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艷霞 吳雙
民生工作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和改善民生話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各級黨委、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深入推動民生改善、增進民生福祉,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為民情懷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內在思想品質和精神標識。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將民生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及時回應多樣化的民生需求,認真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注重群眾對民生成效的檢驗。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扎根基層、了解基層、深入基層,傾聽民眾訴求,關心群眾的急難事,找準民生改善的痛難點,以“微治理”助力“大民生”,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民生工作的溫度。
要擴大民生改善的惠及人群,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多考慮邊緣群體和困難群體的幫扶問題,不斷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共同富裕兜牢保障底線。要擴大民生改善的資源供給。著眼于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領域,實施“就在山城·渝創渝新”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健康中國重慶行動”,全面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持續擴大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資源,不斷滿足多樣化的民生需求。要擴大民生改善的社會參與面。民生工作面廣量大、具有可持續性,因此更需要“干部群眾一起干”,要調動社區、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多方主體積極參與,持續創新城鄉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推動醫養服務有效銜接,匯聚成改善民生的強大合力,探索建立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要深入推進民生重點工作,聚焦就業、教育、醫療、體育、社會保障、養老、生育、住房等多領域重點民生實事,加大資金投入,突破難點、精準發力,切實做好民生改善工作。要持續提升民生服務質量。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優化公共服務。通過明確公共服務質量標準、強化服務監管體系和培育高質量公共服務人才等方式,強化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要不斷推動大數據與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充分考慮群眾需求,持續發揮大數據和就業預警監測在穩就業、惠民生上的重要作用,不斷開發和完善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的線上服務,持續提升為民服務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民生所指,國運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改善民生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通過持續、高效改善民生,切實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