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本期聚焦的是陳忠實的《白鹿原》。
毫無疑問,《白鹿原》是最能代表中國當代文學聲譽、高度和成就的經典化文本之一。這部作品凝聚了陳忠實先生半生的經驗、審美、意志和藝術創造力,也成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長篇小說的扛鼎之作。特別是經過影視、舞臺等形式的進一步傳播,《白鹿原》已完成其在當代的經典化。《白鹿原》是一部具有豐富闡釋空間的厚重之作,其在史詩性、家族敘事、長篇結構的探索方面都可圈可點。《白鹿原》的啟發還來自對西方文學資源的中國化和本土化。有人以為《白鹿原》只是對《百年孤獨》的模仿,其實兩部作品雖然都致力于思考一個民族的現代轉型這一宏大議題,但風格卻相距甚遠。《百年孤獨》虛多于實,詩多于史,而《白鹿原》實多于虛,史多于詩。陳忠實非常務實地按照自身、歷史、民族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風格,《白鹿原》的魔幻元素如白鹿、鬼神等都是非常中國化的。而且,魔幻作為一種文學元素,在《白鹿原》中終究歸屬于現實主義的一部分,它并不神秘化,而是可以獲得歷史的、文化的、人性的、心理的多方面解釋的。換言之,《白鹿原》的魔幻現實主義處理好了外來資源的本土化問題,也處理好了魔幻與現實的辯證關系。這是它得以經典化的重要原因。
本期欄目還帶來評論家趙郭明關于盧一萍的評論。盧一萍小說兼具先鋒性和現實性,評論獨辟蹊徑,聚焦于盧一萍“帕米爾題材”小說,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