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巖 制圖/于珊珊 楊帥
中國空間站上為什么只有漢字沒有英文?
看視頻,中國空間站總是嗡嗡響,噪音到底大不大?
航天員能不能在中國空間站發微信、刷微博?
與航天員一起工作是什么體驗?
問天實驗艙發射前后,航天員要做哪些工作?
……
自神舟十二號、十三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先后入駐中國空間站,到如今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喜歡“圍觀”航天員的網友發出了數不清的疑問。其中一些疑問得到了專家的解答,但還有很多問題始終縈繞在心頭。
為滿足大家的好奇心,航天員教員、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的空間站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靳健接下來一一解答大家想知而未知的問題。
掃描二維碼,看更多相關文章、視頻
▲ 航天員進入問天實驗艙(來源:央視截屏)
問:問天實驗艙發射前后,航天員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問天實驗艙發射前,航天員主要承擔四類工作。
第一是訓練問天實驗艙與核心艙手動交會對接。正常情況下,兩個艙段是自動對接的,但是為了以防萬一,航天員必須掌握這項技能。
第二是物資整理。問天實驗艙發射之前,天舟三號要離開空間站組合體。由于天舟三號有部分物資仍未使用,所以航天員要盡快將物資暫存到核心艙中。
第三是站務管理。其實這項工作每天都在做,主要是清潔空間站各艙段,避免設備出現不正常運行狀況。
第四是做實驗。核心艙上有一些實驗機柜,航天員依照規劃,做一些科學實驗。
問天實驗艙發射后,航天員的工作非常繁忙。第一,他們需要等著實驗艙與核心艙交會對接完成,一直熬到凌晨才能休息。第二,他們休息過后,需要把實驗艙的門打開,將實驗艙與核心艙的通風管路、電纜連接到位,確保空氣循環和有WiFi 覆蓋。第三,他們會從核心艙睡眠區搬到實驗艙睡眠區,畢竟實驗艙睡眠區更大更舒適。第四,整理實驗艙內的包裹,該拆的拆,該裝的裝,該轉移的轉移。第五,在實驗艙轉位之前,進行一到兩次出艙活動。第六,實驗艙在軌兩個月后,會進行轉位,航天員會將實驗艙中的貨物搬到核心艙,并斷開通風管路和電纜,待轉位完成后,再進行重新布置。
問:再過幾個月,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會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實現在軌輪換,他們的住宿將如何安排?
答:兩個航天員乘組的輪換期在7 天到10 天,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應該會先居住到核心艙,待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后,會馬上搬到問天實驗艙。
問:很多人在看航天員在軌視頻時,發現會有嗡嗡的聲音,空間站噪音控制在多少分貝?另外,空間站溫度、濕度如何?
答:根據航天員系統提出的需求,我們將空間站工作區的噪音控制在不高于60 分貝,睡眠區控制在不高于50 分貝,這也符合醫學需求,航天員不會有不適感。為加強對睡眠區的噪音控制,我們還為航天員提供了耳塞和主動降噪耳機。主動降噪耳機效果非常好,戴上后整個世界都會變得清凈。空間站的溫度在24 攝氏度左右,濕度在40% 左右,整體比較舒適宜居。
問:網友發現,空間站的儀器設備上只有漢字,沒有英文,這在設計上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 中國空間站操作界面使用中文
答:咱們空間站完全是獨立自主研制的,沒有被外國“卡脖子”的設備,自然要使用漢字。將來有外國航天員進來的時候,現場給設備貼上英文標簽完全來得及。
問:我們觀察到,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劉洋剛剛進入空間站就用起了手機,這個手機是特殊定制的嗎?他們能不能上網沖浪,比如刷刷朋友圈和微博之類的?
▲ 劉洋進入空間站第一時間玩手機
答:航天員有兩種手機,一種是自己帶的,主要用來娛樂休閑;另外一種是用來天地通話的。這兩種手機都不是特制的,就是國產的普通商用手機。目前空間站不能上互聯網,不是說技術上不能實現,而是為了保證通信安全。他們在空間站中看的《新聞聯播》等內容,都是由地面推送到空間站的。
問:您作為航天員教員,和航天員一起工作時有怎樣的體驗?
答:航天員是從萬里挑一的飛行員中再萬里挑一選出來的,我們對他們非常尊重。每個航天員素質都非常高、非常平易近人、非常謙謙有禮、非常和藹可親、非常有耐心。
比如說陳冬,我指導他進行實驗艙里各類操作的時候,他就像一個大男孩一樣,從頭到尾都笑容可掬。不論我和他說什么,他都在很認真地傾聽;如果遇到問題,就很真誠地提出疑問。
劉洋給人的感覺非常憨厚,總是笑呵呵的,比咱們普通人看起來還平易近人。
他們完全是發自內心的謙遜,跟他們打交道真的很開心,這也是我工作的一大樂趣。
問:航天員需要參加考試嗎?
答:當然會!我們會對他們考核打分。航天員之間競爭很激烈,不是說進入航天員隊列就高枕無憂了,他們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核和排名,只有進入第一梯隊,才有機會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