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壆崗小學
集體備課是一種凝聚集體智慧的有效教研活動。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壆崗小學從優化集備條件、創新集備模式、注重集備評價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集體備課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保證學科組、年級備課組的集備時間相對統一、集備場所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學校為集體備課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障。首先,開辟出6間專用集備室,配備整套多媒體設備以及各學科教材、教師用書、備課參考書籍等,為教師提供一定的資源支持;其次,學校后勤服務中心為集備室配備了全新的會議桌椅、窗簾、書柜、沙發和綠植,安排專人管理,隨時對教師開放,營造舒適、溫馨的集備氛圍。2021年上半年,學校還從優化空間布局的角度出發,將教師辦公室、功能用房的位置做了重新調配,年級集備室全部與相應年級的教師辦公室相連,集備效率大大提升。
將教育做細、做實、做精致,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常規教學的精細化。而集備就是落實常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直接的切入點。為了讓年輕教師縮短磨合期,實現快速成長,學校每一節常規課,都要經過集體備課后才能走進課堂;每周備課組活動要做到“四個一”,即一位中心發言人,形成統一教案、統一課件、統一學案。
通過各處室、學科組、年級組的大力推進,學校的集備模式已愈加完善。首先,保證集備時間。若因為時間沖突導致集備無法如期進行,要在后期補足。其次,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完整的集備資料要在全組教師的共同參與下完成,集備開始后,主備人進行模擬試講,經過集體評課、集體反思后形成二次集備稿,然后教師再根據各自班級學生的實際,修改自己的教案、課件和學案。最后,將“作業設計與反饋”納入集體備課范疇。分層作業和練習是集備時要深入研討的內容,教師禁止直接從教輔材料上搬成套的練習題,而是要通過分析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真正發揮作業的診斷和育人功能。
為了讓集體備課成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蓄力場”,學校積極采用全方位、無死角、全覆蓋的集備模式,真正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課件、備周清,甚至連班級建設、突發事件、家長會、班級教學質量分析會都納入集體備課范疇,充分發揮校內骨干教師、名師的引領作用和團隊作戰的優勢,激發青年教師成長內生力,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校還通過備課組長負責制,逐步豐富“壆小集備電子資源庫”,實現教學設計、課件、拓展素材、分層作業等優質資源的全員共享,為學校教育資源的優質化、均衡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也為青年教師的進步和成長儲備豐富的學習資源。
學校建立了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和保障體系,提倡在集體備課中關注“評價”,引導教師在評價中發現問題,及時反思,及時解決,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堅實保障。一是開好五會(校級教學部門工作會、科組會議、備課組會議、班科聯動會、年級聯席會),提升課堂教育高度,深化課堂教育內涵。二是建立教學質量三級監控機制,第一級是學校(校長、教師發展中心),第二級是年級(年級、備課組、班主任)和科組(科組、備課組),第三級是班級(班主任、科任教師),分層落實,嚴把教學質量關。每位教師課前必須準備好教案和學案,課后必須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過程,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真集備”加上“真規范”,觸發了“真效率”。兩年來,壆崗小學教師在參與集備改革的過程中,注重啟發式、體驗式、情境式的教學,重視因材施教,積極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學得真實、學得扎實、學得愉悅,真正實現了集體備課的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