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英華 | 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擺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突出強調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要章節,更加突顯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深切重視關懷和宏偉戰略謀劃。
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奠基工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建設可謂根本之根本、基礎之基礎。今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是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之后又一個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文件立足全局、聚焦基礎教育,對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推進教育教學研究、師范院校協同提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作為面向基礎教育的師范院校,要堅持以基礎教育強師之策,打造一支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教師隊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基礎支撐。
一是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核心,打造理想信念堅定、思想政治素質過硬、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師隊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建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素質,引領廣大教師牢記“國之大者”,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常態化進行師德培育涵養、師德師風建設,創新師德教育方式,完善教師榮譽表彰制度,形成一支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基礎教育教師隊伍。
二是以加強教師教育辦學質量為導向,持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在《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中,“強師”具有教師隊伍體系高質量、教師資源配置更公平、教師治理機制有活力等一系列內涵。要堅持教師教育高質量、教師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地位,以培養高素質教師人才為引領,強化政策支持、資源傾斜,系統推進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優化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結構,破解教育發展的難題,多管齊下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能力,造就一批基礎教育領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三是以深入推進教師教育協同創新機制,不斷完善教師培養體系模式。要強化學校與地方政府的協同、學校與基礎教育的協同以及學校間的協同,聯合打造校地發展共同體、校校發展共同體、教師發展共同體,以協同融合落實“建強做優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時代要求。全面推進落實教育部等有關部門關于推進師范生培養、教育教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師人事管理等重點領域改革,打通教師培養、使用、管理、發展的阻礙,通過捋順機制、構建多元渠道,助力基礎教育教師優質發展,全心全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四是加快構建師范教育評價體系,著力強化教師隊伍激勵導向作用。把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將培養優質教師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積極對接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引領師范專業追求卓越、特色發展。持續優化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靜心從教、樂教善教的職業發展環境,增強教師的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扎實做好基礎教育的文章,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當前,高等師范大學,特別是面向基礎教育培養師資的師范院校,更應扛起“教育強國”的使命擔當,引領基礎教育深度變革,圍繞“強師計劃”,在高素質師范人才培養、教師精準培訓、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等方面積累更多實踐經驗,為教育強國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