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趨勢
上半年化學原料和制品制造業利潤增長16.4%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7月27日消息,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702.2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387.4億元,同比增長16.4%,數據顯示,上半年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8528.2億元,同比增長1.20倍;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1893.1億元,下降1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2280.9億元,下降18.1%。
1月至6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6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5個行業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1.26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6.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32.4%。
煤基氫能將長期發揮“兜底”作用
據中化新網7月27日報道,由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山東能源集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制氫與氫能源產業發展大會透露,我國煤基氫能在氫能源系統建立的初創期、過渡期將發揮“兜底”作用,由“灰氫”過渡為“藍氫”及“綠氫”,最終實現氫能低碳化、無碳化發展。
會議指出,建立氫能源系統離不開足夠的氫氣,在初創期、過渡期,俗稱“灰氫”的煤基氫能,如煤制氫與工業副產氫等發揮各自優勢,有利于構建便捷、低成本的氫能供應網絡,確保氫能源示范應用和推廣的燃料供應。
目前,我國氫氣產量超過3500萬噸/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產氫大國。其中,“灰氫”——煤氣化制氫占62%以上,工業副產氫占20%左右;“綠氫”——風光發電電解水制氫占比不足2%。會議認為,“綠氫”雖好,但目前電解水制氫每噸氫氣要消耗5.6萬千瓦時電和20余噸水。在氫能源發展起步階段,“綠氫”尚不具備足量、低價、穩定的供應能力。相比之下,煤基氫能更有可能長期發揮“兜底”保障作用。
國家能源局: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7月24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組織召開2022年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油氣勘探開發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分析當前面臨形勢,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對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進行再學習再動員,推動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會議指出,四年來,全國能源系統和油氣行業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將油氣供給保障作為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來認識和把握。堅定不移推動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落實落地,油氣增儲上產取得重要階段成效,實現勘探大突破、原油穩增長、天然氣快上產,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會議要求,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牢守住油氣戰略安全底線,以國內油氣增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要大力推動油氣相關規劃落地實施,以更大力度增加上游投資,助力保障經濟運行和民生需求;大力推動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提高海洋油氣資源探明程度;大力推動頁巖油、頁巖氣成為戰略接續領域,堅定非常規油氣發展方向,加快非常規資源開發;大力推動已探明油氣資源高效利用,提高儲量動用程度和采收率;大力推動油氣科技自主創新,全力突破油氣勘探開發系列關鍵技術,優選應用效果突出案例示范推廣;大力推動油氣上游綠色發展,實施生產用能清潔替代,實現勘探開發與新能源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形成各方面共同支持油氣增儲上產工作的強大合力。

海南石油大力推進加油站光伏發電站建設,已累計建成56座,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完成272座光伏發電站建設。圖為海南石油光伏發電規模最大站點永萬加油站。章錚 陳鳴啟 攝 陳元平 文
我國最大超深凝析氣田全面開發建設
據人民網報道,7月25日,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超深氣區10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工程開工,標志著我國最大超深凝析氣田開始全面開發建設。
作為我國最大的超深凝析氣田項目,其油氣年產量將在“十四五”末分別達102萬噸、100億立方米,相當于每年為國家新增一個百萬噸級高效益油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該工程投資30余億元,包括新建一座天然氣處理廠、一條天然氣外輸管道、一條凝析油外輸管道等,預計2023年11月15日具備投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