、碰、缺”等問題,提高圖紙會審的效率,有利于安裝工程經常發生的“鑿墻、打洞、管線拆改”等蠶食利潤的問題大幅度減少。
2.2.3 BIM模型支持下的工藝和工序可視化交底
通過BIM模型將傳統圖紙中的二維構件形成三維立體實體,立體展示可以有效解決二維圖紙難以明確表達、項目管理人員書面交底文字不宜說明、圖形不夠直觀、工人難以理解等問題。利用BIM所見即所得的特點,對關鍵工序建立實體模型,并將模型按工藝流程進行動態變化演示,采用三維模型+動態演示,較傳統二維技術交底更快捷和高效,夯實交底效果。
2.2.4 BIM技術在機電安裝方面的應用
BIM模型在機電安裝工程中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運用BIM模型,進行管線綜合排布,有效提高了機電管理效率,擴大了材料預知的工作面,減少了施工現場的返工量,縮短了施工建造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安裝質量。BIM模型應用必然是一個趨勢,是各個安裝企業獲取經濟效益、提高競爭力的基本保障,是機電安裝工程中非常關鍵的技術,也是技術人員必備的基本技能。
VR模型與實景模型和BIM模型相比,實景模型和BIM模型是使用專業軟件創建的,創建軟件和模型文件均較大,不方便查看和共享,而VR模型在這方面具有優勢,將VR模型保存在服務器上,創建一個共享鏈接,所有人都可以分別查看。
(1)現場各階段實景模型和BIM模型均可轉換為VR模型,脫離專業限制,讓更多的管理崗位掌握現場施工進度,實現遠程項目檢查。
(2)現場總平面策劃體驗。在現場總平面布置效果在正式實施前,可先VR預覽辦公區、生活區和施工區的策劃效果,確認達到策劃的目標和要求后再實施。
(3)采用VR相機多視點建模,配合圖片和音效,可實現虛擬參觀和遠程交流學習,讓互動交流再無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4)將項目管理的特點和亮點以VR的形式保存下來,便于先進管理方法的普及和推廣。
(1)實景模型以現場實體環境建模,體現的是現場實際施工過程的結果,是BIM模型的驗證。實景模型建模速度較快,常規1萬m2的場地,航測約1h~2h,模型渲染約10h~20h,基本可實現一晝夜建模。
(2)BIM模型以圖紙設計參數和施工要求為依據建模,體現的是事先的策劃和預控,以預設的參數驗證預期目標,建模周期較長,一般需要2~3個月時間,過程中需要邊實施邊維護修改,記錄從設計到竣工驗收全過程的結構和構件參數信息。
(3)VR模型重在視覺體驗,以第一視角觀察和體驗模型預設的各種效果。
(4)信息模型最大的特點是包含預設的所有信息,可自由選擇觀察點和觀察對象,而傳統影像是拍攝者視角的特定信息,故信息模型可用于數據分析。在項目管理中綜合應用不同的信息模型,可多方面進行策劃目標和實際目標的對比分析,從而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以代表性應用點為例介紹了三種信息模型的應用,除此之外,還有較多的實景建模軟件和BIM建模軟件,在信息化時代,需要突破行業技術限制,創新管理理念,在這些應用點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延伸,形成持續的應用鏈條,才能發揮規?;膽眯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