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國輝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在風險防范體系建設中,通過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調查指標的建立與數據分析,對風險防范體系進行完善,從而提高機場周邊生態環境建設質量與安全發展水平[1]。
隨著航空業不斷發展,鳥擊事件的發生頻率大幅度提高,逐漸成為威脅機場安全的主要因素。鳥擊是航空器在起飛或者降落時,突然被鳥類襲擊,導致安全事故發生。昆蟲災害對機場生態環境建設與發展會產生直接影響,草坪昆蟲多會招引多種鳥類,從而影響機場安全[2]。為減少或避免機場中鳥類的出現,對首都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進行了全面調查。首都機場位于華北平原,屬于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溫度11.6 ℃,全年的無霜期200 d,年平均降水量584 mm。
選擇網捕法、挖掘樣方法、燈誘法等調查與分析,調查內容包含總尾目、蜻蜓目、螳螂目、脈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雙翅目等。網捕法可對機場內草坪進行調查,在首都機場跑道南北各設置長寬相等的20 個樣方,對昆蟲種類、數量、分布等進行調查分析。挖掘樣方法,對首都機場內跑道南北的樣方進行處理,樣方的大小為1 m×1 m,深度控制在0.15~0.20 m,記錄樣方土壤中昆蟲的種類與數量。燈誘法,在機場內跑道南北側與一側圍欄附近共安裝6 盞黑光燈,在8—9 月從天黑到航班結束的時間內調查,次日對燈下的昆蟲尸體數量、種類等進行鑒定[3]。
在草叢小動物(昆蟲)調查中,共發現昆蟲11 目58 科138 種,包含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脈翅目等,其中,同翅目、半翅目的昆蟲數量比較多,占比分別為39%、30%。雙翅目、鞘翅目、纓翅目占比分別為19%、6%、4%。新跑道的昆蟲數量最多,占比達69%,東西跑道的昆蟲數量基本一致,在15%左右。
從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防范的角度,依據機場生態的分布情況開展活動,提升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綜合管理水平。堅持科學化、技術化、規范化原則,通過整治機場周邊生態環境,減少鳥類食物源。同時,針對食品廠等地方進行清理,通過昆蟲、鳥類的綜合管理與控制,提高濕地的監管力度,并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水平[4]。
機場的昆蟲與機場內生長的植物有直接關系,每年割草,將草高度控制在15~20 cm,盡可能減少昆蟲的生存繁衍空間,同時也減少了昆蟲的食物源,從而減少昆蟲的數量。在割草處理的過程中,割下的草要及時摟走,避免割下的嫩草莖葉腐爛,為昆蟲卵、幼蟲生長發育提供生存場所。定期割草是減少機場昆蟲數量以及降低鳥害概率的有效措施[5]。
生物之間的抑制作用雖可有效控制某一種昆蟲的數量,但機場內有大面積草坪,單純依靠生物之間的抑制作用無法對昆蟲數量進行控制。因此,結合機場草坪環境與昆蟲數量以及機場的實際情況,每年5—9 月噴灑3~5 次殺蟲劑,降低昆蟲對鳥類的招引作用。機場草坪可噴灑菊酯類、滅幼脲的混合殺蟲劑等,10 d 內可有效降低機場昆蟲數量。噴灑適當的滅蟲藥可防止昆蟲暴發。在昆蟲動態監測的基礎上,對數量激增的昆蟲進行控制,以撒藥滅蟲的方式,降低昆蟲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
機場草坪生長有27 科69 種植物,絕大多數植物都會招引昆蟲。野牛草為多年生草木,草高10 cm,草子較少,冬季枯草淡黃、莖葉較硬,纖維多蛋白質少,越冬昆蟲很少在野牛草的枯萎草坪上棲息,春夏秋等季節的昆蟲棲息數量也比較少。因此,機場草種可更換為野牛草,以此減少昆蟲的數量。此外,結合機場的生態環境,可應用轉基因技術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綜合處理水平。
在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數量、種類等控制治理中,可通過動態綜合治理技術的應用,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水平??紤]到昆蟲本身的適應性,在對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調查與分析中,可對治理防范與治理技術應用等優化,提高昆蟲防控效果。在實際應用中,安裝殺蟲燈,考慮到機場的昆蟲數量、種類等差異性,利用昆蟲特性進行控制,蛾類昆蟲大多夜間活動,昆蟲之間通過紫外光聯系,結合昆蟲的夜間活動習性,在草坪附近安裝紫外線燈對昆蟲進行滅殺。夏季昆蟲活動頻繁,殺蟲燈可以快速滅殺昆蟲,誘殺昆蟲的效果比較理想。因此,在機場跑道的南北兩側可安裝紫外光殺蟲燈,以達到減少昆蟲數量的目的。
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調查分析發現,機場在雨季會形成集水坑,滋生蚊子幼蟲等多種害蟲。結合機場生態環境建設與發展需求,對排水系統規劃與完善,減少機場內的水源,從而達到減少昆蟲數量的目的。減少水源的過程中,從機場生態環境建設與發展的角度,對機場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與優化,明確改善流程,控制昆蟲數量。機場會存在凹凸不平的草地,雨季后會存在大量的積水,會引來鳥類覓食。因此需要避免機場的表面水,可在特定的時間內,將排水溝位置清除干凈。
昆蟲以及土壤動物的防治技術應用。對草坪環境進行管理,完善滅蟲處理工作,提高機場生態環境管理的綜合發展水平,對昆蟲種群的數量控制等進行完善。
機場的生態環境管理中,明確環境管理流程,對草情、昆蟲等進行綜合處理,以提高生態環境的防范水平。根據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實際情況,依據不同種類昆蟲、鳥類的特點,在適應的季節,加大昆蟲、鳥類防治工作開展的力度,在特定的時間內開展演練工作。結合昆蟲、鳥類的實際情況,加大天氣狀況與蟲害觀察力度,完善鳥類驅趕以及昆蟲滅殺等工作,提高機場生態環境管理的綜合水平。同時,還需要從技術宣傳以及風險防范的角度,制定有效的防范計劃,對機場生態環境進行監督與管理,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水平。最大程度發揮生態環境調研數據的價值,相關機構可結合機場飛行區域的蟲情、草情等相關內容開展調研工作,最大程度減少昆蟲對機場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機場草坪的大多數區域是通過農田改造而來,在對土壤進行處理中,需要對昆蟲產卵、發育、棲息等環境進行防控,利用軋道機對機場草坪進行碾壓,提高土壤的硬實度,破壞昆蟲的產卵、發育、棲息環境,盡可能地減少昆蟲數量。
可在圍界內驅趕鳥類,并在機場的跑道兩邊設置相應的鳥網,通過恐嚇的方式驅趕鳥類,在跑道的南側或者關鍵位置設置一定數量的鳥網,并對鳥類進行驅趕,可有效提高鳥類生物防范水平。從場外驅趕的角度分析,機場相關工作人員可以破壞鳥類的棲息地、筑巢環境等,并對機場四周植物進行修剪,可提高機場鳥類、害蟲等的防控水平。同時,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避免鳥類出現的概率,利用雷達系統,對鳥類所有狀況、昆蟲處理等進行綜合防治,通過鳥類、昆蟲的風險防控水平,降低機場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提高機場鳥類、昆蟲的防范水平,要加大昆蟲災害的防范力度,對昆蟲、鳥類等進行控制,適當的增加驅鳥次數,并對昆蟲危害進行綜合處理。
結合機場鳥害、昆蟲災害等產生的影響,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通過動態檢測技術,對昆蟲種類、數量、鳥類災害等進行監督與審核,在風險評估管理與防控的基礎上,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水平[6]。具體的風險評估流程為數據調查-動態監測-風險評估-應急處理-風險防控。
風險評估機制的搭建是對昆蟲、鳥類所產生的風險進行量化,對風險評估過程進行優化,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水平。機場生態災害防范與處理的過程中,可建立觀賞、防范于一體的評估機制,對危害飛行安全的昆蟲進行調查與治理,對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水平有促進作用。結合機場生態環境的建設需求,定期開展風險評價工作,對機場生態災害進行防范與處理,保證飛行安全。
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調查分析中,結合昆蟲種類以及管理方式,對草地、水體等昆蟲、生物進行管理,可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水平。在調查事實、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風險防范可從昆蟲繁殖、生態環境管理的角度完善,提高機場草叢小動物(昆蟲)的防控水平。結合昆蟲特性以及繁殖季節等,通過割草、噴灑農藥、人工干預等方式控制昆蟲數量,提高昆蟲風險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