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江蘇省鎮江市解放路幼兒園
對于兒童來說,生活原本就是流暢的、自然的,兒童是在生活過程中不斷學習、發展與成長的。“戶外學習“的目的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活動內容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些,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作為一所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幼兒園,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依托課程建設,實現“和孩子一起生活”。
“園本課程”就是從幼兒園實際出發建構的能有效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的課程,追求的是適合自己園所實際的課程。“園本課程”的形成有賴于其建設的過程,最好的“園本課程”,一定是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員工、孩子、家長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經過長期的努力追求而達成的結果,是幼兒園的現實資源轉化成教育過程中對幼兒的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課程。
通過對我園目前課程內容以及實施方式的調查與反思,發現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具體如下:
李季湄教授指出:“兒童的學習就是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動地探索周圍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物質世界的過程。”基于此,我們在反思中發現我園綜合主題課程中很多內容脫離了兒童生活經驗,因此需要對課程內容以及開展的形式進行調整與優化。
我園戶外場地面積達五千多平方米,根據兒童不同的活動需求,戶外場地被劃分為多樣化的戶外活動區域。豐富的戶外環境資源為兒童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很多時候開展的戶外活動僅僅是圍繞兒童運動和游戲開展的,并沒有和兒童的學習產生聯系。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和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兒童在戶外活動中的探究與學習被老師觀察和記錄,生成活動案例。但是,教師并沒有從課程的角度梳理教學目標,完善課程內容和實施方式,形成相對完善的園本課程,系統地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由此,我園的課程體系建構不完善,需要園所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共同探究與建設更加完善的課程體系,從而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
在對幼兒園課程建設與組織實施相關專業書籍進行深入學習后,我們制訂了“戶外學習”課程方案,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與實施方式、課程資源、課程評價和教師發展六個維度對課程進行初步架構。
明確課程目標為: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對戶外自然環境中的各種事物、現象和規律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愿望;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理解環境,與環境互動,發展探究自然及與自然良好互動的能力;認識戶外自然環境中的事物和現象,豐富認知經驗,感受自然的豐富與美,并能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同時,我們從情感與態度、發現與探究、身體與健康、認知與經驗、審美與表達五個方面進行了目標分解。
在制訂了課程目標之后,我們提出進一步優化“戶外學習”課程的環境,全面開發園內和園外課程資源,建立“戶外學習”課程資源庫,以綜合主題式戶外學習、戶外項目學習和戶外專項學習三種類型的戶外學習活動作為課程內容。根據實施需要,我園選擇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家園活動等不同的組織形式, 針對預設的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實施過程,嘗試從對幼兒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和對課程的評價三個方面實施課程管理與評價,對課程進行評估與調整。
我們邀請幼教專家就課程方案和課程組織實施進行指導,制訂“戶外學習”課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從課程目標出發,就每一年課程實施的重點工作制訂具體實施計劃,使得每位教師明確知道“戶外學習”活動的內容、實施步驟以及自己在“戶外學習”課程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工作職責。
根據兒童的興趣與需要,我們持續優化園內的戶外學習空間:2017 年花草園,2018 年泥水區,2019 年后花園山坡區,2020 年理想村。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逐漸創設生成了多個不同類型的戶外學習區,這些區域既有相對聚焦的游戲功能,通過工具和材料的提供,支持孩子們進行深度學習;同時也整合區域功能,讓所有的區域更像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整體空間,更加注重給予孩子們自由、自主、開放、愉悅的體驗。
我們從園內和園外兩個維度建立了課程資源庫的框架,從自然、物質、信息和人力等多個方面對資源進行細化。不斷豐富園內自然資源,種植不同類型的花草樹木150 余種。草木有趣,萬物有時,一草一木,鳥叫蟲鳴,都是孩子們戶外學習的內容。教師在戶外設置相應的物品收納柜,增補符合幼兒戶外游戲所需的工具材料以及“戶外學習”所需要的自然探究的工具,方便幼兒在戶外隨時開展活動。我們在幼兒園外建立“戶外學習營地”,制訂營地資源單,明確營地各類資源內容和使用建議,繪制資源地圖,將現有課程資源歸納進課程資源庫并持續進行補充更新。
我園建立三級審議的模式,由業務園長、骨干教師和年級組長進行一級審議,明確課程組織與實施的各項要素,保證不同年級組戶外學習課程實施的縱向差異;由年級組長及年級組內教師進行二級審議,保證同一年級組班級課程實施的橫向補充;由班級的兩位教師進行三級審議,著重思考自己班級“戶外學習”內容和形式是否合適,是否做到有效銜接與互補,引發兒童主動學習。通過三輪的探索與嘗試,我們逐步完成對綜合主題課程的園本化實施,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戶外學習能力差異,已經形成了6 個“戶外學習”主題。
第一種主題項目活動是在開放式的戶外學習過程中,兒童和教師共同生成的戶外學習項目活動,是基于兒童的興趣需要的個性化深度學習,促進兒童的個性化發展;第二種主題項目活動是在課程審議的基礎上,教師基于發展的方向性、可能性預設一個相對寬泛的綜合主題式戶外學習,是課程目標導向下的集體學習,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們開發生成了七個“戶外學習”主題課程,歸納總結了活動案例近60 個,根據實施需要選擇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家園活動等不同的實施路徑以及集體、大組、小組及個別化幾種組織形式,保證了“戶外學習”課程的有效開展。
園本課程的建構是全園教務工作者共同經歷的一趟旅行,旅途中有困難,我們需要克服,旅途中亦有不足,我們要反思與總結,但更多的是成長與收獲。在此項“戶外學習”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的綜合素養、組織實施能力得到提高,孩子們收獲了更為適宜的、趣味性更強的戶外學習環境以及活動內容。讓我們全體教師靜下心來,投入到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探究過程中,尊重兒童的需要、滿足兒童的情感、保護兒童的智慧、欣賞兒童的創造,既不忘卻方向,更不錯過風景,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