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耿曉林,吳炳祥
(1.濱州市水文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9;2.無棣縣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無棣 251900)
濱州市列入國家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共8座水庫,其中濱城區有3 座,分別為東郊水庫、龍庭水庫和西海水庫。東郊水庫又名東海,位于濱城區梁才鄉,于1996 年始建,設計庫容1 500 萬m3,水面面積1.70 km2。主要為濱州市區居民生活和工礦企業供水,兼顧周邊農村灌溉和人畜用水。西海水庫位于濱州經濟開發區里則辦事處以西,始建于2003 年,設計庫容1 490 萬m3,水面面積2.53 km2。為濱州經濟開發區、周邊村莊提供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為公共生態環境和萬畝高效生態農業觀光園提供補給水源。龍庭水庫位于濱州高新區道旭村南,于2005 年始建,2006 年建成,設計庫容1 250 萬m3,主要為30 多家企業、小營辦事處和青田辦事處94 個村供水。
季節性Kendall 檢驗法原理[1],設有n 年P 月水質監測資料序列X 為:

對于P 月中第i 月(i≤P)的情況,令第i 月歷年水質系列相比較(后面的數與前面的數之差)的正負號之和為Si,則Si為:

對于P 的總體情況,若S 為正,則為上升趨勢;S 為負,則為下降趨勢;S 為0,則為無趨勢。
季節性Kendall 檢驗法結果可分為高度顯著上升(++)、顯著上升(+)、無趨勢(0)、顯著下降(-)和高度顯著下降(--)5 級。水質變化趨勢的顯著性應根據顯著性水平α 確定。當α≤0.01時,說明檢驗具有高度顯著性水平;當0.01<α≤0.1 時,說明檢驗是顯著的;當α 計算結果滿足上述2 個條件時,t 為正則說明具有顯著(或高度顯著性)上升趨勢,t 為負則說明具有顯著(或高度顯著性)下降趨勢,t 為零則無趨勢。當α>0.1 時,則為無趨勢。
監測數據來源于山東省水環境監測中心濱州分中心,樣品采集執行水利部行業標準《水環境監測規范》(SL 219-2018),檢測方法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推薦標準。
湖庫整體水質較為穩定,水環境監測項目種類較多,主要根據具體的監測目的制定的水環境監測項目與監測理化指標[2-3]。根據水源地的污染來源及濱州市臨海土壤含鹽量較高的特性,選取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CODMn)、氨氮(NH3-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溶解氧(DO)共5 項作為本次水質數據分析項目。
本文分析的數據系列為2012—2021 年,3 座水庫5 個參數的年均值見表1~3。

表1 東郊水庫監測成果mg/L

表2 龍庭水庫監測成果mg/L

表3 西海水庫監測成果mg/L
東郊水庫、龍庭水庫和西海水庫5 個水質參數的變化趨勢如圖1~3 所示。

圖1 東郊水庫水質參數變化趨勢圖

圖2 龍庭水庫水質參數變化趨勢圖

圖3 西海水庫水質參數變化趨勢圖
把濱州市濱城區國家級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數據代入Kendall 檢驗公式,計算出濱州市濱城區國家級飲用水源地(東郊水庫、龍庭水庫和西海水庫)水質變化趨勢結果,見表4。

表4 濱城區國家級飲用水源地水質變化趨勢結果
通過分析表1~3 和圖1~3,得出以下結論:
10 年來,東郊水庫、龍庭水庫和西海水庫的5 個水質參數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Ⅲ類以上要求,達到飲用水水源地的Ⅲ類水質標準。
對肯達爾檢驗法得出的各參數變化趨勢、結合各參數的具體意義,進行綜合分析。
1) 氯化物指氯與另一種元素或基團組成的化合物,可以反應水源地水質的含鹽量特征,3 個水源地該指標均為顯著下降趨勢,主要是區域位置、水庫工程及管理措施得力的原因。3 座水庫位于濱州市的中南部,地下水、土壤的咸化影響小;水庫工程建設中吸取了2000 年以來濱州市東北部水庫的先進經驗,能夠有效避免咸化;近年來水庫蓄水次數增加、庫內水更新較快,減少了咸化時間。
2)CODMn、NH3-N、BOD5是反應水體污染情況的常用指標,數值越低,表明水體污染越小。其中,CODMn是反映水體中有機及無機可氧化物質污染的常用指標,3 個水源地該指標均為顯著下降趨勢;NH3-N 指水中以游離氨和銨離子形式存在的氮,該指標東郊水庫、龍庭水庫為顯著下降趨勢,西海水庫無明顯趨勢;BOD5說明水中有機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是體現有機污染物質含量的重要指標。該指標西海水庫、龍庭水庫為明顯下降,東郊水庫無明顯變化。綜合來看,3 個水庫污染指標整體呈下降趨勢,表明水源地保護管理措施得當,水體質量明顯變好。
3)DO 指空氣中的分子態氧在水中的溶解量。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凈能力的一個指標。3 個水源地該指標均為顯著上升趨勢,表明水源地自凈能力提高,水體質量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