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瑛
(深圳天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1)
在城市規劃建設工作不斷發展進步的背景下,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加強城市內部風景園林工程施工質量,提高相關技術手段應用有效性逐漸成為當下建設中重要的工作。在風景園林工程施工中,充分落實大樹移植技術,優化相關工作流程,能夠有效提高城市建設整體質量,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城市中的生態環境構建。
恰當的大樹移植能夠進一步完善風景園林建設中的綠化設計,同時在系統的大樹移植規劃支持下,實現了園林的美觀設計。由于大樹本身具有很強的綠化作用,當大樹移植施工流程得到充分完善,相關技術操作也能夠順利落實后,風景園林建設的整體效率也會得到快速提升,施工建設的成景時間也被大幅縮短。從城市建設層面來看,大樹移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景觀建設的質量水平,改善城市綠化建設的科學性和整體城市的美觀度。
結合近些年林業資源的保護情況來看,加大對珍稀奇特樹種的保護力度,盡可能維護古老樹種的生長培育,是當前促進森林資源優化、實現良好生態建設目標的關鍵工作內容。在城市中加強大樹移植技術應用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珍稀樹種保護提供助力。具體來看,雖然當下生態保護和環境工程等工作正在積極開展和落實,但由于以往對于生態保護和環境體系的忽視,導致當下整體的生態環境條件存在一定的劣勢。在此基礎上,由于部分大樹本身對生長環境條件的要求比較苛刻,在缺乏良好的生長環境條件下,無法正常健康地生長。而城市風景園林工程中的大樹移植工作能夠很好地緩解這一問題,在城市建設和生態優化的雙重作用下,進一步保護珍稀奇特樹種,使其能夠健康生長。
根據上文可知,風景園林對于城市生態效益提升有較強的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合理優化大樹移植流程,有助于幫助城市建立更完善的內部生態結構。城市內的綠地生態質量與生態效益息息相關,在大樹的日常呼吸作用過程中,可以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氣,為城市提供更多的綠色能量,進而有效提升城市綠地生態質量。此外,大樹能夠有效保持城市的空氣濕度、調節城市氣候,從而降低城市發生熱島效應的概率。可見,大樹移植技術和相關流程的合理優化將會有效推動城市生態發展,提高城市整體生態效益[1]。
要想充分完善大樹移植施工流程和技術應用,需要從工作的初始階段對施工方案進行充分優化,通過
收集基礎資料來對移植施工方案進行合理的調整。
移植施工方案流程如圖1所示,包括環境調研、

圖1 移植施工方案流程
清理現場、挖樹、兜底打包、倒樹斷枝、運輸等。首先,設計人員應該對大樹的生長情況、生長環境、成長條件以及移植運輸過程中的交通情況等因素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在明確大樹移植施工現場的土壤情況、地下水位等環境要素后,針對實際情況開展合理的技術應用方案設計。除此之外,大樹移植工作具有一
定的特殊性,所以應該對移植樹木的高度、樹齡等進行考察,在明確各項參數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大樹移
植工作難度,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與此同時,還要合理規劃大樹移植后的管理養護和應急搶救等工
作,以改善技術應用效果。
合理規劃移植工作的開展時間是保障大樹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季節的不同會導致移植環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正式開展大樹移植工作之前,相關人員需要結合移植樹木的生長習性選擇適宜的時間段進行移植。根據以往的樹木種植經驗可知,常綠樹本身活性較強,所以在春夏秋季都可以移植,另外需要注意,應避免在新苗生長旺盛期進行移植。除此之外,對于大多數樹木而言,梅雨季節非常適合進行樹木移植,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對于落葉樹而言,可以在其落葉后到次年春季發芽的時間范圍內進行移植。
大樹移植時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其移植后的成活概率,因此在進行大樹移植的之前,應該根據苗木的實際情況進行移植,從而保障移植后的大樹成活率和園林建設綠化效果。在選擇移植大樹的過程中,應該對其質量進行細致分析,一方面,應該觀察樹木的根系發達程度,盡量選擇根系完整的大樹進行移植,所謂完整是指樹木根莖范圍內的側根和須根數量較多;另一方面,應該對大樹的枝干粗壯通直程度進行觀察,選擇合適高度的大樹進行移植。此外,相關人員還應該對大樹的主側枝分布情況進行考察,選擇樹冠豐滿且病蟲害損傷小的大樹開展移植栽培工作[2]。
大樹移植是城市園林綠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要想進一步保證風景園林工程建設質量,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是關鍵。相關施工要求規定,能夠被移植的大樹應該為胸徑超過20 cm的喬木或胸徑超過15 cm的常綠喬木,除此之外,一般情況下進行大樹移植栽培,需要確保大樹的胸徑達到10 cm以上,并且需要確保樹木的冠形完整。因此,在大樹移植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充分了解樹木的規格參數,確保大樹的種類和整體規格能夠滿足樹木移植的條件。總體而言,大樹移植施工技術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風景園林工程建設的發展,是保障城市內園林建設的關鍵內容。
3.1.1 回根法
如圖2所示,在回根法操作中,斷根范圍一般以干徑長度的5倍畫圓圈或方形,并在其之外開挖一條寬30~40 cm、深50~80 cm的溝,開挖時只切斷較細的根,保留1 cm以上的粗根,在土球壁處進行行寬10 cm的環狀剝皮。

圖2 回根法斷根操作
3.1.2 樹枝修剪
在大樹移植處理的過程中,難免需要對樹枝、樹干等進行修剪,其主要目的是使樹木地上部分與地下受損部分保持平衡。大樹的修剪需要根據移植樹種的差異性進行具體操作,其中,在移植針葉樹種的時候無須進行過多的修剪;而對于闊葉樹,則應該在移植時修剪掉其病害樹枝和交叉重疊過度的枝干。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也應該結合季節特點,合理控制樹枝的修剪量,并根據大樹根系的發達情況,合理規劃修剪工作[3]。
3.1.3間距控制
除了需要修剪枝葉之外,還應該注意控制樹木之間的距離,通過合理設置間距來為樹木后續的成長提供足夠的空間和養分。由于大樹本身體量較大,需要吸收的土壤養分和水分較多,在有限的條件下,合理規劃移植區域的空間,從而確保樹木之間的間距合理,使樹木在后續成長過程中具備足夠的養分、水分以及光照條件。因此,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移植大樹的數量和移植空間的體量進行整體的區域規劃,通過合理計算研究,合理控制大樹之間的間隙,充分考慮大樹未來的成長狀況。
3.1.4 入坑固定
在完成大樹樹種選擇和運輸后,需要進行大樹入坑填土和固定工作。這項工作對于大樹移植的效果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因此在落實大樹進坑的時候需要安排專項人員進行具體的技術操作。相關人員應該在進行大樹進坑工作前嚴格控制樹坑的深度和寬度,將樹坑寬度維持在1~1.2 m、樹坑深度保持在60~80 cm。在入坑操作期間,工作人員應該注意保持大樹垂直,使其正對著樹坑放入,從而避免樹木在后期無法有效吸收土壤養分。在填土工作階段,相關人員需要細致均勻地填土,一層一層地進行夯實,在填滿三層土后,將樹干稍微向上提,從而保障樹木根部的空氣、水分流通。最后,需要對剛剛移植完的、根基不穩定的樹木給予外力支撐[4]。
3.2.1 澆水灌溉
澆水灌溉工作是完成大樹移植后至關重要的一步,在完成移植工作的各項環節后,需要在第一時間澆水,促使大樹完成定根。與此同時,還需要結合生根液等促進大樹扎根的液體養料以及根腐靈等防止根系腐壞的藥劑進行綜合噴灑,通過小水慢澆的方式灌溉至土壤稍微下沉。在此之后間隔2~3 d進行第二次澆水,以第二次澆水為界限,一周后開始進行第三次澆水,之后可以根據大樹的成長情況適當延長澆水周期。另外,在珍稀樹種和特大樹種的澆水灌溉過程中,除了進行上述澆水灌溉流程外,還應該對樹木的樹冠噴灑抑制蒸騰劑,從而減少樹木水分蒸發,提高移植成活率。
3.2.2 捆綁保濕
除了澆水灌溉之外,還可以通過捆綁保濕來抑制樹木水分蒸騰。在完成移植操作后,應該對樹木表皮光滑并且呈青色或者樹木表面氣孔粗大的樹種進行捆綁保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在樹木主干1.5 m高的位置或者在接近主干的位置,利用麻袋片或草繩開展捆綁保濕工作。在相關部位綁上麻袋片或草繩后,需要每天噴水,使樹干持續保持濕潤,進而有效抑制水分蒸騰。
3.2.3 涂白留芽
對大樹進行涂白留芽處理主要是為了降低樹體的晝夜溫差,防止樹干出現凍裂,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滅樹皮內部的害蟲,提高樹木移植成活率。工作人員在完成移植后,可以使用石硫混合劑或硫懸浮液開展涂白工作,將樹干涂白可以提高樹干反射能力,降低太陽光照射對樹干的影響,以此控制樹體的晝夜溫差。另外,大樹移植后會在短時間內萌發新芽,這些新芽可能會對大樹后續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所以不宜將新芽保留下來[5]。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要想進一步推動城市生態建設,從風景園林工程施工入手進行分析,對大樹移植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進而提出有效的改進對策是非常必要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了解大樹移植技術的相關要素和應用要點,意識到大樹移植技術應用的重要性,進而根據技術使用現狀和工作流程開展工作調整,在風景園林工程施工中,充分發揮大樹移植技術的作用,為實現生態化城市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