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曉凡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曾說道:“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從邏輯在法律中的作用來看,雖然其不是法律發展中唯一發揮作用的因素,但是法律的研究和世界上其他事物的研究一樣,都需要探求因果關系,揭示事物之間的邏輯和規律。因此,掌握邏輯規律和推理技巧是法律學習的基礎,法律邏輯推理也是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最重要的考查內容之一。思維需要通過語言來展現,而法律英語是法律邏輯思維的重要體現,法律英語證書(LEC)全國統一考試(下文簡稱“LEC考試”)是科學衡量法律從業人員專業英語水平的權威考核。在LEC考試中,除了考查特定的部門法知識以外,還會以選擇題的形式重點考查法律邏輯推理能力,每道題需用不同推理技巧找到邏輯漏洞并選擇適當選項。本文將基于LEC考試大綱以及真題,總結法律邏輯推理題考查的能力,按照不同的推理類型歸納法律邏輯推理問題的種類,進而結合真題分析解題技巧。
法律邏輯推理題,一般先給出情境、情境出現的原因(reason/support)和由該原因得出的結論(conclusion/point),并在題干中說明需要完成的任務。原因和結論共同構成一個論證觀點(argument)。少數題目,如推理(inference)題和找觀點分歧(finding disagreement and discrepancy)類的題目,不包含論證觀點。不論何種題目類型,都考查以下三種能力:
第一是閱讀能力。不同于閱讀理解,法律邏輯推理題要求考生能夠識別、讀懂并準確理解題干中的結論和得出該結論的原因,以及題干中詞匯的正確含義。這是為后續正確分析結論和原因的關系奠定基礎。
第二是推理能力,即判斷題干中的信息并形成觀點的能力。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推理關系是結論和原因之間的關系。這是考查的重點,也是準確判斷題干中包含的邏輯錯誤(flaw)的基礎。
最后,高效且準確地完成法律邏輯推理問題,需要特別訓練某項專注能力——專注于題干中特定任務,不能迷失在與任務無關的結論和原因的細節之中。須弄清題干要求如何應對錯誤,圍繞題干找到應對錯誤的方法和規律,并有意識地鍛煉遵循這種規律的能力。考生在真題練習過程中,應準確把握答題時間,并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題干以及題干和選項之間的關系。
大多數包含論證觀點的題目,幾乎在由原因推導出結論的過程中都存在邏輯錯誤。鍛煉推理能力,準確識別原因和結論之間的邏輯漏洞并熟練掌握彌補這類邏輯錯誤的方法,是題目考查的重點和難點。考生應避免不加置疑地認定題干中給出的結論是正確的,或者不求甚解,沒有理解結論和原因之間的關系就倉促總結出邏輯錯誤。根據真題中曾經出現的邏輯錯誤,可以總結出以下幾種錯誤類型:
一是將事物的某一部分或群體中某幾個人的特點,等同于該事物或該群體整體的特點。導致這一錯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取樣不科學或者不具有代表性,也可能是由于混淆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借助比喻或許能更好地理解:樹林中樹葉的形狀各異,樹的種類多種多樣,沒有一片樹葉可以完全代表整片樹林中的樹木。具體到例子中,體現為僅依賴某一條件的存在就認定該事件成立或不成立,沒有全面地考慮到其他可能影響事件發展的情況。例如:某一體育周報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球星A在某一地區知名度很高,非常受粉絲擁護 。由此得到的結論是:該國公民都知道球星A。這一推理的謬誤在于,將某一地區的調查結果作為整個國家的結果,并且將某一群體的問卷調查結論作為整個國家公民的態度(沒有考慮到調查的樣本可能大部分都是支持A的粉絲)。
二是兩個不相關的事件,僅因為某種偶然的相互關聯(correlation)便認為二者具有因果關系。究其本質是沒有考慮到其他的可能性。例如,調查顯示,小轎車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越野車要低,一司機目前正在開越野車,看過調查后認為只要將越野車換成小轎車,就可以從本質上降低發生事故的概率。降低事故發生概率與更換車型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因為影響交通事故的因素大概率還包括個人駕駛習慣、路況、天氣狀況等,事故概率的降低并非完全取決于車型。
最后,是將兩個事物之間的邏輯關聯缺乏根據地傳導(transfer)至第三方。例如:A喜歡B, B喜歡C,那么結論是A一定也喜歡C。該例子沒有考慮到,喜歡的情緒不一定會傳導,即C身上可能有A不喜歡的特質,不能因為B喜歡C就簡單認定為A也喜歡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