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芳(江西遂川縣燕山中學)
人生最早的恐懼源于嬰幼兒時期,當媽媽們一直陪伴著自己的寶寶的時候,寶寶們能夠非常安靜地吃玩睡,但只要他們一驚覺,發現他們的母親遠離自己的視線時,強烈的恐懼感便會頓時爆發??奁蜔o助感是嬰幼兒時期寶寶們的分離恐懼。
每個人年少時的恐懼,大都源于對不確切事物的恐懼。害怕這個世界的混沌與模糊。夜晚遠遠看到一棵大樹,明知道是大樹,但心里還是恐懼,感覺遠處就是有一個大怪物;看到隔壁鄰居家老爺爺,留著白白的長胡須,重重喘息咳嗽時,頓時會心生一份恐懼而快速地逃離;夜深人靜,走到漆黑的巷口,當巷子里傳來幾聲凄慘的貓叫聲,整個身體頓時一陣寒涼,立刻拔腿一口氣沖回家;每逢陰雨的冬日周末,當我一個人留家中,不經意想到未來時,便會獨自黯然神傷,想想自己現在才七八歲,以后慢慢會長大,越來越大,越來越老,后來就……就在這一瞬間,一個人突然會大哭起來,未來太可怕,我不想也不要長大……
小時候,跟父母去露天電影院看電影《畫皮》,當看到可怕的場景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捂住雙眼,塞緊雙耳,甚至尖叫,趕緊躲到父母身后。這樣一來,恐懼感真的減輕了許多。這種感覺就如魯迅先生小時候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一樣刺激又恐懼。
童年的居住環境差。土磚青瓦的老房子,土墻到處漏風漏雨不說,略加粉刷的地面、墻面給了老鼠很多機會。土墻土腳底,那就是老鼠的天堂。墻根經常見到一個洞口,洞外一攤黃土,老鼠打洞刨出來的。你若堵上,老鼠立刻會在附近打出另一個出口。土墻以里,老鼠窩四通八達。平時我們這些小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會時不時威脅我們說:如果不聽話,晚上就會有老鼠來咬我們的鼻子、耳朵和腳。白天聽了恐懼感不大,可是一到晚上間或聽到墻角、閣樓等地方“嘰嘰嘰”的老鼠的叫聲時,頓時汗毛四起,心驚膽戰,種種不聽話的悔恨油然而生。
記得,每年大年初二早上一起來,我衣服的兩個口袋都會被老鼠毫不留情地咬出兩個洞來,算是送給我的新年禮物。我們小孩子去拜年,總是貪戀鄰居家八仙桌上果盤里的咸葵花子,每次給鄰居拜年之后,就略帶羞澀地抓起幾把葵花子往兜里放,一到夜晚,口袋里剩余瓜子的鹽水和香氣彌漫開來,引來了老鼠的大駕光臨。第二天一早起床,總會一臉驚詫地看著口袋上的小洞回憶:難怪半夜好像夢中聽到了耳邊“嘰嘰嘰”的老鼠叫,感覺夜半好像有老鼠咬了我的小鼻子小腳之類,伴著漫溯的思緒,嘴里喃喃道:謝天謝地,幸虧白天沒有做什么壞事,不然老鼠說不定哪天真的會咬掉我的臉、鼻子,抑或挖了我的眼睛。
這就是那個年代孩子們對老鼠的恐懼。極端的恐懼也橫生出極端的恨,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抓到一只老鼠,定然會狠下毒手,眾人一起要么把老鼠活活打死,或是丟到水里淹死,更甚者在老鼠身上澆上煤油,再點火,身上著了火的老鼠驚恐地四處亂竄,圍觀的居民沒有憐憫,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似乎老鼠就是需要這樣的結局。
有人怕蛇。哪怕是“杯弓蛇影”的成語也會心有余悸,那柔軟無骨般匍匐在草叢間“倏倏”前行的聲音就會讓那些害怕的人們噩夢連連;有人怕毛毛蟲,當樹蔭下或者草叢中一只滿身黑毛,慢慢蠕動著肥胖的身體時,人們都會全身起疙瘩;有人害怕群狼凄厲的吼聲,特別是在空寂凄冷的寒夜;有人害怕電閃雷鳴聲,那烏黑的天際里頓時劃過的那一道亮光后震耳欲聾似乎要炸碎天宮的“劈啪”的轟隆聲,驚醒了多少人的美夢又嚇哭了多少孩子。
一個夏夜,月朗星稀,夏風伴著蛙聲,村里的人們慢慢進入了夢鄉。在一個簡陋的院落里,住著小娟一家人,農家的房子歷來簡陋,都是村里同姓的李家人,白天誰家的大門都基本不上鎖,晚上也就是用插銷簡單地閂緊大門后門,二樓陽臺也沒有放防盜網,家里也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想偷也偷不走什么,房間門也不關,任由夏風昂然而入。夾著稻香的風吹得小娟睡意濃濃,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美的睡夢。但是,夜半,夢中的小娟卻被一點屋外的小嘈雜驚醒,半夢半醒之間,她微睜著眼睛,皎潔的月光從沒有窗簾的窗戶透進來,剛剛打在小娟床邊坐著的一個小男孩身上,小娟清晰地看到小男孩正咧著嘴對他傻笑。小娟嚇得尖叫著從床上跳起來,她難以想象夜半怎么會有一個傻男孩坐在她的床邊,還對著她不停地傻笑。事后她了解到,傻男孩是拿著小娟家的木梯從一樓爬上陽臺,再徑直走進她的房間的。傻男孩就是傻,他爬上二樓的唯一想法就是好奇。當傻男孩走進小娟房間看到熟睡的小娟時,他也就是好奇看看而已。應該說,小娟是幸運的,遇到一個僅僅因為好奇而夜半嚇她的傻男孩;小娟也是不幸的,因為這次驚嚇,從此以后她的內心對外界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心,之后,恐懼的陰影一直伴隨著她的人生。繼而又有一個聲音時常在小娟耳畔回蕩:幸虧那晚半夜偷偷進房間的是一個傻孩子,如果是一個壞人,那后果不堪設想。人們都在回憶著他們曾經的噩夢,在一個無風的半夜,一覺醒來,猛然驚醒的那一瞬間,眼前閃現的月影下窗邊站立的準備偷東西的小偷影子??謶种目M繞心中,許久不能釋懷。
人們恐懼戰爭。對于那些已喪命集中營的約七百萬猶太遇難者而言,他們沒有任何可能為自己的悲慘遭遇進行哪怕一個字的控訴,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永久地沉默了。而今,人們提前這段歷史,都會恐懼,這是來自對人性的恐懼。二戰時期的歐洲普遍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又和猶太人信仰的猶太教淵源頗深,尤其是猶太教宣揚的只有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這一說法讓歐洲人普遍很恐懼。希特勒對猶太人仇恨的最終原因源于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恐懼。希特勒擔心大量的財富都被猶太人擁有,他痛恨根本就瞧不起他的猶太富家女和猶太主考官,他甚至懷疑他的母親曾經趁他的父親出差時和一個猶太籍鋼琴老師有過廝混。當人性有了仇恨,邪惡就會蒙蔽人類的理性和認知能力,當人類把極端的惡釋放出來時,這種人性是讓人極端恐懼和慘絕人寰的。
在納粹集中營中,集中營的人同樣經歷人性所表現出來的迫害,這種迫害同樣讓人恐懼。來自管理者的迫害,囚徒之間的互相迫害,這種為暴力而暴力的迫害,摧毀了囚犯的尊嚴和意志,使囚徒們喪失了基本的羞恥感,導致囚徒們的內部傾軋和自我迫害。在集中營的種種迫害,讓集中營的很多人手無縛雞之力,恐懼伴隨他們每一個白天和黑夜直至死亡。電影《逃離索比堡》每一個情節都在我的眼前浮現,那徐徐開往死亡的列車,那穿著制服的納粹劊子手們,那一張張驚恐的猶太人的面龐,那毒氣室里繚繞的毒氣纏繞著一個個赤裸的人們,肆無忌憚地鉆進他們身體的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那個布滿石灰的萬人坑。這就是納粹極端主義的暴行,頓時,恐懼就像毒瘤,蔓延在天際間。
在《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中,歷史學家描述了這樣一個情形:在蘇聯教師沙姆蘇瓦力1936年被捕之后(1938年被槍斃),哪怕其親生母親,對其遺孀與孫輩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冷漠。當沙姆蘇瓦力的遺孀和六個孩子被趕出家園,走了二十多里路來到沙姆蘇瓦力的母親的村莊時,沙姆蘇瓦力的母親在有房子的情況下依然毫不猶豫地拒絕收容他們和為他們提供食物。更甚者:沙姆蘇瓦力的母親和族人同沙姆蘇瓦力的遺孀及六個孩子一起居住在一個村莊十五年,他們很少看到并且從來都沒有任何交流。即便可以肯定沒有人會監聽,但是仍然沒有說話,甚至連一聲招呼都沒有。
這就是人性的冷漠,冷漠到讓人恐懼。是想,要怎樣的人性和社會環境才會形成這樣的冷漠。
古代袁淑,在調任太子左衛率時,知曉太子劉劭將要殺君叛逆時,袁淑和同事蕭斌勠力同心勸誡太子,當他們告誡太子說:從古到今沒有這樣做的道理時,希望三思的話語時,太子頓時發怒變了臉色,手下立馬要殺了袁淑和蕭斌,強權面前,蕭斌害怕且改變了主意。是想,從古到今有多少人在強權面前丟了氣節和骨氣呢。
不難看出,這些故事都充滿著人性的丑陋,親人的冷漠,同事的背叛,舊交的迫害。
人的一生都會伴隨很多的恐懼,從無形到有形再到無形。人性更像是一種液態的事物,其形狀由容納它的容器所決定,而這個容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人所置身的制度與文化。在和諧的世界里,人性的惡沒有其滋生的場地,而人性的真善美卻會像春天一樣滿園春色,一個人只有深深地了解了人性的惡后,才會對人性的真善美更加追求和珍惜,對這個世界萬物和人群才會有更多的包容與接納。
愿恐懼與我們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