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陽城縣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靳妮
(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山西 晉城 048000)
陽城縣古稱獲澤,隸屬于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地處太岳山東部,太行山以西,中條山的東北,南部與河南省濟源市接壤,是重要的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晉豫邊抗日根據地的核心腹地,是八路軍總部通向中共中央延安革命根據地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太岳首府,是太岳革命根據地的黨委和司令部所在地,是太岳軍區的后勤保障休養基地、兵源補充地和陳謝大軍南下中原的大后方。這里留下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楊尚昆、陳賡、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浴血奮戰的足跡。在這里,無論是山野密林,還是城鎮鄉村,到處都有豐富的太岳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遺存。保護紅色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革命遺址,又稱革命舊址,是指近代以來見證我國各族人民長期斗爭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歷程中反映革命文化的遺址、遺跡和紀念建筑物。”根據山西省太岳革命根據地(陽城地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研究課題實地調查的相關資料,陽城縣太岳革命根據地革命遺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共有60處,分布在橫河、董封、蟒河、東冶、河北等13個鄉鎮。這些革命遺址包括重要會議舊址和重要機構舊址47處、重大戰役戰斗遺址及指揮部舊址2處、重要歷史事件紀念地和紀念設施3處、紀念設施2處、烈士紀念設施6處。其中,被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共36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
陽城縣是晉豫邊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核心腹地,是晉城市下轄的一個縣。晉城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中原咽喉,河東屏翰”之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3月毛主席親自致電北方局領導人朱瑞,就晉豫邊區的重要性和如何開展游擊戰爭做了具體指示,晉豫邊抗日根據地開創地就位于陽城縣橫河鎮中寺村。抗日戰爭時期,包括陽城在內的晉東南地區是毛主席選定的“眼”位,同時還是連接八路軍總部和延安黨中央的秘密交通線所在地。
1938年,朱德、彭德懷親自簽署命令在長治、晉城、運城、三門峽等地設立太行、太岳的八路軍十八兵站。位于董封的八路軍次灘兵站、鳳城鎮的坪頭兵站就是在晉豫邊抗日根據地創建后建立的。1938年至1939年,安全護送過朱德、彭德懷、鄧小平、楊尚昆等黨的領導人以及眾多的新聞工作者和國際友人往返于延安和八路軍總部,有力地支援了前線抗戰。
陽城縣境內有高山峻嶺、起伏的丘陵以及交錯的河流、廣漠的平原,特殊的地理環境適合開展敵后游擊戰,不但保衛了抗日根據地的建設,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抗日戰場。發生在陽城的町店戰斗是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自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勝利,1938年7月重慶的《新華日報》還做了專門的報道,極大地鼓舞了百姓的抗日士氣。解放戰爭時期,陽城又成為太岳首府,黨政機關、后勤保障、新聞機構、軍區中西醫院等都轉移到了陽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的前身太岳軍區衛生教導隊便成立于陽城的郭峪村,其重要性和影響可謂深遠。
陽城縣革命遺址的第二個特點是種類多樣化,地域特色比較鮮明。種類主要有重要機構舊址、重要會議舊址、重要歷史紀念地、重大戰役戰斗遺址、名人故(路)居、各類紀念設施等,部分紅色遺址展出有紅色革命文物、照片、書籍、武器、文獻等,可謂種類多樣。同時陽城的革命遺址又展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遺址的類型以民居院落、寺觀廟宇和東方古堡建筑為主,這是陽城地區革命遺址與陜北地區黃土高原窯洞遺址的明顯區別,其特色是由晉城的古建之都、古堡之城的歷史定位決定的。
在時間分布上,陽城地區的太岳革命根據地紅色遺址貫穿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從1937年7月山西省犧盟會陽城分會成立,到1949年8月太岳軍區撤銷,陽城革命風云激蕩長達12年,始終處在中國人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前沿。
在空間分布上,陽城的革命遺址又呈現出了分布范圍廣又相對集中的特點。陽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其15個鄉鎮基本上都廣泛分布有革命遺址,但是其紅色遺址又呈現出相對集中的特點。抗日戰爭時期的遺址主要以橫河、河北等陽城縣南部與河南接壤的山區為主,而解放戰爭時期的遺址主要聚集在縣城周邊的鳳城、北留、潤城等鄉鎮,這種分布的形成主要是由中國革命是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性質決定的。
3.1.1 各級政府重視,加強革命遺址保護
陽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和傳承、發揚工作,積極拓展渠道籌措資金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工作。一是組織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對全縣的紅色革命文物進行了摸底調查,厘清了文物現狀和分布情況。二是為所有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設立了保護標識,確定了保護范圍,定期進行安全大檢查。三是爭取了多項國家省市縣文物保護資金,先后修繕了多處革命遺址。其中包括八路軍唐支隊司令部(開福寺)、楊尚昆及中共晉豫特委活動地舊址(下交湯帝廟)、太岳軍區醫療和衛生機構舊址(砥洎城)、四八烈士紀念碑廊、觀腰反掃蕩烈士紀念祠等,共計投入資金約2億元。四是積極申報,提升文物保護級別。2021年9月陽城縣公布了新一批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槍桿會議舊址、寺頭鄉陽北抗日縣政府駐地、八路軍次灘兵站舊址、中共晉豫區黨委機關駐地舊址等均納入其中。2021年11月,太岳烈士陵園、町店戰斗遺址、晉豫邊抗日紀念館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紅色文化遺址。
3.1.2 宣傳有力,加強革命文化的傳承和利用
一是組織人員編輯出版了《紅旗漫卷》《烽火春秋》《晉豫區革命斗爭史》等宣傳陽城革命歷史的書籍;二是圍繞建黨百年,組織老干部、老專家、老戰士、老教師、老模范組成“五老”宣講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三是與學校、黨校、文物局、黨史等部門聯合舉辦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3.1.3 發展紅色旅游,帶動鄉村振興
開發紅色旅游與產業發展融合的精品線路,打造一批影響較大的紅色旅游勝地。抗戰時期陽城的“小延安”陽南抗日縣政府駐地舊址暖栢村、“槍桿會議舊址”“上河會議舊址”與當地的鄉村旅游相結合,同時積極與旅行社對接擴大客源,讓游客在欣賞陽城優美風光的同時,探尋紅色足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3.2.1 文物保護方面主要分兩方面內容
第一,未納入文保單位的,總體保護情況不容樂觀。中國革命的性質決定了在廣大的田野鄉村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址,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時局動蕩不安,黨組織及抗日游擊武裝經常輾轉于陽城的山區,因此在橫河、蟒河、東冶、董封等鄉鎮留下了許多的紅色革命遺址。在本次課題調查的60處遺址中,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6處,這些遺址的所有權大部分屬于民間私產或者村集體。未定級自然得不到相應的法律保障,也就容易出現塌毀、改建、轉讓等情況。例如,陽城縣立第四高等小學舊址建筑物整體保存較差,屋面檐角大門等均塌毀嚴重。
當然,未被列入文保單位的革命遺址也有保存得比較完好的特例。例如:位于蟒河鎮的中共陽城縣委成立地舊址崔氏祠堂,2015年由崔氏后人集體出資修繕,目前保存較好。此外,伴隨著鄉村振興的大潮,紅色旅游得到發展,部分遺址得以合理修繕并利用。如:有著陽城“小延安”之稱的陽南抗日縣政府駐地舊址暖栢村,近些年,為了加強老區革命歷史文物遺跡的保護,村委會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對革命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的維修。今日的暖栢村已經發展成為晉城地區比較有特色的紅色鄉村旅游基地。
第二、納入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總體保護情況喜憂參半。喜的是,在課題組調查的60處革命遺址中,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占總數的60%。近年來,陽城縣積極爭取資金保護和修繕了部分文保單位,并且每年安排100萬元的文物保護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憂的是,由于各種原因,一些雖已列入文保單位的革命遺址保護修繕情況并不樂觀。例如:省級文保單位芹池鎮羊泉村39團駐地舊址,建筑物整體保存情況較差,其附屬建筑羊泉大廟、古廟巷、李家院3號均有部分塌毀和開裂情況。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晉南事務所舊址和陽城野戰民兵醫院舊址均屬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都存在損壞和改建情況,保存狀況一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董封鄉的次灘兵站,建筑物整體保存情況較差,兵站物資庫和接待處塌毀情況嚴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寺頭鄉的陽北抗日縣政府駐地,其武裝武器修械所、法院、司法科看守所等舊址是依土崖而建造的窯洞,目前嚴重坍塌,早已荒蕪。
3.2.2 革命遺址的利用情況
在這次調查的60處革命遺址中,最高的文物利用級別為省級。陽城縣現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太岳烈士陵園、町店戰斗紀念園(遺址)和晉豫邊抗日紀念館。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坪泉村陽城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上河會議舊址和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開發利用情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文物利用級別為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總體開發利用情況較好。有政府的經費支持,有陳展、有講解,能夠常年面向公眾開放并舉辦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
文物利用級別在省市級以下的,如烈士墓、烈士陵園等烈士紀念設施的利用,僅在固定時間面向公眾開放,沒有相應的革命歷史陳展,宣傳利用率不高,如重要會議、重要機構和重要革命歷史事件舊址的開發利用,整體利用率較低。目前能夠常年對外開放、有紅色陳展、有講解的僅有槍桿會議舊址、暖栢鄧小平視察中條區駐地舊址和八路軍次灘兵站舊址等。這些遺址中的紀念館多為村集體興建,由于經費有限陳展方式比較單一,多以圖片和文字為主,而且在史料整理、講解手段、館藏文物研究等方面水平較低,對公眾的影響不大。縣城附近的古堡類建筑雖然對外開放利用率較高,但對于紅色文化的研究、展示利用較滯后。
近些年,陽城縣雖然在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從經濟利益出發,革命遺址的短期效益并不明顯,因此“厚古薄今”自然成為人們的一種意識常態。相較于歷史文物遺址,廣大市民和基層干部對于紅色遺址保護利用的認知還需要提高。
2021年陽城縣啟動了革命遺址的摸底調查,遺址普查、資料匯總、搶救修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是從市級到縣級文物部門并沒有從事革命遺址工作的專業人員,省文物局也是近幾年才增設了革命文物處及相關工作人員。陽城的紅色革命遺址數量多、范圍廣,分布在城鄉各處,大部分革命遺址的保護級別很低,有的甚至還沒有納入文物保護的范圍之內。截至目前,國務院已經公布了八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陽城縣上級別文保單位大部分都集中于古寺廟和古堡類的建筑,紅色革命遺址的社會效應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陽城縣的文保經費財政預算明顯不足,有些革命遺址僅僅是掛了個標識牌,由于經費不足,遺址保護只能流于形式。
自然風化損毀是革命遺址破壞的首要因素,陽城的革命遺址中以具有北方特色的古民居為主,這些古民居處于自然界的暴露狀態,隨著時光的流逝,受到了風雨的侵蝕,又因城鄉合并、人群遷移,很多民居已經無人居住,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其次,人為的因素也不可小覷,拆除和改建的現象較為突出。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所有權屬于私人的民居院落和城鎮商業繁榮、人口密集區域。例如,位于縣城鳳凰西街司上巷的陽城犧盟分會舊址,現已被改建成私人民居,歷史痕跡蕩然無存。
“太岳首府 紅色搖籃”是陽城縣的文化旅游品牌之一,近些年,陽城旅游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前列,但從全縣的紅色旅游發展情況來看,目前還停留在點狀發展狀態。例如:槍桿村、暖栢村、町店戰斗遺址等,各自為戰,獨立建設,沒有形成區域性的紅色旅游路線和成熟的區域品牌,紅色文化轉化為社會效益不明顯。
陽城的紅色旅游總體開發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陽城各地的紅色旅游開發模式單一、趨于雷同,大多是參觀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精品特色項目不多。第二,市場對紅色旅游的整體接受度不高。紅色革命遺址具有較高的紅色史料價值,但是在運行中可玩、可視和可參與度不高,因此造成了公眾對紅色旅游的疏離,組織參與者大多為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生團體。第三,國有、民間資本投入紅色旅游運營較為薄弱。相較于陽城的古堡人文、自然山水旅游市場的集團化、精品化運營模式,紅色旅游投入大、社會和經濟效益提升慢,目前主要是以鄉村集體投入為主,還沒有形成整體的規劃和區域模式的運營,制約了紅色旅游的發展。
革命遺址的種類多,所屬部門管理不一致。例如: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建筑物歸民政部門管理,紅色革命遺址中的不可移動文物歸文物部門管理,革命歷史資料的搜集保管屬于黨史部門負責。此外,還有很大一部分遺址未納入文物保護的范疇,屬于私人和集體所有,因此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在文物保護和利用方面不能形成統籌規劃和開發,沒有與旅游業緊密聯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與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太岳革命遺址是太岳精神的載體,加強對其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是各級政府和公眾的責任和義務。
“太岳革命根據地的歷史是中共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岳兒女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時刻在黨的領導下表現出的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于斗爭,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遺址不僅是革命歷史的見證,更是社會進步發展的精神力量,保護和利用好革命遺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需求。
要大力開展革命遺址的精神價值宣傳教育工作,集中協調文物、教育、旅游、黨史和各級基層組織,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對太岳革命歷史、革命精神、歷史定位進行宣傳和教育,讓廣大干部群眾知其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增強革命文物保護的意識。要充分利用革命遺址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文物部門和教育部門要積極聯合開展青少年紅色研學工作,送紅色文化進校園,豐富青少年“第二課堂”;要營造革命遺址的良好氛圍,設立標識牌、宣傳語,增設革命歷史展等;定期開展紅色文化活動進社區、下基層,廣泛營造保護革命歷史文物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本次調查的太岳革命遺址中,還有近一半的遺址沒有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存在保護級別普遍偏低的情況,建議各級政府部門根據陽城現有的太岳革命遺址情況,積極核定,有計劃地提升一批太岳革命遺址的文物保護級別。例如:石臼村中共陽城縣委成立地舊址、八路軍坪頭兵站舊址、暖栢鄧小平視察中條山駐地舊址等可以積極申報核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岳烈士陵園、太岳行署民眾教育館舊址(朱德路居)、太岳日報報社舊址、町店戰斗紀念園(遺址)、大寧村九三紀念塔等可以積極申報核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晉豫邊抗日根據地開創地、上河會議舊址、坪泉村陽城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可以積極申報核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推進革命遺址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應根據其現狀和特點,以現有的人員、資金、政策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利用和開發。在前期開發利用時,應首選影響大、品位高的革命遺址作為開發利用的對象,盡可能維護遺址所在地的原始風貌不受破壞或力爭還原革命歷史遺址的初始風貌。要堅持文物保護和修繕“不改變文物原貌”“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主體和相關建筑進行保護修繕;后續跟進時,則可以把重大事件中的數個革命遺址進行整合,并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特色,研發出一系列參與性強的社會教育活動。例如,鄧小平同志1942年在晉豫區視察轉戰的各處革命遺址、太岳首府進駐陽城后的多個后勤基地都可以統籌開發利用。
2022年年初,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要求國家文物保護資金用于省級和省級以下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補助應向革命文物保護項目加大傾斜。資金的支持是革命遺址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的生命線,省市縣各級政府應該積極按照革命遺址的保護等級和利用情況,加大定期保護經費的扶持力度,同時可以拓展資金渠道,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革命遺址的保護和利用。
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建立一支既懂文物、黨史、文化,又熟悉市場運作規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勢在必行。近年來,山西省文物局新增了革命文物處,并增加了5名工作人員,加大了對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視力度,各地市縣也共增加了一百余個編制。但對于革命遺址的開發利用、市場營銷、總體規劃等方面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陽城縣所在的晉城市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著名的古建之都、古堡之城、紅色之鄉、神話之源。陽城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古代留下了“舜耕于歷山,漁于獲澤”和商湯禱于桑林等眾多古老傳說;明清時期文風鼎盛,沁河岸邊巍巍壯觀的東方古堡群更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陽城境內的革命文化、古堡文化、自然山水是天然的優勢,整合這些資源走大旅游的發展模式,綜合開發紅色旅游產品是大勢所趨。例如,太岳軍區被服廠舊址、太岳軍區供給部舊址、《新華日報》造紙廠舊址、郭峪兵變等舊址都位于古建古堡之中,應該在原址增設紅色展覽,革命精神和古堡文化緊密融合,全面完善和提升景區的文化形象,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效益的雙提升。
綜上所述,陽城縣太岳革命根據地革命遺址是不可再生的紅色文化資源。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必將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學黨史、愛祖國、愛家鄉的人文情懷,同時,在增強文化自信、引領精神家園建設方面也將起到積極作用。加強紅色資源的保護、挖掘和整理,打造陽城的紅色旅游品牌,制定科學的保護利用規劃,促進當地紅色旅游、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
注釋
①中共晉城市委組織部.我們的精神底色[Z].晉城市內部資料準印證:(2021)字第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