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所英,劉 寧
(濱州市引黃灌溉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濱州市總面積96 萬hm2,人年均水資源占有量僅265 m3。黃河是全市唯一可飲用過境客水資源,市轄簸箕李、小開河、韓墩3 大引黃灌區,控制灌溉面積21.61 萬hm2,承擔濱城區、沾化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5 個縣(區)的工農業生產用水及221.9 萬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務。
濱州市現有耕地面積46.3 萬hm2,近3 年平均實灌面積34 萬hm2,其中引黃灌溉25.2 萬hm2,高度依賴黃河水,近80%的農田直接或間接依賴黃河水澆灌。由于城鎮化率不斷增長,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灌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較大,小麥、玉米等省時省工適宜機械化作業的糧食作物面積穩步增長,使得農田需水量增加,尤其春季干旱年份,爭水搶水成為常態,部分冬小麥田澆灌困難。2020—2022 年全市春灌統計見表1。

表1 2020—2022 年全市春灌統計表(以冬小麥為例)
以小開河灌區為例,設計灌溉面積7.33 萬hm2,設計年需水量3.93 億m3,而黃河部門實際分配指標1.36 億m3。需水量指標和用水量指標相差甚遠,春灌高峰期爭水搶水現象嚴重,尤其下游引黃灌溉困難地區群眾不斷上訪、撥打市長熱線和水利部12314 監督舉報平臺。
黃河部門分配濱州市的8.57 億m3引黃指標是按照國務院“87 分水方案” 以有關各省(區)1980 年實際用水量為基礎,考慮農業、工業和城市發展用水增長進行分配的。濱州市引、蓄黃河水絕大部分都是農業用水,少量用于生活用水量,各縣區基本沒有以黃河水為水源的供水工程,工業用水更是微乎其微。近5 年來,黃河部門每年批復給簸箕李、小開河、韓墩3 大灌區的引黃指標合計4.82 億m3,其中農業用水指標為4.33 億m3,非農業用水指標為0.49 億m3。根據往年的需水實際情況,3 灌區工農業實際需水10 億m3。
受黃河調水調沙影響,灌區引水能力急劇下降,面臨著“黃河水量小時,引不出;水大時,受指標限制,不讓引”的問題。黃河調水調沙的實施,使簸箕李、韓墩、小開河三大灌區引黃閘前河槽下切2.5 m 左右,大河水位同比例下降,灌區引水能力大幅下降,嚴重影響灌區的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以簸箕李灌區2021 年春灌為例,自2021年3 月6 日至4 月11 日35 d 引黃6 000 萬m3水沒流出惠民縣,加上惠民縣自有的白龍灣、歸仁、大崔三引黃灌區共引水9 000 萬m3,而下游的陽信、無棣兩縣沒用上一滴黃河水。
隨著工業迅速發展,非農業用水量上漲迅速,目前全市每年工業用水需2 億m3左右,總水量不變,只有擠占大量農業用水指標。加之農民外出打工,錯過了來水時機。另外,近些年受棉花價格影響,無棣、沾化兩縣大量棉田改為麥田,灌區內田地種植結構發生巨大轉變,麥田春季灌溉需水量大,沒有灌溉保障。
每年秋冬季節,針對灌溉引水閘門設施損毀和水毀雨毀工程,3 大灌區認真排查隱患,進行工程維修養護,確保春灌期間設施正常運行;及早部署,組織挖掘機、泥漿泵等設備清淤除障,提高灌區引輸水能力,保證干渠能夠引出水、多引水,為春灌做好準備。2021 年底3 大灌區共計投入機械128 臺(套),清淤渠道48.8 km,清淤土方106 萬m3。
市引黃中心實施科學調度,優化配置,錯峰供水,輪灌供水,先下游,后上游,合理解決灌區上下游需水矛盾。利用上游尚未大規模灌溉引水期間,積極協調黃河部門,盡可能加大流量向下游供水;并加大與縣區水務部門協調溝通,盡快通知各鄉鎮,發動下游偏遠地區群眾,及早引水搶水灌溉,避免水量浪費。同時用好、用足供水“時間差”,搶在春灌用水高峰期前,為各大水庫進行蓄水,合理解決春灌用水與工業生產及群眾生活用水矛盾。
目前黃河部門全方位、全過程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強化黃河水資源剛性約束,采取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市引黃灌溉服務中心為全力滿足各方用水需求,實行計劃用水,分用途制訂科學合理的月引水計劃,明確分水、管水等各環節事項,加強取水用途監管,嚴禁違規引水;加強節水灌溉宣傳,提升群眾節水意識,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為防止可能出現帶冰行水對渠道安全構成一定威脅,保障沿渠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市引黃灌溉中心3 大灌區基層管理人員,沿渠加強管護巡護;委托水質檢驗公司放水期間加密對引黃源水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排查,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供水安全和水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