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海,王好時,劉剛良 (江蘇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2005年,我國出現首家網絡小貸公司——阿里小貸,隨后網絡小貸公司在全國遍地開花。近幾年,由于監管不足,網絡小貸暴露的高利貸、暴力催收等違規運營現象非常突出。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2月,正常運營的1 063家網貸平臺中,擁有金融牌照的網貸機構24家,占比僅2.2%。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網絡小貸作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經營尚處于混亂無序狀態,甚至不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審批的網絡小貸有名無實,游走在監管與法律的邊緣。因此,既要遏制網絡小貸的混亂無序行為,通過監管措施扭轉不利經營現狀;又要考慮網絡小貸對社會積極作用的一面,實現專業性穿透式監管。
國內學者對傳統的線下小額貸款和網絡小貸的信用、風險以及政府監管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內容還是主要是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為網絡小貸公司風險識別、評估與規避提出解決方案,探討借款方借款用途與影響;研究對象主要是單個主體;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目前尚缺少考慮政府、網絡小貸公司以及借款方三方來研究網絡小貸主體行為及其規制策略。為了探究影響網絡小貸主體行為的內在機理是什么?網絡小貸主體行為將會如何演化?如何更有針對性地提出或改進規制措施?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本文構建了包含政府、網絡小貸公司、借款方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討各方主體行為演化規律與內在機理,最后提出針對性的政府規制策略。
(1)問題描述
在網絡小貸環境中,作為擁有資金儲備能力的供給方,可以通過合規放貸來吸引消費者,從而擴大自身業務,也可以利用需求方的急切需求,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獲得更大收益。從資金需求方主體來看,企業借款能夠度過難關,獲得更大收益,但同時也需要承擔高利率,不借款則可能因短暫的資金缺口而面臨公司破產。從政府監管來看,政府嚴格監管有利于管控網絡小貸環境,但會遏制了互聯網金融創新,適度監管則會提高網絡小貸環境主體數量與活力,有利于中小公司融資,增加財政稅收等,但會產生監管盲區,滋生網絡小貸機構違規放貸等行為。政府通過對借款方披露信息、征信來制約其行為來增加其失信成本。從社會福利來看,網絡小貸公司合規放貸導致社會福利增加,有助于中小公司解決貸款難的問題,違規放貸帶來的環境混亂將不利于企業貸款,使企業福利降低。借款方通過融資難易反映社會福利的增減來評判政府公信力。基于此,本文構建網絡小貸環境主體關系圖,如圖1所示。

圖1 網絡小貸環境主體關系圖
(2)模型假設
假設1:網絡小貸環境主要由政府監管機構及交易主體構成,交易主體主要由網絡小貸公司與借款方構成。三方構成完整的網絡小貸環境,三方都是有限理性,三方掌握的信息情況為信息不對稱。
假設2:政府的策略為嚴格監管與適度監管,網絡小貸的策略為合規放貸與適度放貸,借款方的策略為借款與不借款。
假設3:政府對網絡小貸環境選擇嚴格監管的概率為α0≤α≤( )1,選擇適度監管的概率為1-α;網絡小貸公司選擇合規放貸的概率為β(0≤ β≤1),選擇違規放貸的概率為1-β;借款方借款的概率為γ(0≤ γ≤1),借款方不借款的概率為1-γ。
(1)政府變量設定
政府對網絡小貸環境進行嚴格監管收益(提高公民滿意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助推行業發展從而增加財政稅收等)為R;政府對網絡小貸環境監管成本(基本開支、建立信息披露平臺、制定相關行業規范、增加監察人員等)為ΔC;網絡小貸公司合規放貸給政府帶來的超額收益(網絡小貸公司違規放貸的動機)為ΔR;政府嚴格監管對于合規放貸的網絡小貸公司的獎勵金為ΔJ;對于網絡小貸違規放貸的懲罰為L;政府適度監管的基本收益(行業基本稅收)為R;適度監管成本(政府管理行業的基本開支)為C;網絡小貸公司違規放貸造成政府的額外成本(政府公信力的損失、公民滿意度的下降、社區成本、行業發展滯后造成財政稅收的損失等)ΔC,其中R>R,C>C。
(2)網絡小貸公司變量設定
合規貸款利率i,則網絡小貸公司合規放貸的利息收益為p*i,合規放貸的成本(公司管理成本,大數據分析、挖掘成本等)為C;合規放貸獲得的額外收益(聲譽的提升等)為ΔR;i為違規貸款利率,則網絡小貸公司違規放貸收益為p*i,違規放貸成本(公司管理成本,大數據分析/挖掘成本,雇傭暴力催收人員,法律成本等)為C;違規貸款額外成本(公司聲譽的損失)為ΔS。其中i<i,C<C。
(3)借款方變量設定
借款方借款金額為P,借款方借款的收益(獲取資本進行生產經營的利潤)為R,額外收益為ΔR(借貸數據完善,有益于今后借款);借款的成本(管理成本,數據搜集等)為C;不借款成本(機會的損失)為C,額外成本ΔC。
基于上述分析,構建博弈樹如圖2所示。

圖2 網絡小貸環境三方博弈樹
網絡小貸環境系統中,假設所有主體均為中性,設置政府嚴格監管初始概率為0.5,網絡小貸選擇合規放貸初始概率為0.5,借款方選擇借款概率為0.5,設置系統初始時間為0,演化結束時間為200。其他初始參數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網絡小貸環境數值模擬初定參數
通過取值將環境初定為混亂狀態,以便有效突出參數取值變化對主體行為的影響,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在此狀態下,網絡小貸公司與借款方始終在放貸與借款之間震蕩,政府趨向于適度監管狀態。

圖3 初始狀態三方演化博弈趨勢圖
當改變政府監管力度α時,此時設定參數分別為α=0,α=0.8,α=1,其余參數保持不變,網絡小貸公司合規放貸概率、借款方借款概率仿真實驗結果如圖4、圖5所示。(1)隨著政府監管力度加大,網絡小貸公司、借款方會各自趨向于采取合規放貸與借款行為。加強監管力度使得公司違規放貸潛在成本增加或者潛在收益減少,公司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會趨向于采取合規放貸;借款方在強力度監管的情況下,對網絡小貸環境充滿信心,會趨向于采取借款行為。(2)借款方借款意愿明顯高于網絡小貸公司合規放貸意愿,在政府嚴格監管下,只要放貸公司愿意放貸,就不會發生有款貸不出去的情況,放貸公司只要進行合規放貸,將會促使網絡小貸環境趨向于理想狀態。

圖4 改變α值網絡小貸公司演化趨勢圖

圖5 改變α值借款方演化趨勢圖
當改變放貸利率i時,此時設定參數分別為0.1、0.9和2,其余參數保持不變,網絡小貸公司合規放貸概率、借款方借款概率仿真實驗結果如圖6、圖7所示。放貸利率較低時,受到法律保護,放貸公司一般都是合規放貸,沒必要為違規放貸付出更高的成本;隨著利率增大,受到高收益的驅動,放貸公司行為選擇開始搖擺不定。對于借款方,在低放貸利率情況下,借款意愿強烈,隨著放貸利率的增加,借款意愿急劇降低,并出現波動,可能的借款意愿也是借款方在資金需求強烈的情況下,無奈做出的選擇。

圖6 改變i值網絡小貸公司演化趨勢圖

圖7 改變i值借款方演化趨勢圖
當改變借款金額額外收益ΔR時,此時設定參數分別為ΔR=0.1,ΔR=1,ΔR=10,其余參數保持不變,網絡小貸公司合規放貸概率、借款方借款概率仿真實驗結果如圖8、圖9所示。隨著借款方額外收益增加,網絡小貸公司策略選擇振幅與頻率加大,其采取違規放貸的概率不斷增加;而額外收益增加會使借款方傾向于采取借款行為。

圖8 改變ΔR11值網絡小貸公司演化趨勢圖

圖9 改變ΔR11值借款方演化趨勢圖
綜上分析,網絡小貸公司、借款方是否采取合規放貸與借款行為,以及何時采取合規放貸與借款行為的因素有政府監管強度、借款方借款金額、放貸利率、公司合規放貸獲得政府的獎勵與違規放貸受到政府的懲罰、借款方借款額外收益等。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關措施直接或間接改變上述影響因素,助推網絡小貸環境達到穩定狀態。
網絡小貸環境中,較小的交易金額與較低的合規貸款利率能夠促使交易雙方采取理想行為,但會抑制公司行業參與行為,從而影響網絡小貸行業的發展;較小的交易金額與較高的合規貸款利率激勵公司合規放貸,但借款方此時會傾向于選擇不借款策略;較大的交易金額與較低的合規貸款利率有利于交易雙方采取理想行為;較小的交易金額與較高的合規貸款利率同樣有利于交易雙方采取理想行為。因此,首先政府應該嚴格控制公司貸款金額與利率,使其在合理范圍。其次,政府為了推動網絡小貸行業發展,可以實行一價一利率,對于較低的交易額度,允許公司提高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可以高于36%);對于較高的交易額度,要求公司降低貸款利率(貸款利率最高不高于36%)。
在政府策略中,重罰能有引導網絡小貸公司與借款方采取理想行為,但一味的重罰,會嚴重損害公司業務開展的積極性;獎勵雖然能增加公司放貸積極性,但會降低整個社會的福利。由于懲罰對網絡小貸環境的作用大于獎勵的作用,因此要以懲罰為主,獎勵適度。政府應該推動征信系統聯網,將政府對公司合規放貸獎勵與違規放貸懲罰信息進行公示;加強地區聯動管理,有效規制放貸公司跨地區放貸行為;加強法律法規制定,明確懲罰與獎勵行為及額度。
在網絡小貸環境中,網絡小貸公司只能通過借款方借款數據以及基本信息,通過自有的大數據信用模型進行決策,此時因為數據的不全面帶來的風險成本,公司會通過提高貸款利率轉嫁給借款方;借款方在交易中相比于公司獲得的信息更少,處于交易弱勢一方,更加希望獲得公司信息知道策略選擇。政府應該建立全國統一性的信息披露系統,將公司與借款方信息全方面的進行披露,通過完整的大數據幫助公司優化信用評估模型,間接幫助借款方降低公司轉嫁成本導致的高利率。同時政府應該建立公共信用評估平臺,利用披露數據雙向評估放貸機構信用與借款方信用,為在線交易提供決策指導。
本文從政府、網絡小貸公司、借款方三方演化博弈的視角,探討各方的行為選擇,并進行數值模擬,根據模擬結果提出政府規制策略。網絡小貸環境作為復雜系統,主體不僅涉及政府、放貸機構以及借款人,還需將傳統商業銀行、第三方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等納入到網絡小貸環境中,需要今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