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興蓉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四川 自貢 643000)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于1959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導下,在原西秦會館文物古建筑內建立,是國內較早的以中國井鹽科技展示為主的科技博物館,也是自貢市唯一一家綜合性國有博物館,西秦會館(圖1)作為陜西鹽商在自貢的一個同鄉會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一個廟宇建筑,也簡稱“關帝廟”或者陜西廟,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如何確保新時期鹽業歷史博物館的發展走上新的征途,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圖1 西秦會館正大門
目前,該館擁有西秦會館和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爺廟(圖2~圖4),2017年該館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同時也是自貢市世界地質公園鹽業園區3A級核心景區。“十四五”時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經濟圈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四川省委在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全市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文化事業自身全面發展,是每個博物館人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采取超常規、高質量、多元化、綜合性為主的文化事業走向發展戰略思維,符合當今博物館發展的新理念。

圖2 西秦會館中殿

圖3 王爺廟鹽運碼頭

圖4 吉成井鹽業遺址采鹵天車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物館事業如雨后春筍般逐漸發展起來,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備案博物館達到5535家,較2018年新增了181家,漲幅為3.38%,其中文物行業博物館的數量最多。按博物館質量等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已定級博物館855家,未定級博物館4680家。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每個省份擁有博物館數量為178家。2021年1月四川省文旅廳官方統計顯示四川省博物館就達到了292家,全省除成都擁有121家博物館之外,另外有9個地市州的博物館達到10家以上,目前在自貢市僅有4家博物館。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建設較早,受當時歷史背景和經濟制約,建設規模比較小,展陳空間布局有限,博物館綜合配套設施落后,接待游客量極度受阻。縱觀全省博物館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狀況,自貢市4家博物館還停留在現有的有限空間上強化內功修煉的階段。
在川南片區博物館群落中,目前瀘州博物院、宜賓博物院都在超常規發展,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的干部職工2020年去宜賓博物院考察交流后,筆者感觸很深,與周邊地市州相比較自貢市博物館發展速度相當緩慢,沉浸在有兩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光環下的自我滿足狀態,發展思維還停留在原有的格局中,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的建設始終邁不開手腳,由于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結構制約影響,考慮文物保護與安全發展必須是同步進行,所以造成展陳空間面積和游客接待量嚴重受限,目前不僅展陳文物數量少,除井鹽開采文物以外,其他可移動文物藏品根本無法展出,而且現有臨時展廳布局也堵塞了原有建筑結構中消防安全應急通道,臨時游客接待中心不到100平方米、旅游景區停車場只能借用周邊公用停車場,這都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
若要于“十四五”期間在全市文旅產業中提檔升級,必須解決這些主要問題,需要做哪些具體工作?如何在與同行的對比中找準存在的差距是我們每個鹽博人應該實實在在認真思考的問題。
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發展,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在2017年成功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從2015年就提出了建設中國鹽業歷史博物館的目標突然化為泡影,原來的宏偉計劃付之東流,這是發展中的一次失敗,應該總結經驗教訓,2020年邀請了四川省文旅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對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的發展規劃進行指導,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應爭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打造自貢博物館新館,利用自流井區舊城改造契機,建設自貢文化街區核心景點,借鑒成都寬窄巷子、錦里一條街建設的成功經驗,但不能全部復制和照搬,要充分考慮自貢井鹽文化和歷史背景,打造出具有自貢特色的博物館群落和博物館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影響力。
其次,建議拆掉自貢銀行辦公樓老建筑,把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建設在西秦會館的正對面,方便游客出行,體現新舊兩館相對應的發展思路。
最后,自貢博物院、自貢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已初步建立,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已經不是自貢博物院的代名詞,是三塊牌子的文化事業單位博物館名片,如何把三張名片打響是擺在文博人面前的艱巨任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種簡單思考,而是要拿出更加科學的發展規劃,把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博物院和自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放在同步發展的大背景下,放在“巴蜀文化走廊”旅游線路發展戰略上去思考才是正確全面的發展新理念。
自貢擁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江姐故里四張“名片”,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全國優秀文化旅游名城,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只有超常規發展才能滿足成渝雙經濟圈時代背景下文旅融合發展的客觀需要,才能滿足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宣傳陣地的需要,只有利用好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建設的規劃發展與契機、把中國鹽業博物館或者自貢博物院兩塊牌子建設變為現實,才能體現博物館在自貢文化旅游發展事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才能滿足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提升多元化要求,才能為整個自貢市文化旅游產業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突破。
需要上級部門解決新館建設發展的選址問題。2020年起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建設和自貢博物院(中國鹽業博物館)已經列入“十四五”規劃發展建設之中,自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求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每月上報具體推進情況,這是一大喜事,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關于新館規劃建設問題,經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多方征求專家意見,但具體規劃建設地址還沒有完全確定,希望能夠參考省文旅廳意見,把自貢銀行搬遷,拆除老建筑,把自貢博物院新館地址確定下來,修建更加寬敞和符合自貢井鹽特色的新博物館主題建筑,借鑒宜賓博物院新館建設的思路和方法,解決融資困難等諸多問題,為自貢市博物院(中國鹽業博物館)全面發展預留更大空間,讓自貢博物院成為中華路文化街區建設中的示范性建筑標識。
①需要解決打造4A級景區面積不足問題。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利用新館建設契機,在“十四五”期間應以建設4A級景區為目標,需要科學規劃4A級景區評定標準中的使用面積,建議把自流井區龍鳳山公園和張爺廟、自流井區老街及老新橋船閘雙河口以下至鄧關船閘沿河一線鹽運通道全部規劃在4A景區之內,讓龍鳳山公園和鹽運線路旅游線路成為全市整體旅游規劃的一條新線路,同步綜合發展。
②需要自貢市交通局恢復金子凼船閘航運功能。目前,自貢城中水上旅游線路只有金子凼船閘到老新橋船閘8.1千米航道,如果能夠將現有航道擴展到鄧關船閘一線70千米左右,讓自貢城中自流井老街、王爺廟碼頭水上航運及旅游船舶經過仙市古鎮碼頭、沿灘船閘碼頭,到達鄧關船閘碼頭,最后進入長江支流富順沱江航道,打造自貢老船閘及沿河古鎮鹽運旅游線路,帶動沿河鹽運旅游線路兩區一縣的全域旅游經濟全面協同發展。
③需要相關部門解決旅游景區停車難問題。作為3A級旅游景區,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目前沒有專門公共停車場,建議把原市人大廣場一線的停車場全部劃歸給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景區使用。解決3A級景區配套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為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創建4A級景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受博物館場地制約,游客參觀內容單一。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現有展陳主要以井鹽開采工具為主,還有少量鐵工具文物。由于受場地制約,整個展出文物數量相當有限,為了增加鹽業歷史文物展出數量,建議把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博物院)周邊自流井即將拆遷危房建筑龍鳳山隧道以下地方、整個龍鳳山公園和張爺廟劃給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統一規劃打造:一是可以把龍鳳山公園打造成自貢博物院下面的博物館群落園區、以井鹽石碑為主的自貢市井鹽文化公園,解決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井鹽石碑石刻無處安放的問題;二是利用好龍鳳山隧道至博物館區域空間,修建自貢井鹽史文化研究院或井鹽文化研究中心,修建井鹽史料館解決井鹽專題館展陳問題,讓游客進入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能夠看到更多的井鹽文物。
參照貴州省赤水市四渡赤水紀念館和川內大邑縣博物館群落的發展理念,打造以自貢博物院(中國鹽業博物館)為主的博物館群落,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在“十四五”規劃中充分利用現有館藏文物,落實好主館與分館同步建設,主館按現代化展陳模式,展出代表性文物;建設自貢博物院,分類展出綜合性文物。向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學習,同時加快分館建設力度,把王爺廟水碼頭打造成自貢鹽運博物館、吉成井鹽作坊打造成自貢井鹽開采體驗館、張爺廟打造成自貢鹽商家具博物館,把西秦公所打造成自貢鹽業票據博物館,新建自貢市鹽稅博物館,把龍鳳山公園打造成自貢井鹽文化公園,完成“一院一園五館”建設的新格局模式。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事業發展的指示精神,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場所,建設好這所特殊大學校是需要下功夫的。游客在這所大學校能夠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是博物館一項特殊功能,通過文物考古、文物展示,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傳承好中華優秀文明成果,把源遠流長的人類歷史講清楚是我們的一項艱巨任務。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只有結合實際情況,辦好這所特殊大學,發揮博物館文化陣地的宣傳引領作用,堅持“多元化”和“綜合性”的戰略發展理念,同步提升博物館硬件基礎設施與軟件質量,打造好自貢博物院這張新名片,彰顯千年鹽都的文化魅力。
二是搶抓博物館文化事業全面發展戰略機遇黃金期,讓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煥發新的光彩。爭取國家文物局“十四五”期間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資金投入,把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向高質量方向同步強力推進。盡早建設成能夠代表中國四川井鹽開采特色的標志性博物館建筑群落,在市委市政府的統領下,在成渝雙經濟圈中發揮井鹽特色文化效益,為自貢全國文化旅游名城增光添彩。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加強內部服務質量的提檔升級工作,讓自貢市鹽業文化歷史傳承厚積薄發,提高國際知名度。大力引進文博人才,加強文博人才隊伍的建設。若要在中井鹽科技、文創產品、文物考古、陳列展覽方面取得更大成績,必須注重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中年輕人梯隊的培養、新老人才隊伍銜接工作,逐年提高人才隊伍整體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把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多元化文化發展和綜合性發展真正落到實處,把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影響力推進一個新的高度,讓全世界了解自貢市鹽業歷史文化與井鹽開采科技發展史,促進自貢厚重歷史文化旅游名城在成渝雙經濟圈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踐行安全優先發展理念,樹立文物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近年來全世界范圍內博物館安全管理出現了不少問題,巴西博物館火災燒毀大量文物,法國巴黎圣母院教堂發生大火,我國云南的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發生大火、四川江油的竇團山文物古建筑火災事故等,對文物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影響安全最大的因素首先是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如何預防火災事故發生是博物館面臨最大的安全問題。一個博物館就是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縮影,一旦發生火災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目前管理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秦會館和吉成井鹽作坊,作為世界地質公園鹽業景區,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陳列的鹽業文物鐵工具,單個重量達到上千斤,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根本無法轉運。王爺廟鹽運碼頭也是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管轄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都是文物古建筑。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收藏有上萬件可移動文物,安全管理涉及防火防盜,因此安全工作是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保衛科的重中之重。在新時期發展的道路上,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應時刻保持安全警鐘長鳴,堅持安全第一、黨政同責、全員安全標準化管理模式,推行“誰主管、誰負責、失職追責”的安全管理制度。從2018年起連續三年被評為“自貢市消防管理示范單位”。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西南地區鹽業發展歷史的縮影,更是中國古代鹽業歷史在四川地區動態演變的過程,開發利用保護鹽業歷史文化有助于鹽業文化的振興,同時也有利于發揮文化遺產的更大價值,更好地利用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財富。期冀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在新時代有更好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