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022年7月2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了關于“節約天然氣,安全過冬”的新聞發布會,建議各成員國今冬縮減15%天然氣用量。視覺中國 供圖
國際能源署:全球石腦油需求大降
國際能源署(IEA)近期發布報告顯示,全球對石腦油的需求大幅下降。IEA稱,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兩方面因素。一是原油價格上漲和亞洲需求萎縮導致石化行業利潤受到擠壓;二是石化生產商紛紛用成本更低的液化石油氣(LPG)替代石腦油。數據顯示,特別是今年3月,全球石腦油需求大幅下降,與2月相比下降48萬噸/日,與2021年3月相比下降37萬噸/日。報告預測,2022年全球石腦油需求將比2021年平均下降22萬噸/日。
針對未來石腦油的情況,IEA表示,俄羅斯石腦油出口近幾個月來已恢復,而亞洲經濟在逐步好轉。因此,預計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石腦油需求將“逐步在部分地區恢復”。在2022年預期減少之后,2023年石腦油需求預計將增加27萬桶/日,全球達到710萬桶/日。
企業資訊
2022全球化工50強公布: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恒力、萬華、榮盛上榜
7月25日,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C&EN)公布“2022年全球化工企業50強”。前三甲位置穩固,巴斯夫仍舊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品制造商,中國石化第二,陶氏第三。在全球50強化工企業中,中國有9家化工企業進入榜單,美國有8家,日本有6家,德國有5家,韓國和英國各有3家,中國首次成為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
中國化工企業有9家進入全球50強,比上一年增加2家,反映出中國化工行業蓬勃的發展態勢。除中國石化外,還有臺塑排名第5,中國石油第7,恒力石化第12位,先正達第15,萬華化學第17,榮盛石化第27。除了去年已有的7家企業外,2022年還新進了桐昆集團排名第48,恒逸石化排名第50。
據悉,2021年全球前50強化工企業總銷售額為1.1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同時,各企業盈利能力也超過預期。41家披露凈利潤的化工企業數據顯示,2021年,其化學品營業利潤增長148%,達到1270億美元。
國家及地區動態
歐洲6年來首次成美國原油最大買家
據彭博社15日消息,今年1月至5月,歐洲從美國進口約2.131億桶原油,而亞洲則進口1.911億桶,這是自2016年以來,歐洲地區首次超過亞洲地區,成為美國石油的最大買家。
彭博社指出,石油流動的這種轉變突顯了地緣政治沖突對能源供應的重大影響,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俄羅斯石油實施了制裁,結果導致更多的歐洲國家轉向美國進口石油,而俄羅斯正以大幅折扣向印度等未加入制裁的國家提供原油。
英國能源咨詢公司Energy Aspects的全球原油分析師海恩斯向彭博社表示,隨著歐洲試圖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并轉向其他地區的原油,這種貿易流動模式可能會長期持續,此外,盡管美國原油產量正在增加,其增速還是不足以滿足亞洲和歐洲的需求。
匈牙利宣布進入能源緊急狀態
據新華社報道,匈牙利總理府部長古亞什·蓋爾蓋伊7月13日表示,匈政府宣布該國進入能源緊急狀態。古亞什在當天的政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地緣沖突和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導致歐洲能源價格急劇上漲,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引發能源危機。為保護匈牙利家庭和確保能源供應,匈政府決定國家進入能源緊急狀態。
據古亞什介紹,匈政府批準了一個包括七項措施在內的能源安全計劃,包括增加國內天然氣產量、爭取額外天然氣供應、禁止燃油和木柴出口、促進國內褐煤生產、延長保克什核電站運行期限等。該計劃于8月1日生效。
德國能源巨頭正式向德政府提出國家援助申請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8日,德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Uniper集團正式向政府提出國家援助申請。據報道,該集團在當前的天然氣危機中陷入困境,目前正在與聯邦政府商討具體的援助方案。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表示,政府不會允許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能源公司破產而導致能源市場動蕩,正在全力制定穩定措施以幫助企業擺脫困境。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已承諾會對Uniper進行援助,但未透露援助的具體細節。
巴西建設國內首個綠氫工廠
據新華社報道,7月26日,巴西首個綠氫工廠當日在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卡馬薩里市奠基。工廠預計2023年年底投產,每年能夠生產1萬噸綠氫和6萬噸綠氨。這一項目由巴西跨國石化企業尤尼杰爾興建,項目初始投資1.2億美元。綠氫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取的氫,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之一。它可以氣態形式使用,也可轉化成綠氨,用于鋼鐵工業、化肥生產和煉油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