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璇,艾桃桃
(1.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廣西南寧,530022;
2.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中高職學院,廣西南寧,530022)
薩喬萬尼認為,當管理極大依賴于科層制度、心理學知識或技能、從理論和研究中浮現的技術理性,我們就忽視了領導實踐的附加基礎:專業權威和道德權威。[1]薩喬萬尼通過學校領導的實踐案例和理論的思辨,提出非權力影響力中的領導途徑——道德領導。[1]20世紀90年代,道德領導成為學校管理、校長領導理論研究的熱點。進入21世紀后,一些學校,在實踐道德領導的道路上實現了管理效能的提升和辦校質量的提高。但是,長期以來,關于在民辦幼兒園中探索道德領導的實踐并闡述其運行機制的理論研究尚處空白。園長作為園所的領導者,是一所幼兒園保教、管理的靈魂,在傳承與變革中,道德領導力有助于園長回應新時代對幼兒園管理的關切。在面對市場化逐利和回歸教育本真的“兩難”抉擇時,作為一所辦園歷史并不悠久,但發展迅速、師資較為穩定、得到較高社會評價的自治區級示范性幼兒園,C園的道德領導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實現園所可持續、良性發展的示范。基于此,本文面向C園教職工,以“園長領導力”為主題進行半結構化訪談,運用扎根理論的三級編碼對訪談數據和新聞報道等文字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出民辦園長道德領導力的內涵、特征、作用機制和影響。
民辦幼兒園中發生的道德失范現象,與片面追求效益、教育功利化取向等園所德育管理語境缺失的關系密切。同時,青年幼兒教師更注重個人發展和生活滿足導致固守制度管理、目標管理、流程管理等僅追求效率而忽視最重要的人性因素的管理,這樣的管理方式在實踐中已經走向虛空化和邊緣化。以上問題給新時代園長的領導帶來了挑戰。
道德領導力是指領導者借助道德的自我建構和基于道德的領導風格與范式而生成的具有影響他者的領導權能。[2]成熟的領導者不會單純依靠權力獲得成功。如果領導者具備并能夠發揮自身人格魅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哲學意義上講,道德領導力是一種物化在人的身上的高尚的精神產物,能夠通過對他人造成非強制性的影響,實現其對客觀世界的改造。Trevino等人更關注組織中的領導對倫理行為的影響,他們提出,道德領導不僅包括自身品質、決策和行為的道德性,而且包括發揮道德影響力,為他人制訂道德標準。[3]道德領導的特征包括以人為本、倫理準則、道德意識和決策風格。[3]有研究者認為,道德領導力分為四個維度,即品質正直、利他行為、集體動機、相互激勵。[4]Kelly等人發現,高中校長道德領導力涵蓋學生全面發展、對待價值和共同體的感受及職業倫理和規范等道德維度。[5]Greenfield等人提出,學校是由人構成的社會組織,校長要同教師、管理者和兒童等成員互動并構建學校發展的意義。[6]結合上述理論,通過對文字材料及訪談資料的整理,筆者深入C園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入園觀察,對C園園長和12名教職工進行了訪談。歸納出C園園長道德領導力的內容和特征,具體如表1所示。個人品質表現為甘于吃苦、善于學習、樂于分享、勇于創新,同時,擁有以積德行善、仗義疏財、育德樹人為特點的教育情懷,能夠運用價值引領、人文關懷、有效溝通、情感支持等管理藝術實現領導方式的轉變。

表1 C園園長道德領導力的內容和特征
很多民辦幼兒園將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等企業管理理念引入內部管理實踐,對教職員工的言行設定諸多規定,將每項任務分解為嚴格、細致的要求。這種“控制為王、效率至上”的導向忽視了教職員工的內在發展,即追求有尊嚴的、自主的工作的需求。規定可以訓練、規范人的行為,但容易造成教育信仰的迷失、教育情懷的異化。
筆者在對幼兒園教師的訪談和入園觀察中發現,園長的道德領導力可以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表現出來。具體見表2。首先,園長道德領導力源自自身的人格修養和價值追求,以此生成的道德感召力能夠重樹或厘清組織成員的道德信念,這樣的園長往往希望將組織成員凝聚在一起。其次,園長的道德權威除了來自自身的修養,還來自其在組織中的行為方式和對組織中成員的道德承諾,園長會將“善孝、立德”的信念踐行在生活和工作中。最后,在以“善孝”為核心的道德理念和以“行善積德”為核心的行為方式的綜合作用下,幼兒園的教職員工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組織內也形成了融洽的德育氛圍。在共同的道德信念的影響下,組織成為道德共同體。

表2 道德領導力的作用機制梳理

續表三級編碼二級編碼一級編碼人際影響尊重互信 “感覺在這里得到更多認可,公辦園競爭大,工作過的另外一所民辦園的要求就是跟著園長走,沒有自主。”“也有別人說我工資低啊,其實誰不想工資高,但我從中專畢業就在這里了,園長給我很多機會,我現在也做一些管理的工作,我覺得能得到認可,現在區里也有幾所公辦幼兒園陸續開辦,但是公辦園跟我們的工資待遇這些,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在這里我感覺很有干勁。”“我入職一年半就做主班老師了,園長挺信任我的。而且這里平臺多,展現自己的機會也多。”親密互愛 “W老師的媽媽來我辦公室,說她家里的情況,我說我都當W是我女兒一樣的,她如果在外面發展得不好,就回來繼續做。我們這里很多年輕老師,他們畢業后就一直在園里工作,我看著他們成長,真的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園長很關心我們的,有的時候有什么事了,她會私下問問我們有什么困難,我們有什么心里話也會跟她說,她也很愿意聽。”“今年城區教育局通知我們上報貧困教師名單,經過排查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還有老師來自低保家庭,當時我感到很自責,因為之前都不了解這個情況,所以年末總結會議上,我們給這幾個老師發了慰問金。以后也會多關心他們。”團結互助 “我們是示范園,經常有一些臨時的接待任務,我們都是一起來做的,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正常。有時會有一些培訓,我們互相都很支持對方多出去學習。”“中午我們是輪流休息的,晚上也是大家商量,今天你家里有事就早點走,明天我累了就早點走,而且我年輕,沒有小孩,中午也不回家,就經常留下看午睡。”“老教師會主動帶頭加班,給我們年輕的老師樹立了榜樣,事情做得好,幼兒園發展才會好,我們也會好。”“教職工之間的和諧、團結很重要。我們就是很和諧的那種。”“我從入園工作就跟著X老師,她很有經驗,我跟她學習到很多,比如怎么管班。她很優秀,很會帶班,我現在更多的是協助、學習,做我力所能及的工作。”
綜上,道德領導的作用機制可以體現為:重人情,尚仁愛,聚人心——喚醒積善信念;以身作則,提倡感恩,服務社會——催生行善行為;尊重互信、親密互愛、團結互助——形成道德共同體。以上三種機制可以歸納為道德感召、道德示范、人際影響。
園長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有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種影響共同決定園長的領導效能。園長領導行為的質量會對地區和社區環境、教師質量、學校條件三個直接作用的變量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園長直接作用的變量又會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等其他變量。因此,園長領導行為質量的影響力以直接影響和間接疊加影響的方式層層傳遞下去。[7]民辦幼兒園園長的道德領導力的影響表現在多個層面上,不僅會直接作用于幼兒園內部的教職工和組織條件,而且會間接作用于教育質量、入園幼兒和幼兒家庭及社區。
首先,園長的道德領導行為會受到教職工的尊重和愛戴。教職工在道德愿景的作用下形成了互利共生的道德共同體,由此,教職工自身的道德水平和工作滿意度得以提升,園所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也能進一步保障園所的教育質量。
如C園有教師說:“很理解園長的其他責任,園長有很多事務,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但是我們對她的工作非常理解。”“幼兒園的管理決策都是園長來做,大家都很信任她,我也都很滿意的。”在訪談中,有教師在談起與園長初識的往事,回憶起園長對她的關心,難掩感動的眼淚。同時,C園師資上的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職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C園的教師隊伍在年齡結構上較為均衡,專任教師中,既有建園伊始入職的、十余年工齡的教師(多名教師已走上管理崗位),又有新入職的應屆畢業生,保育員基本都在園工作多年。歷年來,每年流動的教師人數僅有1—2人,最近兩年,公辦幼兒園編制數量增加,流動的教師人數有所提升,但也在5人以內。
其次,園長的道德理念融入辦園理念和教育活動中,以“善孝”為核心的價值理念引領園所發展。C園園長從建園伊始就將“辦一所什么樣的幼兒園”這個問題擺在首位,對辦園理念、培養目標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結合中國傳統善孝文化,將“立德育人”作為辦園的宗旨,并凝練成C園的育人理念:翠育生命,峰立品德。之后,園長通過諸多載體實施管理和教育,如懸掛“育人先立德,立德孝為先”“百善孝為先”等文化標識,教育感化教職員工和幼兒,將理念落實到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中,同時以主題活動、餐前儀式等形式,將德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和課程。家長也能從中感受到或直接參與幼兒園的活動。比如:母親節和婦女節,媽媽們會收到孩子們在幼兒園制作的禮物;年貨節,孩子們會帶著與家長共同制作的小吃、自己的玩具等到年貨大街擺攤販賣,得到的錢也會捐給貧困家庭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參加每年的貧困家庭走訪慰問活動。有家長在參加活動后感慨道:“本來我覺得C就是一所普通的幼兒園,參加這一天的活動,我和孩子都感觸很深。一所小小的幼兒園,能夠如此用心,我對孩子在這所幼兒園受教育感到更放心。”“以德為本”的育人特色,讓C園收獲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其先進事跡被《南寧晚報》、廣西文明網等媒體多次報道或轉載。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入園觀察和對12位教職工的訪談,筆者歸納出C園園長道德領導力的內容和特征:擁有以甘于吃苦、善于學習、樂于分享、勇于創新為特點的個人品質;擁有以積德行善、仗義疏財、育德樹人為特點的教育情懷;能夠運用價值引領、人文關懷、有效溝通、情感支持等管理藝術。同時,分析論證道德領導的作用機制是:重人情,尚仁愛,聚人心——喚醒積善信念;以身作則,提倡感恩,服務社會——催生行善行為;尊重互信、親密互愛、團結互助——形成道德共同體。道德領導的作用形式可歸納為道德感召、道德示范、人際影響。在園長的領導下,C園被認定為首批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自治區多元普惠幼兒園。近二十年的辦園成果和先進事跡多次獲得各級政府部門、全國民辦教育學會等組織的表彰和獎勵。
一個人欲修外先修內,只有打好了自身的基礎,才能逐步向外界拓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幼兒園的領導核心,園長的言傳身教對營造良好的園所風氣和塑造教職員工正確的教育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園長對發展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追求、對立德樹人的教育信仰,會在無形中生成精神上的力量,凝聚起全體教職工堅定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園長的道德領導力不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職工的言行,而且能夠提高教職工的自我效能感和對工作的滿意度。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滿意度又驅使教職工主動參與工作任務,在團隊中主動分享和互助。教職工之間的分享和互助,使園所發展為利益和道德相融合的共同體。在共同體中,組織氛圍表現為“一致的價值認同和充分的情感支持”,組織行為趨向合作和共贏。
辦園多年來,C園教職員工師德高尚,尊重、愛護幼兒,圍繞“感恩孝愛”開展滲透式教育,培養幼兒主人翁意識和日常行為中的文明禮儀,以節日為契機,將感恩環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在幼兒園環境建設上,C園融入紅色文化,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等。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C園堅持以德施教,成功打造了園所的育人名片,逐步成長為一所幼兒快樂、教職工幸福、家長信賴、社會認同的全國先進民辦幼兒園。
由此可見,在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政策背景下,園長必須將立德樹人作為辦好幼兒園的首要任務,在自身修養、培育團隊、打造品牌等方面修煉道德領導力,凝聚教職工的道德力量,立德為先,以德修身,以德育德,以德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