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霞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酒泉 735000)
石膏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非金屬礦之一,除用作建筑和水泥用原料外,還廣泛用于化工、塑料、橡膠、醫藥、食品、肥料等多個行業和產品。化學石膏作為工業固廢,排放量大、堆存占地面積大且易造成環境污染,開展對氟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等化學石膏的綜合利用,具有良好的環境、經濟、社會效益。
國外化學石膏利用途徑和產品較多,綜合利用的技術也比較成熟,歐盟及日本等國對化學石膏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應用于工業生產和建筑材料的成功經驗。目前我國氟石膏的應用途徑,主要在輕質建材、道路等行業,用于工業領域的報道不多。由于石膏的導熱系數相對較低(常溫,相對濕度為65%時,熟石膏的導熱系數為0.35 W/m·℃)[1],因此,氟石膏作為填料和膠凝材料,應用于隔熱保溫型材的生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新排出的氟石膏是一種灰白色的微晶,質地疏松易于破碎,其晶體一般為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粒徑比天然石膏小,通過X射線及熱差分析,其主要物相為Ⅱ型無水石膏,含有少量CaF2等雜質(含量在3%左右),雜質含量與生產過程中所用螢石的純度有關,氟石膏放射性水平遠低于國標限制標準[2]。另外氟石膏中含有一部分殘余硫酸(一般為0.5~2.0 g/L),需經適量石灰中和后,方可用于堆存或作其他用途。氟石膏的主要化學組成見表1。

表1 氟石膏的主要化學組成(單位:%)
本次試驗采用間歇式炒鍋,經破碎、燒成、粉磨制成β-型半水石膏。
堆存氟石膏(含水率一般為2%~4%,含水大于4%時,應進行預干燥),破碎至<5 mm,然后進入炒鍋煅燒,在常壓、65 ℃時二水石膏開始緩慢脫水,在107 ℃時進行等溫脫水,此時石膏粉處于沸騰狀態,至135 ℃時脫水完成,沸騰停止。為防止溫度繼續升高產生無水硫酸鈣,應盡快排出熟料。由于采用間歇式炒鍋,難免會存在炒鍋鍋底料與鍋上料受熱不均、燒成程度不同、鍋內物料不易攪拌等缺陷,在炒制過程中應加以重視[3]。
圖1為在間歇炒制設備中的煅燒時間-溫度曲線。煅燒1 kgβ-半水石膏的理論能耗為580 kJ,失水量占二水石膏質量的15.68%,理論熟石膏的出料系數為84.3%,1 t熟石膏需1.2 t生石膏。實際試驗過程中的能耗遠大于理論值,熟石膏的出料系數與理論值也有一定的出入。

圖1 間歇炒制時的時間-溫度曲線
煅燒后的熟石膏,須采取有效的陳化措施,以防大氣濕度等因素對熟石膏質量的影響,同時可改善熟石膏的水化凝結性能。陳化過程就是把燒成的β-型半水石膏存放于料倉,貯存一段時間,一方面利用熟石膏的溫度,在陳化倉中,對未被完全煅燒的二水石膏進行脫水,減少二水石膏的比例;另一方面熱氣體中的水蒸汽,與β-型半水石膏結成一層二水石膏的微粒生成物,可以減少水化時的需水量,并成為凝結向結晶轉化時的晶核。
用氟石膏生成的β-型半水石膏,其外觀與用天然石膏生成的β-型半水石膏相似,晶型呈碎片狀,粉磨至80~120目,其擴散度為164 mm、初凝時間8 min、終凝時間20 min,自然養護3 d后抗壓強度11.9 MPa、抗折強度4.5 MPa。
利用氟石膏煅燒產物β-型半水石膏為凝結材料,添加纖維材料、珍珠巖等隔熱保溫材料及緩凝劑等,經過一系列的混合、成型、干燥過程,即可生產出復合保溫型材。其工藝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氟石膏隔熱保溫型材生產工藝
先將適量的纖維材料用水和添加劑在池中浸泡24 h左右,然后充分攪拌使其起泡、分散并形成漿料,再加入經計量并完全混勻的β-型半水石膏、珍珠巖粉及外加劑的混合物。經高速攪勻后注入模具,拍打振動使其進一步混勻和密實,成型后,入干燥窯干燥,即成成品。模型干燥溫度一般為60 ℃,最高不應超過80 ℃。
氟石膏隔熱保溫型材生產所用模具,可根據型材的不同用途加工制造,模具材料可選用木材或熟石膏,脫模劑可選用機油、黃油、皂化液等,也可使用紙質脫模方法,選用油性紙做隔離層。本次試驗采用皂化液作為石膏模型的脫模劑,皂化液的主要成分為滑石25 g、肥皂25 g、水1 L,經配制而成。
加入隔熱保溫材料,不僅可顯著降低產品的導熱系數、體積密度,同時可增加成品的耐火強度、抗壓和抗折強度。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工藝參數如下:
纖維材料主要有硅鎂石纖維、硅酸鋁耐火纖維,其加量為石膏總量的20%~30%;珍珠巖加量為石膏總量的5%左右;添加劑采用滲透劑等,起軟化纖維、使纖維易于分散、起泡和降低用水量的作用,添加量為纖維量的10%;外加劑包括緩凝劑、膠粘劑等,緩凝劑采用硼砂,加量為石膏總量的0.2%;膠粘劑采用聚乙烯醇縮甲醛水溶液(即107膠)和耐高溫膠粘劑,加量為溶液總量的1.5%;水量為固體添加物總量的80%左右。
經對氟石膏隔熱保溫材料樣品進行測定,其主要性能指標見表2。

表2 氟石膏隔熱保溫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標
由表2可見,氟石膏隔熱保溫型材密度小、導熱系數低,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均可滿足保溫材料的一般要求。與傳統保溫材料相比,氟石膏為工業廢棄物,因此具有價格上的優勢,通過選擇不同模具,可生產出不同規格形狀的板材、管材等,與隔熱保溫涂料配合使用,可適應石油、化工、冶金、電力、建筑等行業的設備或管道,在中、低溫場合能起到保溫效果,也可用于建筑物的隔熱和隔音。具有施工方便、無毒、無污染、對人體無不良影響的優點。
具體施工方法為:預先在需保溫的管道或設備上涂一層隔熱保溫涂料(膏體料),然后套加或貼加氟石膏保溫型材,并用隔熱保溫涂料將外層涂勻抹平,最后刷防水固化劑,以增加保溫層的防水性能和強度。
保溫層厚度的確定,應根據實際需要,按國家《設備及管道保溫技術通則》所規定的“保溫層厚度的計算原則”計算,并合理設定隔熱保溫涂料和氟石膏保溫型材各自的厚度。通過利用不同性能的保溫材料,達到降低保溫工程成本的目的[4]。用于建筑隔熱隔音時,氟石膏保溫型材可單獨使用,完全可以滿足建筑行業隔熱、隔音材料,實用性和經濟性的選材要求。
以工業廢棄物氟石膏為主要原料,經煅燒后,添加適量纖維材料、珍珠巖等隔熱保溫材料,生產氟石膏隔熱保溫型材,既可降低成品的導熱系數、增加隔熱保溫性能,同時增強了成品的抗剪強度,擴大了纖維石膏板的使用范圍,在原理、工藝和經濟上均切實可行。該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環境效益,減少氟石膏大量堆存對土地的占用,消除堆存過程中因雨水沖刷和滲透等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減少天然石膏開采對農田的占用和對植被的破壞,有利于企業充分利用工業廢棄物,實現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