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鳳 廖萍 張麗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東莞 523710
混合痔是肛腸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多由內痔、外痔相互融合作用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異物感、肛門腫物、肛門部疼痛不適、便血等,其發生的原因大部分與久坐、久立、負重遠行、便秘等有關,具有患病率高、復發率高等諸多特點,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3]。手術治療方式成熟、安全、有效且復發率低,是混合痔臨床治療最主要的手段,近年來常采取自動痔瘡套扎術(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聯合外剝內扎術(Milligan-Morgan,M-M術)[4]。便秘是混合痔術后常見并發癥,術后傷口水腫、肛門墜脹感、疼痛讓患者的便意大大地減弱或忍便不排,主要臨床表現是排便困難或排便次數減少,同時手術后臥床減少活動及存在水分攝入量減少,從而引起腸蠕動減慢、大便干結,則會導致便秘的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術后便秘的預防成為混合痔術后護理干預的重要研究課題[5-6]。本研究運用生大黃粉穴位敷貼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5 月期間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收治行混合痔手術治療且術后伴有便秘的患者66 例進行回顧性研究。本研究通過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同意書。(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按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的混合痔診斷標準[7];符合Ⅲ~Ⅳ度混合痔患者;可耐受RPH、M-M 術治療,無手術禁忌證的患者,術后進行常規抗感染等治療,術后伴便秘癥狀;經過正規非手術治療癥狀無好轉,療效不明顯的患者,依從性良好者。(2)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造血系統、直腸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疾病的患者;特異性感染、急性感染者和嵌頓型痔患者;具有精神病,處于月經期、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依從性差,未積極配合治療,有手術禁忌證者。按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3 例中男15 例、女 18 例,年齡 22~66(45.27±3.26)歲,病程1~6(2.85±1.14)年,住院時間(7.47±1.13)d。觀察組33 例中男14 例、女 19 例,年 齡 21~67(45.89±3.42)歲,病程 1~7(2.97±1.09)年,住院時間(7.54±1.07)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2.1、對照組 給予常規干預方法。護理人員對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多溝通、多交流)、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知識,增進護患溝通與交流,提高滿意度),緩解排便時存在的緊張、恐懼、憂郁不良情緒,放松身心,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指導患者學會腹式呼吸,自行排便;術后6 h內禁飲食,6 h后進食半流食,如小米粥等,多飲水,多食清淡、富含粗纖維的新鮮食物芹菜、韭菜等及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在飲食方面形成良好的排便規律性習慣。如果患者出現排便不暢,則采取保留灌腸。排便護理:讓患者仰臥位,護士將兩掌互搓到微微發熱后,立即放在患者臍部神闕、天樞、中脘、關元、氣海穴位皮膚,則按照患者肚臍為中心軸,以順時針方向從患者的結腸解剖位置向左按摩5~8 min,每天按摩3 次/d。連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生大黃粉穴位敷貼。用薄荷油調制生大黃粉貼敷神闕穴,大黃粉6 g加薄荷油2 ml 混合均勻調成糊狀,讓患者采取仰臥位充分顯露肚臍,再選取37 ℃溫水和75%乙醇清潔臍部,穴位按摩至局部發熱,貼上藥貼,再將大黃粉6 g 加薄荷油2 ml 混勻調成糊狀填滿神闕、天樞、中脘、關元、氣海穴位,用透氣敷料加以覆蓋和固定。用法:2次/d,4 h/次。對患者穴位敷貼時調控室內溫度,避免患者著涼感冒。治療護理患者期間倘若貼敷位置時間久出現輕微的紅腫、糜爛或腹瀉,則馬上停止護理治療,及時處理不良癥狀。連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1)療效判斷標準。痊愈:患者的大便正常,排便間隔時間在2 d內自然排出,便時肛門不痛,便質軟,伴隨癥狀徹底消失;顯效:患者的便秘順暢且顯著改善,排便間隔時間在2 d 以內,便時肛門無痛感,便質幾乎都正常現象,伴隨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3 d之內,在便時肛門發生稍微疼痛感或出現便質稍干,伴隨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便秘和臨床癥狀均未發生變化,大便排出還是較為困難[8]。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2)由護理人員觀察并記錄兩組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持續時間及排便間隔時間。(3)排便疼痛程度:由護理人員采用數字評分法對患者進行評估,疼痛程度運用0~10表示,一根10 cm的標有10個刻度游動標尺,0為無痛,10為劇烈疼痛,0~3分為輕度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9]。
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23.0 計算分析,臨床護理療效、排便疼痛程度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兩組患者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持續時間及排便間隔時間等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7 d 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43,P=0.039),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混合痔術后伴有便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干預7 d 后,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持續時間及排便間隔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混合痔術后伴有便秘患者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持續時間及排便間隔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混合痔術后伴有便秘患者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持續時間及排便間隔時間比較()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生大黃粉穴位敷貼
排便間隔時間(d)1.68±0.59 3.47±1.16 5.109<0.00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3 33首次排便時間(h)34.52±8.36 43.19±9.47 6.204<0.001排便持續時間(min)10.92±2.43 16.97±4.58 5.418<0.001
干預7 d后,觀察組患者的排便重度疼痛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9),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混合痔術后伴有便秘患者排便疼痛程度比較[例(%)]
兩組患者在試驗期間生命體征平穩,未發生腹瀉、腹痛、糞便嵌頓、惡心、頭痛、頭暈、劇烈疼痛等不良反應,所有患者安全性觀測指標均沒有發生明顯異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地提高,飲食上大部分喜愛有味道麻辣的食物,熬夜及作息時間的不規律,從而引起肛腸疾病的發生率不斷地上升,導致患者肛裂、肛瘺以及痔瘡的發生率升高。痔瘡是一種臨床上較常見的肛腸疾病,肛腸疾病中98.09%伴隨痔病癥狀,可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3 種。其臨床表現為肛門以及直腸處靜脈腫脹,主要是便血、疼痛、瘙癢、肛門不適、肛門異物感及肛門墜脹等主要癥狀,混合痔的發病率較高,可達50%以上,嚴重者能夠引起痔嵌頓,從而導致患者劇烈疼痛[9-10]。M-M 術與 RPH 的聯合療法是先通過RPH 負壓吸引套扎,對患者的痔上粘膜和/或痔區粘膜進行處理,是取二者之長,互補不足。最大程度上地保留了患者的肛周正常組織,保護了肛門的精細控便功能不受損失,臨床醫生及護士探尋了保留正常組織和去除病灶治愈痔瘡的平衡點,一定程度上為患者規避了遠期風險[11]。
便秘、排便困難是肛腸外科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病因病機和臨床其它疾病導致的便秘不同。排便困難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疼痛和傷口出血的風險及延長了康復時間,而且會延遲傷口的愈合[12]。傳統醫學療法主要有內治法和外治法,內治法防止術后便秘主要采取口服中藥湯劑和口服中成藥,外治法防止術后便秘主要是通過中藥灌腸、針灸、推拿、穴位按摩、耳針、穴位貼敷、中藥熏洗、外敷、針刺、電針、穴位注射、栓劑納肛、微波理療、中藥封包等治療措施。
穴位貼敷療法(acu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AAT)是我國古典醫學的精髓,AAT最早見于《五十二病方》,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主要客觀理論依據,因病施治,在發揮常規藥物護理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通過經絡腧穴及人體充分達到了利于健康自身免疫的調節作用。AAT是藥物療法和傳統針灸療法有機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其實質是一種合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復合性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相互融合且共同發揮整體疊加治療作用,藥物外敷于患者的穴位上將會有效地刺激穴位本身,徹底激發經氣,顯著地調動了經脈相互運行的功能,能夠更加理想地發揮行氣血、營陰陽的整體應用價值[13-14]。神闕穴位于臍部,是任脈的一個重要腧穴,臍即神闕穴,為先天之結蒂,后天之氣舍位于人體上中下以及消化系統的樞紐中,使人體氣機升降的中樞,臍周皮膚薄,利于藥物穿透彌散、吸收進入體循環而充分發揮藥物療效的直接作用,起效快。臍周還分布大量豐富的神經和血管,神闕穴是治療便秘的重要穴位[15]。
生大黃味苦性寒,苦能祛實,寒能清熱,對患者具有良好的行瘀止血、解毒消痛、瀉熱通便的功效;薄荷味辛性涼,有疏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止癢的療效價值。醫用薄荷油和生大黃粉進行混合運用,可以讓兩者相輔相成,通過薄荷油芳香發散作用,將大黃通便功能通過神闕穴直接傳遞至靶器官,有效地達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絡、利濕退黃的最佳療效作用,用于實熱積滯便秘、腸癰腹痛、濕熱痢疾等病癥,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療效確切,讓患者盡早康復。
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7d 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持續時間及排便間隔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排便重度疼痛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綜上所述,運用生大黃粉穴位敷貼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療效肯定,可以有效地在術后盡快實現自主排便的功能,顯著地縮短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持續時間及排便間隔時間,防止便秘的發生,安全性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