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 遲騁 朱繼紅
急診科是醫院急危重癥患者緊急搶救、快速處置和合理分流的場所,但是很多時候非急癥患者卻占用了大量的急診資源,從而影響了急診科的正常運轉和急癥患者的及時救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曾將急診科的擁擠列為21世紀急診醫學面臨的五大問題之首。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患者應該到急診就診呢?
急診是搶救生命的最前線,一般也是一個醫院里搶救設備最完善、搶救經驗最豐富的科室之一,因此對于生命垂危的危重患者來說,急診當然是首選。那什么樣的患者屬于危重患者呢?
我們一般通過測量生命體征來進行判斷。通常所說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心率、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意識狀態等。當患者上述生命體征中的一項或幾項出現異常,甚至達到危機值時(比如嚴重的低血壓,嚴重的低氧,出現昏迷等意識障礙,心跳明顯減慢或增快),就意味著患者病情已經嚴重威脅到生命安全,甚至有可能隨時發生死亡。這種情況下建議呼叫“120”等急救系統,盡快將患者送往就近的醫院急診科進行搶救。
例如,急診科常收到呼吸心跳驟
停的患者。這類患者因為喪失了重要生命體征,需要立刻進行胸外按壓等心肺復蘇搶救,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最適合的搶救場所就是急診科。還有一些患者發生了極度缺氧甚至呼吸衰竭,此時需要通過呼吸機等設備輔助呼吸,以糾正低氧,而呼吸機等醫療設備運行的最佳場所就是醫院急診科或重癥監護病房。


很多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常常罹患一種以上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慢性肺病等。當這些疾病急性發作或原有癥狀明顯加重時,應當盡快前往急診科就診,及時控制病情,緩解癥狀。
常見的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哮喘急性發作,高血壓患者血壓急劇升高甚至收縮壓達到200 毫米汞柱以上,慢性心臟病患者出現喘憋等急性心力衰竭表現,長期便秘的老年患者出現嚴重腹脹等。這類患者一般都需要看急診接受緊急治療,待急性期病情穩定后,再繼續前往相關專科進行慢性病的長期治療。
比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注射過量或進食較少,發生了低血糖,出現全身冒冷汗甚至昏迷的癥狀。那么此時應該首先到急診科就診,通過輸注高濃度糖水,將患者的血糖升至正常水平,待患者的意識清醒后,再進一步前往內分泌專科就診,調整降糖方案。
大多數慢性病進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各類并發癥,其中部分并發癥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是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肝硬化患者會出現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高血壓患者會出現主動脈夾層、腦出血,心臟病患者會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氣腫患者會發生氣胸,膽結石患者可能出現急性胰腺炎,腎功能不全患者會發生電解質酸堿紊亂等。當慢性疾病出現這些急性并發癥時,特別是發生危及生命的并發癥時,建議首選急診就診。急診醫生可以快速進行病情評估和治療,以達到穩定生命體征、緩解癥狀的目的。比如常見有高血壓患者突然出現肢體癱瘓、言語不清甚至昏迷叫不醒,一般考慮發生了高血壓相關的急性腦血管意外。此時應選擇急診內科或者急診神經科就診,快速完善頭顱CT 等檢查,明確病因并啟動早期治療,待急性期度過后再前往相應專科進行康復治療。
此外,孕產婦在妊娠期間,特別是圍產期出現異常的腹痛、陰道出血或者胎心異常時,也建議選擇急診婦產科就診。醫生會快速評估產婦和胎兒的情況,避免危險的發生。
當這些疾病急性發作或原有癥狀明顯加重時,應當盡快前往急診科就診,及時控制病情,緩解癥狀。
目前臨床上一般將72 小時內出現的癥狀定義為急性癥狀,常見的如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咳痰、頭暈、心悸、腹痛、水腫、抽搐、各種原因及部位的出血、食管或氣道異物等。如果這些癥狀是短時間內新出現的,一般提示患者罹患了某種急性疾病或者處于某種疾病的急性期,應看急診,完善初步檢查和治療后再進入專科繼續治療。但是如果癥狀已經持續時間較長,或是間斷發作,建議到專科門診就診,這樣能夠接受比急診更加全面細致的檢查,也就更有助于病因的診斷和長期的藥物治療。
比如,急性期的咳嗽、喘息有可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者急性哮喘發作,可以首先到急診科治療,待癥狀緩解后再前往呼吸科就診。但是如果是長期慢性咳嗽,那么首先應該考慮是否存在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或者藥物相關的咳嗽等原因,這些咳嗽都不需要到急診就診,而應該到呼吸科等專科就診,進行肺功能等專科檢查并明確病因后,接受長期藥物治療。所以同樣的癥狀,可能是不同的病因,應根據癥狀的急慢和嚴重程度選擇正確的科室就診,不必一定在急診科扎堆。
急診科是處理外傷的主要科室,常見的外傷包括車禍傷、高空墜落傷、動物致傷、燒燙傷、切割傷等。對于較輕微的小創傷,急診醫生可以進行創傷的清創、縫合、包扎,必要時注射破傷風疫苗或狂犬疫苗;對于比較大的嚴重創傷,還可以在完成上述初步救治的同時,進行輸血、備皮、穩定生命體征等治療,為手術或其他后續治療創造條件。因此,對于創傷患者,急診科是首選科室。
急診科的患者數量較多,病情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急診科的診療效率,保證患者安全,與門診科室以掛號時間為就診順序不同的是,醫院急診科大多實行分級診療措施,根據患者癥狀和實際測量的生命體征分為四個等級。其中1~2級患者為危重患者,優先接診;3 級患者為普通急癥患者,一般在30 分鐘內接診;4 級患者為非急癥或輕癥患者,一般在1 小時內接診或按照掛號順序依次就診。
因此,急診就診時一定要聽從醫務人員的安排,按照分診級別和分診科室就診,這樣可有效縮短候診時間,提高診療效率。
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每一個重生的機會都應該得到珍惜,只有正確區別和認識急癥,才能正確利用好急診資源,將急診真正還給需要急救的病人,為生命打開綠色的通道。
