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 蔡小平 尹建明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業部 高建新
某大型煉化企業熱電裝置配備4臺450t/h高溫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以滿足全廠煉油及化工裝置用熱需求及發電用蒸汽,設計年發電量19億kWh,供熱710萬噸蒸汽。該CFB爐為π型、單汽包自然循環鍋爐,額定壓力12.5MPa、溫度540℃,鍋爐本體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鍋爐三維效果圖
在試運過程中,一、二次風機出口風道出現劇烈振動,最大達到61.5mm/s,測點位置如圖2所示,實測數據見表1。風機出口非金屬膨脹節先后撕裂多次,外護板多處開裂,風擋板執行器損壞4次。爐膛出口風壓從-500Pa~+300Pa波動,引風機電流擺動達10A,水冷風室積渣嚴重。

圖2 風機振動測點位置圖

表1 風道實測振幅數據表(mm/s)
在帶負荷過程中,前煙井煙道振動明顯,并發出低沉轟鳴聲。隨著鍋爐負荷增加,煙道振動越發劇烈,振幅達220μm,轟鳴達93.4dB(A),并帶動尾部煙道包覆墻面、剛性梁及操作平臺大幅晃動。在現場35米標高處設置4個固定監測點,具體振幅及噪音情況見表2。

表2 豎井煙道監測點振幅(μm)、噪音值﹝dB(A)﹞
鍋爐煙、風道振動會造成焊口撕裂、保溫層脫落等情況,當煙、風道壁面及內部支撐結構在長時間振動作用下,局部撕裂損壞后,其強度、剛度進一步降低,振幅將成倍增加[1];同時,其他運行設備(如風機)受振動影響也會損壞,甚至內部管束間發生碰撞磨損,直至減薄泄漏,威脅鍋爐運行安全。現場低沉的轟鳴噪音,危害員工身心健康[2]。
鍋爐煙、風道振動是一個典型問題,輕則誘發劇烈振動,重則導致局部焊口開裂或煙、風道泄漏,甚至會發生懸吊管、省煤器等受熱面泄漏被迫停爐。一般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系統結構設計不合理、機械干擾、流體不穩定性、安裝施工不到位、運行參數變化等,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由煙、風道內部結構所引起流體流動變化誘發的振動,二是煙、風道系統本身剛度不夠所造成的[3]。
根據流體流量、壓力、速度等參數,可將流動分為穩定流動和不穩定流動。鍋爐尾部煙道或風道內的流動一般視為穩定流動,按照穩定流動的特性和數學模型來分析。根據參照物對象又將穩定流動分為外部流動和內部流動。
2.1.1 外部流動
指流體流經物體(如樓房、橋墩等)外部表面時產生的變化。其引發振動的主要原因有卡門渦流(即卡門渦街)、彈性激振以及共振等。
卡門渦流。卡門渦流是自然界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在一定條件下流體流經某些物體(例如圓柱體)時,物體側后部會在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向周期性地產生和脫落,形成一個旋轉方向相反、排列規則的雙列漩渦,從而形成所謂渦流。
對于大截面煙、風道內的管束均會形成卡門渦流,交替出現的旋渦使管束后兩側壓力場出現周期性脈動,形成一個與氣體流動方向垂直的橫向交變靜推力,從而使管束產生橫向激振,其交變力頻率就是卡門渦街頻率?[4]。常采用公式(1)計算:

式中:?—渦街頻率,Hz;
s—試驗常數,通常取0.15~0.2,管束取0.4~0.7;
ν—煙氣流速,m/s;
d—管束外徑,m。
彈性激振。彈性激振又稱自激振動,是系統內部流體由非振動性的激發轉變為振動性激發而引起的振動。其特點是流速超過某一臨界點時,管子振幅急劇增大,嚴重時前后相鄰管子發生碰撞,振動與流速、換熱器結構等有關。當流體速度較高時,這種振動具有極強破壞性。
共振。指某系統所受到的激勵頻率與該系統的某階固有駐波頻率相接近時,系統振幅顯著增大的現象,在聲學上稱為“共鳴”,其經常會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一般駐波頻率?c按簡易公式(2)計算:

式中:?c—駐波頻率,Hz;
α—流速,m/s;
λ—波長,m。
共振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卡門渦流頻率?與煙、風道的駐波頻率?c耦合產生的振動;二是卡門渦流頻率?與管束的固有頻率一致產生的共振;三是卡門渦流頻率?與聲駐波頻率?c及結構固有頻率三者恰好同時一致產生的共振,此時風煙系統表現出劇烈的振動和顯著噪聲。
該CFB鍋爐產生振動及轟鳴聲噪音的源頭位于豎井煙道高溫省煤器位置,為此對高溫省煤器典型工況振動頻率進行了校核,具體數據見表3。

表3 典型工況高溫省煤器振動頻率
在設計BMCR工況、高加全部切除工況時,卡門渦流脫落頻率?與煙氣聲柱波固有頻率?c均偏離整數倍30%以上,不會產生共振。但在開工蒸汽吹掃階段,由于高加、低加等換熱設施未能正常投運,鍋爐給水溫度僅有70~90℃,導致實際給煤量、煙氣量等數據偏離正常值,高溫省煤器處具備了低煙溫、高流速特性,渦流脫落頻率?與煙氣聲柱波固有頻率?c接近,故而發生共振。
2.1.2 內部流動
內部流動指流體在封閉管路系統(如汽水管道和煙、風道系統)內的流動。當流體流經彎頭、變徑等部件時,流場、流速、壓力等發生變化,從而引發系統振動。
流經變徑時。流體在流經變徑時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影響,會出現明顯的壓力損失。根據伯努利方程在流量不變情況下,流體從層流狀態突變為紊流狀態,從而形成連續漩渦,產生持續交變力,引發振動。
流經彎頭時。在慣性離心力的作用下,在彎頭外壁面彎曲處會聚集形成一片壓力較高的區域,反之在彎頭內壁面彎曲處則形成一片壓力較低的區域,在差壓的作用下,流體從靠近外壁面向內壁面方向流動,在慣性離心力和壓力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渦流。
同時,在彎頭左右兩側壁面附近流動的流體,在貼近壁面處壓力較高但流速較慢,而中心區域則是流速較快、壓力較低,同樣在差壓的作用下流體由外向內流動,從而在密閉管路中央部位斷面形成一個雙渦旋式的二次流。由于渦流和二次流的存在引起彎頭部位發生振動。
對各臺鍋爐運行初期煙道負壓和總風量數據等進行對比,具體見表4。發現左右側負壓偏差最大達1.5kPa,并發現鍋爐總風量存在超標現象,鍋爐BMCR工況標準風量為506t/h,而在負荷350t/h時,運行總風量平均為600t/h,最高達692t/h,偏離設計值。通過計算上下層渦流脫落頻率?與煙氣聲柱波固有頻率?c,其比值為2.9,達到共振條件,因此對鍋爐實際總風量應加以控制。

表4 各臺爐豎井煙道實際負壓(kPa)和總風量數據
2.2.1 風道安裝不合格
該CFB鍋爐冷風道安裝后,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風道加固肋數量不足,且加固肋與板壁間雙面斷續交錯焊縫凈距超過150mm;二是風機出口風道安裝偏斜,固定拉桿松脫;三是風機出口膨脹節未能將風機振動實現有效阻隔;四是冷風道內部支撐不足。
2.2.2 煙道剛度不夠
該CFB鍋爐前煙井采用尾部包覆墻設計,尺寸為10520mm×5400mm的矩形通道,煙道四角采用銷釘連接。由于采用懸吊結構、銷釘固定且煙道尺寸大,導致煙道整體強度(剛度)不足,煙道系統不足以抵御流動引起的激振。雖然在運行中采取加固煙道、固定四角等補救措施,但在角部依然發生了泄漏,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鍋爐角部結構及泄漏示意圖
3.1.1 改變振動頻率
經過計算在高溫省煤器位置的豎井煙道內部加裝上下兩層防振隔板,每層安裝4屏,每屏10塊,共計80塊隔板。具體位置如圖4所示。

圖4 防振隔板示意圖
3.1.2 優化流場特性
在煙道彎頭內部加裝3層弧形導流板,有效改善煙道內氣流分布的均勻性,消除渦流和二次流影響。
3.1.3 優化運行參數
恢復鍋爐給水溫度至額定215℃,控制鍋爐總風量,將煙氣流速降到標準范圍內;在降低總風量的同時,調整一、二次風配比,滿足鍋爐燃燒需求。
采取上述措施后,煙道高頻共振及轟鳴噪音徹底消除,現場振動值小于50μm,具體數據見表5。

表5 采取措施后豎井煙道監測點振幅μm、噪音值dB(A)
在風道內部加裝內撐桿,風道外側增加肋片,交錯焊縫凈距控制在150mm以內;對風機出口風道重新安裝,膨脹節進行調整;吊架采用雙防松脫螺母結構,防止吊架松脫失效;垂直風道上安裝水平限位。實施后,風道振動平均下降40%,最大降幅達60%,具體數據見表6。

表6 采取措施后風道振動(mm/s)測量數據
通過對該裝置CFB鍋爐煙、風道振動原因分析,認為造成煙道振動的主要原因是共振和煙道整體剛度不足,主要與設計裕量和強度不夠及實際運行工況偏離等有關,通過對煙道系統采取安裝防振隔板、弧形導流板、優化運行參數等措施,煙道振幅下降80%,最大值不足50μm,徹底消除了高頻振動和轟鳴噪音。風道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安裝不到位,造成風道系統整體剛度不夠和風機振動的傳導所致,通過對風機出口風道采取內部加裝支撐、外部增加肋板等措施,振動平均下降40%,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