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蓉 周 艷▲ 雷麗梅 趙 霞 付 莉 鐘 琴 楊 婷
1.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結核科,四川成都 610066;2.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護理部,四川成都 610066
2020年全球新發結核病987萬例,中國占8.5%,居世界第二位[1]。研究表明,大部分結核病患者因擔心會傳染他人,主動或被動地社交回避,減少社交活動,造成社交回避及苦惱[2]。相關研究[3-4]發現,當結核患者長期處于這種社交回避中,常表現為回避和自我封閉,主觀治療意愿降低,導致疾病惡化,產生大量耐藥病例,治療成功率降低,對結核病防控構成嚴重威脅,可見關注結核病患者社交回避與苦惱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顯示,社交回避及苦惱與自身心理健康有關[5];而領悟社會支持是自身能夠感知到社會支持的,與社交密切相關,同時還有自身心理健康的增益性[6]。目前尚無對結核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與領悟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結核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和領悟社會支持情況并探討兩者相關性,從而為臨床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采取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8—10月在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確診并住院的210例結核病患者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肺結核診斷以《WS288-2017》肺結核診斷為標準[7];②年齡≥18歲;③無認知功能障礙,意識清楚;④自愿參與本調查研究。排除標準:①近期發生嚴重的病情變化者;②有嚴重精神疾病者;③有嚴重溝通障礙,不能正確配合問卷調查;④妊娠者。
1.2.1 一般資料 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職業狀況、家庭人口數、個人月收入、患病時間、是否耐藥及治療情況等。
1.2.2 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 共 28個條目,包括 2個維度:社交回避(14條)和社交苦惱(14條),采用“是-否”方式評分。回答“是”記1分,回答“否”記0分,總分是將所有各項得分相加,分值在0~28分。總分0~10分表示輕度,11~20分為中度,>21分為重度,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社交回避及苦惱程度越嚴重,各條目總的相關系數均值為0.77[8]。
1.2.3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該量表由 Zimet等編制,國內學者姜乾金[9]翻譯,共12個條目,包括家庭支持(4個條目)、朋友支持(4個條目)及其他支持(4個條目)3個維度。采用Likert 7級計分法,從極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極同意,分別賦予1~7分,總分12~84分。得分12~36分為低支持狀態,37~60分為中間支持狀態,61~84分為高支持狀態,得分越高反映個體感受到的社會支持越高,Cronbach’sα系數為0.89~ 0.92。
由2名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發放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研究對象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有效問卷203份,有效率為96.67%。
使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數據錄入由雙人進行,并交叉核對。計數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得分為(14.46±5.72)分,在社交回避維度得分為(8.85±3.15)分,社交苦惱維度得分為(5.02±3.15)分。不同的性別、學歷、職業、個人月收入社交回避及苦惱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患者領悟社會支持得分為(49.97±11.41)分,其中家庭支持維度得分為(21.41±3.47)分,朋友支持維度得分為(15.30±5.38)分,其他支持維度得分為(13.26±5.56)分;不同年齡、學歷、婚姻狀況、個人月收入、患病時間領悟社會支持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結核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與領悟社會支持水平現狀(分,)
表1 結核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與領悟社會支持水平現狀(分,)
項目 n 社交回避及苦惱 t/F值 P值 領悟社會支持 t/F值 P值性別 -2.176 0.031 0.519 0.604男133 13.84±5.84 50.26±12.11女70 15.66±5.33 49.40±10.03年齡(歲) 1.728 0.162 5.166 0.002 18~44 109 13.92±6.55 52.81±11.77 45~59 51 15.90±4.77 46.45±9.91 60~74 35 13.77±3.69 47.03±10.98 75~89 8 15.75±5.55 46.63±7.86學歷 6.049 0.001 11.638 0.000小學及以下 66 16.03±4.32 46.14±9.29初中 66 15.24±5.37 47.65±10.85高中/中專 26 12.85±5.78 53.08±10.06大學及以上 45 11.96±6.98 57.20±12.25婚姻狀況 0.761 0.469 7.695 0.001未婚 56 14.87±5.46 47.44±8.84已婚 120 13.77±6.38 53.77±12.91離異/喪偶 27 14.11±5.50 53.33±15.14職業狀況 5.516 0.005 2.798 0.063在職 45 12.20±6.91 53.27±11.01離職退休人員 13 13.23±5.42 46.54±8.99無業/失業 145 15.28±5.15 49.26±11.58家庭人口數 1.380 0.254 0.549 0.578 1~3 58 13.43±5.83 48.66±11.49 4~6 115 14.96±5.86 50.57±11.32> 6 30 14.57±4.85 50.20±11.80個人月收入(元) 9.726 0.000 4.086 0.018<4000 171 14.92±5.56 49.49±11.36 4000 ~ <8000 23 14.09±5.44 49.48±10.71≥8000 9 6.67±4.00 60.44±10.13患病時間(年) 0.764 0.550 3.93 0.004<1 年 141 14.11±6.12 51.59±11.04 1 ~ <3 28 15.86±4.28 48.00±14.12 3 ~ <5 8 13.38±7.60 52.25±10.51≥5 24 15.13±3.98 52.25±10.51是否耐藥 0.572 0.572 0.155 0.877是14 15.00±3.42 50.43±12.73否189 14.42±5.86 49.94±11.35治療情況 -0.896 0.371 1.935 0.054初治 151 14.25±5.90 50.87±11.15復治 52 15.08±5.20 47.35±11.88
領悟社會支持總分與社交回避及苦惱總分呈負相關(r=-0.632,P< 0.001),且領悟社會支持各維度與社交回避及苦惱各維度也具有相關性(P< 0.05),見表2。
表2 領悟社會支持與社交回避及苦惱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社交回避與苦惱得分為(14.46±5.72)分,提示結核病患者社交回避與苦惱程度較高[10]。可能是當下結核病患者心理需求等方面受到較多排擠與隔離,結核病患者因害怕被歧視而長期獨居生活,社交網絡較一般人群窄[1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學歷、職業和個人月收入的結核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首先,女性結核患者社交回避與苦惱高于男性結核患者,可能是女性性格特征較男生細膩,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更敏感,較容易體驗到自卑感,對社交回避行為和負性情感體驗較多[12]。其次,文化程度的高低會導致患者對疾病認知產生差異,黃楹等[13]研究發現,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更易正確理解和面對疾病,并且此類患者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家庭和社會支持力度更大,從而能保持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態,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常因收入狀況,致使治療意愿相對較弱,更容易產生負性心理及回避行為。
結核病患者領悟社會支持得分為(49.97±11.41)分,與吳捷等[14]研究結果類似,不同年齡、學歷、婚姻、個人月收入和患病時間領悟社會支持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年齡越大領悟社會支持越低,姜兆權等[15]研究顯示,個體年齡越大伴隨生理功能嚴重退化,加之疾病的困擾,家人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導致領悟社會支持水平較低。劉曉莉等[16]研究顯示,個人領悟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是家庭,已婚患者可以從配偶及家庭得到支持和幫助,而未婚者多數離開家人,外出求學、工作,主動尋求家人幫助的意愿不強,從而造成領悟社會支持較低;此外,國外研究[17]顯示經濟狀況是領悟社會支持的重要因素,經濟狀況較好患者領悟社會支持越高,患者患病時間長,產生經濟負擔,導致領悟社會支持降低。
相關性分析顯示,結核住院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與領悟社會支持呈負相關,即社交回避及苦惱越高,領悟社會支持越低,與王艷芝[18]研究結果一致。高領悟社會支持水平可減輕個體心理應激狀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社會適應能力[19],結核患者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提高,其調節壓力及緩解緊張的方式就越多,心理健康水平及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同時與社會的聯系就更加緊密,更有利于拓展社交圈,從而提高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患者社交回避苦惱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若患者自我封閉、無法尋求有效社會支持,極大可能致使自身承受壓力并不斷增加,負性心理也會隨之出現,更容易讓人產生封閉心理,導致社交回避及苦惱的發生[10]。
綜上所述,結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社交回避及苦惱,提示臨床加強宣教,糾正患者對疾病認識的偏差,同時呼吁廣大群眾關愛肺結核患者,消除對他們的排斥和歧視,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心理干預,同時幫助患者積極利用各個方面的社會支持,降低社交回避及苦惱,對結核患者的心理健康及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